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章的“样子”

2017-01-06周舒艺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凤头猪肚样子

据说,一篇好的文章是该有个“样子”的。这“样子”如果拼成实物一定很怪,可是用于描述文章,倒是很形象。元代文人乔梦符曾经给它画了个像——“凤头”“猪肚”“豹尾”。其实,这个比喻的意思众所周知: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美丽而精彩,主体要像猪的肚子那样饱满而充实,结尾则应像豹子的尾巴一样有力。

这是个老而又老的比喻了。突然想起来,是因为我前些日子在网上看了一部电影。影片的开头很是吸引我,接下来的发展也非常好看,顿时为自己选中一部不错的电影而高兴,同时更期待着这部电影最后精彩的结尾。然而让人失望无比的是,影片的结尾却落入俗套,毫无新意。一部本可以成为佳作的电影,却因为一个失败的结尾而满盘皆输,实在可惜。还有一些电视剧,开头吊足人的胃口,可是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却拖沓无比,最后终于“拖”到了结束。

凡此种种,大概都不能称之为一部好的作品。

影视剧作品如此,文学作品同样如此。大到一部长达百万字、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小到一篇短短的千字散文,开头、中间和结尾三个部分的经营,缺一不可。精彩的开头,会立刻使人产生将这部作品读下去的愿望;充实的主体,则让人越读越有味道,就像是在品尝一道好菜;有力的结尾,则好比画龙点睛,整部作品因此而更上一层楼。于是,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分别来比喻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可谓巧妙而生动。纵观古往今来优秀的经典文学作品,莫不符合这个比喻。尤其是到了当下海量信息的时代,人们对文艺作品的选择更多也更方便,如果作品本身不能吸引读者或观众的眼球,便会被迅速地抛弃。这种情形之下,“凤头、猪肚、豹尾”在作品中的意义更加凸显。

这一比喻甚至走到了高考考场上,成为学子们的考题。有一年某省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就是:“请以‘凤头、猪肚、豹尾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话题包括三个方面,也可以选取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展开。”作文题还引申开去:“写作固然如此,仔细想想,小到生活、学习,大到事业、人生,又何尝不该这样呢?”

诚然,文无定法,但文却又是有章可循的,“凤头、猪肚、豹尾”正是这个“章”之一种。至于一个人要想在一生里做到“凤头、猪肚、豹尾”,大概是很难的,但就算没有漂亮的开始和有力的结尾,充实地过好这一生,仍不失为有价值的人生。

“凤头、猪肚、豹尾”,短短六字,涵义丰富,让人深思。 (摘自《人民日报》 周舒艺/文)

猜你喜欢

凤头猪肚样子
闻“蜂”而动的猛禽
猪肚鸡要上市
猪肚鸡
莲子猪肚
老人说,多吃猪肚可以养胃有道理吗? 辟谣:油腻的动物内脏才伤胃
会“制作乐器”的棕榈凤头鹦鹉
凤头赢得百媚生
小仙鹤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