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这些年,我们怎么学习讲故事

2017-01-06文小天

党建文汇·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民网合法性舆论

不久前,在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在深圳发布了《中国媒体融合传播影响力榜》,把政论微视频《习近平用典》、山西书记市长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微信公众号“侠客岛”“长安剑”等影响较大的舆论引导案例列为经典;也把反映医患关系的纪录片《人间世》、把600岁故宫打造成新“网红”的产品和电影视为官方政治传播的学习对象。

个体叙事

“现在的舆论引导,越来越多使用个体叙事、人性叙事和平等叙事来重新建构。”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表示。

在向公众解释象征国家意志的“十三五规划”时,人性叙事更是成为首选。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用一部手绘动画,想象一个人会怎样回望未来五年。而更早些时候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期间,“复兴路上工作室”通过中英文“混搭”的民谣《Bala Bala“十三五”》来介绍五年计划,在YouTube上点击量达到70万次。

“政治宣传为接地气做出了努力”,人民网副总编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共产党的宣传话语和手段经历过几次历史性改革,一次是延安整风时期,以《解放日报》为代表的报纸改版,强调“用根据地和黄土地,而不是白区小洋楼里的话语来做新闻宣传”;第二次是真理标准讨论,突破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和阶级斗争的话语体系。而他把中共中央倡导媒介融合视为第三次历史性的改革,“相比前两次的思想观念先行,这次是技术推动”。

更“好玩”些

在人民日报社新楼的10层,一个名为“中央厨房”的全媒体平台正在建设自己的办公区域。这家老牌报纸成立了媒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工作人员谈吐跟新技术创业团队并无二致。一位负责人说,他们为了搭建媒体融合平台,还曾去BBC和《纽约时报》考察学习。

“快读和悦读的时代,一句话、一张图、一个小视频,反而最好传播”,中国社会科学院新媒体中心副主任黄楚新说,南海仲裁案后,《人民日报》官微只发了一张中国地图,配了一句话:“中国,一点都不能少”,引来大面积转发,“《人民日报》可以像以往那样写长篇评论,但设想如果在社交媒体这么做,不见得会好”。

靠近青年

“在抓住年轻人方面,我们的政治宣传花了很大力气。”祝华新说。卡通造型、神曲、动画片等视听作品起了柔化作用。

此次上榜产品中的读书节目《马克思靠谱》,它借着马克思诞辰198周年之际,由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和人民网联合出品,观众定位是“80后”和“90后”。这个“内容很红,形式很潮”的节目立志要“于无声处宣示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探讨青年马克思如何“从叛逆少年变成超级学霸”,介绍大学毕业后马克思从事的第一份工作。仅在人民网官微上,浏览量就达到了350万人次。

价值认同

在这次评选中,令祝华新印象深刻的一幕来自山西卫视的书记市长真人秀《人说山西好风光》:官员们走到前台宣传自己的城市。这让他想到自己研究新媒体的契机,2007年的山西“黑砖窑”事件,当时全国舆论沸腾,风暴眼中的当地官员对此却还一无所知。

祝华新认为,舆情回应不该是宣传部一家的事,需要业务部门配合,尤其要地方和单位一二把手高度重视。比如主流媒体普遍的积极尝试,舆论引导的策略在各个地方党委政府的普及进展不一。

“所有舆论引导的努力,从学理上讲,最后都要归结到价值认同”,张志安表示,这包括向公众证明绩效、程序和价值的合法性三个方面。他认为,绩效的合法性,就是国家和社会发展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主流媒体的宣传叙事大都遵循这个角度,以此强化政党认同和国家认同。而程序的合法性,则是第二个阶段的目标,例如此次上榜的新型政商关系的舆论引导,“就是强调开放透明基础上政府和商业的平等关系,强调一种企业自主创新的价值”。“还有一个是价值的合法性”,他说,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政者对当下社会思潮的把握。 (摘自《南方周末》文小天/文)

猜你喜欢

人民网合法性舆论
做自己的支配者
美国在舆论重压下﹃援助印度﹄
Westward Movement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国办:确保所有行政规范性文件均经过合法性审核
关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绩效合法性的困境及其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