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應審時度勢 才能更好地發展
2017-01-05陳家詡
陳家詡
面對快速發展的大陸,台商該如何應對?面對實力越來越強的大陸民營企業競爭對手,台商應該怎樣因應?面對兩岸新的政治僵局,台商該如何自處?
由三森集團與《台商》雜誌合辦的「台商會長講堂」,10月 12日在台北舉辦第四次活動,上海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胡興中不僅為前來聽講座的數十名台灣各行業的企業主一一解答他對上述問題的見解,而且也非常樂意的與大家分享他在大陸投資22年的經驗。
據胡興中介紹,上海市台商投資企業協會自1994年成立,以打造一個活潑和充分服務的平台予台商為主的團體,並時常舉辦各項聯誼及公益活動,希望在上海的台商們可以充分享受到協會的益處。而且無論是否你是會員,只要來找我們,協會都樂於幫忙。
胡興中表示,雖然台商對大陸發展貢獻不容忽視,但大陸投資環境和以往已經不一樣,大陸不斷吸收經驗並充實自已的商業環境和知識,台商必須重新思考企業未來的定位。
台商在大陸發展至今,和以往的合作關係和產業都有很大的不同,不應停留在以前只是資本、技術與經驗輸出,隨著大陸民營企業崛起,台商應創造雙方是未來重要合作者,最主要的,是應摒棄舊思維、放棄台灣人占有優勢的思維定位,改用創新看待彼此未來市場發展。建議有些產業是可以留意的,服務業、航運、旅遊業等熱門產業將是未來的永續產業。但要特別提醒的是,上海是沒模糊地帶的地方,需具備技術、資金、專業、人脈,才有可能立足於此。台灣人雖然有其不可取代之敬業精神,建議台商要有國際思維和資源整合理念。
胡興中說,多年的經驗告訴他,台商最弱的地方在於合約,為此,協會平日都有長駐專業律師免費幫助台商,建議大家的稅務和法律文件要律師看過再簽約,因為有八成台商遇到的問題都是合約。比方說,大陸的法律更動,有可能先前的合約造成你現在違法。特別在於土地或工廠的合約,或許多年前因為法律不健全大陸地方政府允許你存在,但你現在的工廠有可能變成違法建築,依法就會讓你離開,都要十分小心。在工廠用地合約上更是如此,不管是租的,還是合作的,甚至買的,如果沒有清晰的法律文書做依據,往往都會有糾紛。
為了培育台商二代,上海台商協會近年來也做了大量工作,協會邀請台灣大學生來上海實習,鼓勵青年來大陸就業、創業,比方說台灣人天生俱來服務的精神,是可以發揮的特點和優勢,以強化台商競爭力。青年是台灣的未來,很多大學生在台灣畢業即失業,薪水也是不進反退,看看台灣薪水停在至少十年前的水準,就可想而知其台灣所面臨的問題。
胡興中說,台灣如果還不前進,會令台灣錯失最後的發展機會。如果政府單位沒有其配套措施,台灣的企業生存更加困難,如果現在關閉小三通,預估會有近30萬的台灣企業受到波及,不知台灣的政府如何因應。
台灣一直強調台商回台灣,試問在經濟全球化的狀況下,台灣政府有什麼誘因或配套?土地?稅收?教育?制度?不知道相關單位有沒有思考過。期望政府單位能夠凡事要實事求是,而不是嘴巴講講,讓真正有能力的台商能夠繼續活躍於各地,創造多贏局面。
三森集團董事長陳三榮對胡興中會長不吝與大家分享的經驗十分感謝,同時他也希望「台商會長講堂」這個平台能發揮更好的「學習、傳承、幫助」的作用,讓更多想到大陸投資的台灣中小企業,能透過「台商會長講堂」對大陸各地的投資環境有清晰的了解,對大陸到處充滿的商機有「知己知彼」的足夠認識。
(「台商會長講堂」由三森集團與《台商》雜誌聯合舉辦,每月12日下午在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2號6樓。每次邀請一位大陸台協會長介紹他所在的台商協會服務台商情況及分享他本人投資大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