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到底有多爱玩手机

2017-01-06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盲从颈椎李老师

说我们中国人花在手机上的时间长,有什么证据呢?这里还真有一份数据支持。信息咨询公司华通明略近期的移动趋势报告指出,30个国家中,中国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花在智能电话上的时间是2小时50分钟。而欧美国家及日韩友人花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则普遍不比中国,其中美国人每天平均花151分钟,英国111分钟,加拿大124分钟,日本135分钟,韩国144分钟,最少的法国则是79分钟。这个调查对象的年龄是从16岁到44岁,基本上是主流电子产品适用人群。

智能手机问世后的十年,“玩手机”成了席卷全国的风气,人都说青少年爱迷恋网络,但现如今连老年人都沉浸在手机中不能自拔,这手机到底有什么魔性?能让玩者纷纷“欲罢不能”?

第四军医大学心理学专业李老师说,中国人的“手机依赖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消磨时光。乘坐公交、地铁,为了消磨在公共交通上的时间,赶紧拿出手机对付。不管是看新闻,刷朋友圈,还是打游戏,反正得解决这段时间的无聊,据调查这类人大约占70%。

盲从心理。本来还没想到玩手机,看到别人都拿出手机进行玩乐,自己或是被提醒了,或是无所事事,也拿出手机摆弄,反正谁也不是没有手机,你玩那我也玩玩,这就是令人盲从的“毛毛虫”效应。

自我炫耀。手机世界,无所不有。你有苹果5,我有苹果6。基于社会中人群的这种攀比,换了手机拿出手机玩的概率又大大提升。

内心空虚。很多人一小时内拿出手机刷新七八遍朋友圈,一天之内打开无数个APP看两眼随即又关闭,还有人每天都要发送或者转发无数个朋友圈……朋友圈真的那么有意思吗?都是为了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

李老师认为,手机依赖成瘾根本源于人们内心渴望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手机最初是为了方便人际交往而发明的,虽然不断改进的智能手机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但过度使用又会适得其反。很多人用虚拟交流代替现实沟通,事实上,无论是人的情感,还是社交行为,都不能完全被虚拟网络所代替。因为人类需要全面接收彼此发出的信息,而手机不能像人一样用表情、动作等传递更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李老师说,课堂上她常会提到“人际交往”的一个著名公式:信息沟通效果=7%的言辞+38%的语音语调+55%的表情动作。由此可见,面对面促膝而谈的表情动作,对于提升沟通效果来说是多么重要。

第四军医大学体检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在最近几年的单位团体体检中,越来越多的人被体检出颈椎反弓,而相应门诊中颈椎反弓的患者数量也越来越多,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年轻的趋势。而这些颈椎反弓患者,几乎都是由于长期低头玩手机,或是躺在床上玩手机导致的。除了颈椎反弓以外,沉迷于手机的患者,其颈部血管长期受到牵拉,也会导致脑部供血不足,出现眩晕等症状。不正确的姿势还会使患者出现手肘部的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除此之外,今年还有一些中老年人出现各种各样眼部的不适症状,像飞蚊症,初期白内障等,均和长期持续看手机息息相关。眼睛长期疲劳得不到缓解,本不该出现这些疾病的年龄,疾病却早早找上门来。”这位工作人员说。

实际上,手机技术变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和惊喜,也给整个国家和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发展。很多人倡导的“远离手机”肯定不合乎情理,但什么时候去使用、什么时候该放下,或许我们都该不断地约束自己。

(摘自《陕西日报》宋贝贝/文)

猜你喜欢

盲从颈椎李老师
盲从
盲从
新新人类
该得奖的李老师
颈椎问题看眉毛
哲理思辨
宠物难伺候
颈椎“咔咔”响,怎么办
石墨烯理疗U型枕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