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味道去哪儿了

2017-01-06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种质种业市场需求

在菜市里、在餐桌上不时听到这样的感叹:“没有原来的味儿了!”多元化市场需要多样化品种,百姓惦念的“老味道”也是市场需求。让更多企业成为育种研发主体,让科技长在企业里,更多受欢迎的老味道就会回来。

现如今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但许多人还是惦念老味道:比如老北京的刺瓜,掰开一根满屋清香;浏阳的“烂泥豆”,做成豆豉地道醇正;阳曲的红谷小米,熬出的粥软糯香甜……老味道不仅有着独特的滋味,更承载着记忆中的乡愁。昔日的老味道去哪儿了?

过去农民种地,年复一年留种子,老品种代代相传,现在大都去市场上买了,谁还自己留种?许多老品种产量低、抗病差,逐步被产量高、性状好的新品种替代了。拿苹果来说,以前十里八村有国光、槟果、元帅等十多个品种,这些年经过一轮轮品种改良,一股脑儿全换成了富士,想吃别的吃不到了。

农以种为先,多元化市场需要多样化品种,有人喜好新品种,也有人惦念老口味。老品种是否就该被淘汰?难道其中选育不出性状好的?实际上,只要沉下心来做,老种子也能焕发新活力。北京农业部门从资源库中找回小青口、大青口、核桃纹等白菜老种子,反复试验,提纯复壮,让这些“老味道”重回市民餐桌。

老味道渐渐“老”去,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种业的尴尬。一方面,中国农作物种质资源达43万份,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2万多个。另一方面,国内种企自主研发能力弱,品种差异性不大。许多种质资源沉睡在库里,没能变成田间推广的良种,为啥?长期以来,商业性育种投入多,种质资源收集、技术创新等基础性投入少,不少企业“只买不研”,依靠代繁和贴牌生产求生存。这就造成选育品种数量多,突破性品种少;高产品种多,性状好、品质高的品种少,相当部分种子是低水平重复。“国外种子按粒卖、国产种子论斤卖”,这样的现实不改变,种业发展将受制于人,阻碍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培育更多市场需求的种子,要破除制度藩篱,解决种业创新与农业生产“两张皮”问题。让更多企业成为育种研发主体,让科技真正长在企业里,才能突破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等关键环节核心技术瓶颈,为更多农产品装上优质“中国芯”。

百姓惦念的“老味道”也是巨大的市场需求。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种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种子选育会更加多样,相信更多的老味道会回来的。

(赵永平/文)

猜你喜欢

种质种业市场需求
山西新增2处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
玉簪属种质资源收集筛选及耐阴性研究
宁波谱写现代种业发展华章
A Private Practice
加快完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扎实开展种质资源登记
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的遴选
2018年一季度中国理财市场需求潜力地区排名
面向市场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业部:深化科企合作加快种业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