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十大变化

2017-01-06杜娟李雪寅

WTO经济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入世市场经济全球化

杜娟+李雪寅

2001年11月11日,卡塔尔的锤子敲响,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了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法律文件。在此之前,刘光溪曾在中国复关、入世的谈判桌边度过了13个春秋。

对于“入世”,刘光溪还有着不同的情怀。如今广为使用的这个词,正是他在1996年3月的日内瓦首创。当年,在关贸总协定改为世界贸易组织后,他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称谓的缩写上颇费了一番脑筋,在“加贸”“加世”“入世”“入贸”等多种提法中,他最终选择了“从复关到‘入世”作为其研究著作《中国与“经济联合国”》的副标题。

“我当时对WTO这几个字母是这样来看的——W曲曲折折;T一横一竖,简单明快;O是圆满。从复关入世谈判的艰难历程到现在15年,一共是30年的历程,这是一个逐步发展和渐进的过程,因此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从弯弯曲曲的思维,逐步走向一种发达成熟、简单明快的思维。”谈起入世给中国带来的变化,刘光溪像一位游刃有余的魔法大师,融会贯通,旁征博引,话语之间闪烁着时间积淀后的哲学思考。

一、中国确立了双赢、共赢和多赢的理念。共赢的理念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从研究、酝酿、提出,到最后被主流意识接受,并作为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基调是非常不容易的。共赢理念的形成离不开中国加入WTO,其中有两点核心要素:一个是共赢性博弈概念的形成。这是一定程度上反思检讨保守封闭、闭关锁国和小国寡民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另一个是互补性竞争理念的形成,是基于WTO和区域合作之间互补当中有竞争的关系。在长期的复关谈判当中,以WTO为代表的多边主义和区域贸易主义共同引领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在这个现实情况中就需要拥有互补性竞争的理念,互补性竞争可以互相激起各自的经验,这是共赢理念的一个源泉和基础,对中国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的双边自贸协定和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升级版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二、规则意识的增强。规则意识就是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是我们在探寻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规则和规定。作为WTO正式的一员,自然人也罢,法人也好,都要受到国际贸易规则的约束,也正是遵守了规则,我们才有了信任度和信誉度。国家之间打交道,进行贸易合作,也就有了共同的章法和共同可以遵循的规则基础,这样就形成了最大的贸易便利化。中国入世以后在法律、政策等层面进行了翻天覆地的、触及灵魂的法律规则和政策的调整。这本身就是在国际合作、对外开放、复关入世谈判当中所要强调的。它比强权意识、炮舰意识重要得多。因为规则意识,大家可以针对问题共同商议,共同形成一套约法三章的规则。

三、透明意识更加浓郁。1988年,当《关贸总协定》WTO中国工作组提交给中国综合问题清单的时候,其中有一条是中国的贸易政策和海关政策的透明度不高,而且很封闭,这是因为我们当时对开放态度的自觉意识不够。15年后,从中央政府推行的改革、资本的实交制到任交制,各种各样的证件,各种各样的考试资格的取消,都是属于负面清单的精神。透明意识的提升促进我们逐渐建立了一个开放、透明的政府,加强我们决策的科学性、定准性和有效性。

四、包容性更强,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们用更加豁达的胸怀拥抱这个世界。以最惠国待遇为例,最惠国待遇就是对待国门以外的任何事物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如今我们就做得很好。此外,最值得我们骄傲是包容互建、包容互信、包容性增长和包容性的胸怀,一定程度上上升到了我们国家对外开放的战略观点。习近平主席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对:太平洋足够地浩瀚,既能容得下中美两国人民的合作,也能容得下暂时的一些摩擦和分歧。这个概念是对包容性理念最权威的诠释。如今,我们无论是在G20峰会,还是在APEC上,都抱着一种非常包容的胸怀。

五、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一点是不能用数字衡量的,但是中国入世以后,在经济规则、贸易规则的逐步接轨和融合过程中,也出现碰撞、摩擦和斗争。碰撞、融合、发展这六个字非常高度地概括了中国复关入世15年谈判的历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归纳成四点,即共赢意识、规则意识、透明意识和包容意识的提升。这是一种眼界和视野,中国入世虽然是一个贸易的入世,但对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还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六、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传统计划经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农业经济的碰撞和摩擦。入世15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矛盾有所缓和,入世使中国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出的一切文明成果,一切反映世界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和市场意识有所增强,但是对市场经济的内涵、规则,包括市场经济的来龙去脉,对市场经济的人类文明成果研究得还不够透。至于什么时候算完成,这应该像邓小平讲的,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以心无旁鹜,目不窥园的精神来追求。

七、对产权的概念,产权的明晰、产权的认识度越来越强。WTO和《关贸总协定》都是市场经济国家才能加入,从这个方面讲中国不具备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这也就是中国从1986年到2001年复关的艰难所在。加入WTO让我们意识到合理的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产权制度的明晰可以让大家有一种安全意识、稳定意识和善于合理积累财富的意识。这些年来,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管理科学、流转顺畅、产权清晰、保障有力的国有企业形象就是产权意识越来越明晰的表现。产权明晰不仅增加市场经济的内在动力、创业致富的内在动力、制定规则的内在动力,还使各种各样的宏观调控及措施配套,让顶层设计与基层的首创相结合。

八、对全球化发展的来龙去脉的认识更加深刻。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有一句话——资产阶级为了开拓自己的市场和销路,让世界市场连成了一片,使各国封闭、落后的生产方式都被逐步无情地淘汰了。但是真正全球化的意义,是战后的经济全球化。1991年冷战结束使我们对全球化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真正崛起的大国都是坚定不移地推进法治的市场经济文明。加入WTO,不断深化我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过去,我们只是说进出口,现在中国积极地融入、参与全球化,在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的大前提下,用一带一路等战略和行动主导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15年来,我们建立了一种高瞻远瞩的大国情怀,这是真正的全球化思维。

九、互联意识、合作意识、相互依存意识的产生。这跟科学技术发展,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息息相关,对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确立非常重要,对我们进一步增强前面的几种意识——共赢意识、开放意识、透明意识、市场经济的意识非常重要。无网不成书,无网不成业,无网不发达,无网不兴业。互联意识让我们逐渐抛弃形而上学、单边思维等想法,形成团结干事和一心一意谋发展的团队精神。

十、双向开放战略意识的确立。所谓双向开放,就是中国的企业可向其他国家投资,同时允许外国资金流入本国投资。2003年商务部成立,统筹管理内贸外贸,内资外资,“内经外经”,这就是双向开放的战略。它要求我们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让我们的企业到拉丁美洲、中东等地区设厂房,搞工业园区,进行对外投资。双向开放,互利合作,互利共赢,包容互信的开放战略至关重要,真正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相互依赖。

“以上这十种变化有一条主线串联,即相互性、互利性、共赢性、开放性、双向性,这是一个大国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路径依赖。它们互相穿插,互相有交融,互相有侧重,也互相有承接,”刘光溪说,“中国正在通过WTO这种情怀,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同世界。”

但他也认为,这十种变化还在进一步巩固、发展、改进和修正的过程中,而这个过程永远在路上,没有完成时。

编辑|李雪寅 xueyin.li@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入世市场经济全球化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市场经济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