借国际语言,鸣中国之声
2017-01-06杜娟李雪寅
杜娟+李雪寅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局势变化多端,永远存在值得研究的新领域。而国际法作为关乎国家之间的法律,言必称国家,直接影响国际利益。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孔庆江潜心专攻国际法,他认为,只有将我国对国际秩序的观点和立场告知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才有可能建立我们希望建立的相对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
入世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
《WTO经济导刊》:您觉得入世15年给中国带来什么变化和影响?
孔庆江:简而言之,入世契合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具体可以从五个方面来看。
第一,经济上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低关税,及以透明和制度为基础的贸易规则,所有这些叠加起来必然会导致中国贸易量的增加和贸易条件的改善。
第二,法律和制度上的影响。据初步统计,为了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对国内数以千计的与贸易有关的法律和法规都进行了修改或者废弃,这是中国立法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事情。
第三,观念和理念上的影响。入世后,负面清单制度和备案代替审批制度限制了政府的权限,使政府的权利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实施。其次,入世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促进了中国企业国际视野的养成。此外,入世还使中国公众比任何历史时期都要跟全球化经济联系在一起,公众的很多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第四,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加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一个平台,使中国成为多边贸易体制和经济全球化真心实意的支持者和拥护者。
第五,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建设上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给中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为我们掌握国际游戏规则和积极地参与贸易争端的解决提供了机会。在此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大批熟悉规则和善于运用规则的专家队伍,为我国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掌握话语权积累了力量。
WTO无法完全被替代
《WTO经济导刊》:现在WTO受到的关注似乎没有那么高了,您觉得是什么原因?
孔庆江:第一个是因为对于熟悉的事情自然不会提很多,这是常识。第二个原因可能是多哈回合谈判进展不是很顺利,以至于很多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转而求助于双边或者区域性的贸易协定,这些协定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会相对地减弱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性。
但在我看来,任何一个自由贸易协定目前都无法完全替代世界贸易组织。我相信只要中国是它的核心支持者,它就依然是全球自由化的中心。
《WTO经济导刊》:实际上,现在也有一些声音在反对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您是怎样看待的?
孔庆江: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从正面影响来讲,全球化使全球的福利普遍提高;但一些相对弱势的国家,并没有从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贸易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获益,这让他们产生一种被剥夺感,以至于成为贸易自由化或者经济全球化的反对者。但这不是贸易自由化本身的产物,而是分配过程扭曲的产物,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借助各国的法律和规则,更多地讲一些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
《WTO经济导刊》:您怎样看待中国企业走出去面对的国际竞争规则?
孔庆江:首先,我们要看到如果没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走出去要面临的困难会更多。现在的问题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
一是企业的所在国是不是遵从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有的国家基于眼前利益的考虑,可能会采取扭曲贸易和投资的措施,对投资或者贸易设置障碍;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们自身对规则的遵守不严格,比如为了临时性占有市场采取一些非公平的贸易手段,反过来也给我们自己制造了障碍。
期待中国提供更好的国际规则
《WTO经济导刊》:随着中国力量的增强,您认为中国在国际社会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
孔庆江: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国际社会也对中国有更多期待,希望中国承担更多的责任。这不光是做一些发展援助,更期待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而好的国际规则就是最好的国际公共产品,所以我们完全应该在这方面做一些事情,这是大家的希望也是我们想做的,两者是契合的。
《WTO经济导刊》:G20杭州峰会提出的“中国方案”,是否就是一次很好的展示?
孔庆江:在我看来,从制定规则上来说这是中国第一次如此大规模地引领了国际规则的走向。第二个是对国际投资规则的干预,中国鲜明地提出来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并研究以WTO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
中国还提出来把可持续发展引入到G20的议程中,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WTO经济导刊》:另一个值得期待的“一带一路”倡议,是否也会有益于中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
孔庆江:“一带一路”是中国全面展示实力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我相信只要中国一带一路能够很好地实施,必然能够逐渐使中国所希望的国际经济秩序或规则跃上国际层面。
当然,这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目前“一带一路”并不是一个以规则为导向的国际产品,它的中心是互联互通,但我相信只要它实施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上升到引领性的地位。
编辑|李雪寅 xueyin.li@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