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德育导师工作有效性的策略探索
2017-01-05任橹燕
任橹燕
摘 要:德育工作是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德育工作导师应该不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从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出发,从德育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导师素质等角度探索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德育;导师;有效性;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1C-0023-01
德育导师制工作模式是一种责任制教学模式,在小学阶段德育导师的职责主要为关注受导学生在思想、品德以及行为上的动向,帮助受导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好的道德品质,导师要想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可以从工作目标、内容、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了解学生,提高德育目标的科学性
德育工作对于学生的行为具有引导和纠正的作用,但是要想起到这种作用,就必须以科学的教学目标为引导。小学德育导师在确定德育目标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详细了解,确定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可能形成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对德育目标进行具体的规划,例如,某德育导师在确定德育指导学生之后,利用问卷调查、咨询任课教师、观察、谈话、家访、查看学籍卡等方式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有差异性的目标,既包括短期目标,也包括长期目标。
二、结合学生特点,提高德育内容的正确性
德育内容是德育工作的载体,优质的德育内容可以降低学生德育教学的接受难度,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德育内容的正确性:(1)内容连贯。许多教师认为德育内容比较分散,并不具备内在的逻辑性,因此在确定德育内容时常常随机选择,这种随意性会影响学生的深入理解,为改变这一状况,教师要提高德育内容之间的联系性,利用主题串联的方式,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提高德育水平;(2)联系生活。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初期,对于一些抽象、空洞、远离生活的德育概念缺乏理解能力,因此,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兴趣点以及社会热点等角度出发,加强德育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并进行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的教育,或者通过节庆活动,组织开展感受家乡变化、欣赏自然风光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国情感;(3)生动灵活。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求新求变的心理较为强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对德育内容的整合,利用具有创造性的方式将其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德育方法的针对性
教学方法是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根据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不同的学生主体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小学德育导师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对其进行引导,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常见的教学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法等,所谓说服教育法是指教师根据德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说教,并利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理,以完成行为指导和纠正,但是这种方法如果使用不当就会陷入枯燥、单调的泥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还要利用情感和榜样对学生进行行为引导,双管齐下,保证教学效果。
四、注重导师素质,提高德育工作的权威性
德育工作的权威性是指德育工作在学生心中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程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学生对于导师言行的信任程度,也就是说,一个品德高尚、言行合一的导师可以提高德育工作对学生的说服力,一个表里不一、行为不端的导师则会让学生对其所讲的内容在心底产生怀疑,从而降低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因此,为了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导师必须不断提高素质。从我国传统道德品质角度讲,导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素质的提升:其一,德。《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向我们展示了古人对于一个人高尚品行、德行作用的阐述,德育导师应该以此为标准,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德行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其二,信。“人无信不立”,信任是建立社会关系的基础,因此,小学德育导师在与学生交往中,要以信树人,保证学生在信任、信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五、结束语
总之,德育导师工作是意义深远且烦琐、复杂的,虽然不同的导师工作能力有所不同,但目的都是一个,那就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德育工作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导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对德育目标的确认、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探索以及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贾宗敬.新时期小学德育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5,(5).
[2]李自能.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16).
[3]左桂荣.提高小学德育工作有效性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9).
[4]李方艳.新时期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