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与鄂教版小语教材相同篇目课后练习设置比较

2017-01-05刘洪祥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导语课标

课后练习作为小学语文教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简称《课标》)[1]在教学实践的具体体现,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比较相同篇目课后练习系统间的同与异,横向上发现教材设计的理念与价值取向以及彼此间的联系与不同,纵向上诊断与《课标》理念与教学实施的契合度,将有利于深入理解教材系统,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一、比较背景:人教版、鄂教版及比较对象的确定

自语文独立设科一百多年来,语文教育发生了多次深刻的变革;21世纪初,更是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其中,教材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成为改革的重心。直观表现就是以人教版教材为主的同时,出现了多省市自主设计编排的教材。目前已得到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许可发行的小学语文实验课本有人教版[2]、苏教版、北师大版、语文版、教科版、鄂教版、湘教版等。此处比较对象就是运用范围最广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和流行于武汉地区的鄂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经统计,小学语文教材人教版共12册,353篇;鄂教版共12册,281篇。但是,鄂教版281篇课文中没有古诗,鄂教版把古诗篇目放在每个单元结束后作为诵读内容出现,每篇诗歌在五年级之前没有课后练习思考题,五年级之后才开始有少量练习题,题量为每篇2道,且第一题都是“背诵这首古诗”。基于两版教材篇目不一致和鄂教版一至四年级无古诗题的特殊情况,此次比较的课文选取了两版教材共有的相同篇目共32篇,围绕32篇课文的课后练习系统,从题型、导语及插图等形式设计方面进行了比较。

两版语文教材相同篇目的设置如表1(不包括鄂教版的古诗诵读部分):

二、形式设置:题型、导语及插图

1.题型设计

“根据练习的作用可以把练习分为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应用性作业。记忆性作业是指有关抄写、复述、背诵、朗读等记忆类的作业;理解性作业是指对语句、段落、篇章和各种语文知识的理解的作业;应用型作业指的是需要口、手具体的实际操作的作业。”[3]依据教材实际情况,笔者对记忆性题目又分为朗读背诵、抄写句子、课文复述、字词积累;理解性题目又分为字词句理解、段落理解、全篇理解;应用性题目又称为应用开放性题目,即不局限于课本知识或是联系学生生活进行解答或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的题目,有资料收集、拓展练习、拓展阅读。两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的具体分布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因为部分题目同属于2—3种类型,所以在上述图表中这些题目数量的统计有重复。经过统计得出,人教版相同篇目里略读课文4篇,无课后练习,精读课文课后练习共有108道题目,平均每篇3道练习,其中记忆性题目共61道,占总题量的77.9%,理解性题目共30道,占总题量的27.8%,开放应用性题目共16道,占总题量的14.8%。鄂教版全部为精读课文,课后练习共有103道题目,平均每篇3道练习,其中记忆性60道,占总题量的68.9%,理解性48道,占总题量的61.1%,开放应用性13道,占总题量的12.6%。

《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第一条中指出“教材编写要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同时,对练习编写提出的要求是“应遵循题目少而精且带有启发性”的原则。所以在题型上两版语文教材在题目练习上朗读、背诵、字词积累、句子积累等基础性试题较多;又适当的加有理解性和开放应用性试题,使得课后练习题型多样,既不忽视基础又重视能力的发展。而且,题量上的设计都控制在3—4道,避免课后练习太多而给学生带来过重的学习负担。

2.导语设置

在练习编排中的导语设计合理有利于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为便于统计分析,依据表述方式的不同将课后练习里的导语分为陈述式、问题式、讨论式、混合式四种类型。两版相同篇目练习系统具体使用情况如表5:

陈述式导语以陈述语气提出问题,多带有命令式的语气,其好处是提问较为直接、干练,表达明确直入主题,对低年级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来说优势明显。缺点是缺乏趣味性,一味使用这一语气会令学生反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我要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外貌和动作的句子,抄下来,再体会体会)。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女娲补天》(说一说,女娲补天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怎样克服的)。

问题式导语即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形成阅读能力,拓展思维深度。问题式导语的好处在于能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学生得出的答案是自己思考得来的,而非教师直接传递的,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或许更为牢固。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晏子使楚》(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鄂教版二年级上册《失物招领》(唐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讨论式导语是以开放性的方式提出问题,将具体的内容或问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寻找答案。这种提问方式符合《课标》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的要求。如人教版中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有个问题想和大家讨论:使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的原因是什么?)。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盘古开天辟地》(阅读第10自然段,体会课文奇特而合理的想象,和同学们交流)。

混合式导语,一个问题中混合多种提问方式的练习题导语称为混合式导语,例如人教版《梅花魂》(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和同学讨论)(‘梅花魂的‘魂是什么意思?)是讨论式和问题式的混合。鄂教版中五年级上册《刷子李》(刷子李有什么绝活?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绝活的?)是问题式和陈述式的混合。

3.插图使用

所谓课本中的插图就是插入课本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的图画资料,它的出现从视觉角度增强了学习者对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鄂教版的课后练习几乎没有插图,五年级开始课后练习仅有一个固定插图且上面写着“理解·运用”,标志着以下内容为课后练习部分。人教版课后练习插图较多,贯穿于各个年级。根据插图功能一般分为装饰性、表征性、组织性、理解性、转换型五种类型,[4]笔者据此将人教版插图分为三类——表征性插图、理解性插图、装饰性插图。

表征性插图又叫会意性插图,通过生动形象的插图使学生意识到题目的目标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和训练的积极性。人教版相同篇目课后练习中这类插图较多,大多集中在一、二年级,如“我会认”“我会写”“读读背背”“我知道”等等。这些练习都是借助插图展现的。这样的设计较直观地提出了练习要求,又避免了只有文字的枯燥。

理解性插图也叫说明性插图,其图片与练习内容相匹配,目的是使练习内容更加清晰、直观,或是为了辅助练习题目更加容易理解设计的。这种类型的插图在一二年级比较多,因为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理解性插图可以更好的帮助低年级学生更加准确的理解练习题目。人教版中也有不少此类插图,但相同篇目课后练习中并没有出现此类插图,因为人教版一二年级相同篇目的课后练习都为读、写、背等这样直观性、目的性强的题目,没有需要详细解释说明或是难以理解的练习题。其它篇目有这类插图,如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画》第三题我会说,左边给出“远—、高—、来—、笑—、白—、晚—”右边有一个小人,上面的对话框里写着“有—无”学生看了后便知道这是反义词练习。

装饰性插图是与练习内容无紧密联系或是对练习内容理解无直接帮助的插图,主要是起美化、装饰作用,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如鄂教版中“理解·运用”的插图就属于此类。人教版课后练习中也有大量这样的插图,如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泉水》最后一题“我会读”配的泉水的图画,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课后练习中配的蒲公英的图片。

三、总体评价:基于《课标》的规定

1.知识积累与习惯养成

识字与写字不仅是汉语学习的基础,也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学习的基础,有了一定字词的积累才能进行阅读和写作等语文活动。识字与写字的目标是《课标》每个学段的第一要求。这种量的积累在教材课后练习中的体现就是生字词的积累,即“我会认”“我会写”“写一写”这样的题目。两版教材在数量和题型上均注重了《课标》的这一要求,人教版中记忆性题量占77.9%,鄂教版也达到了68.9%,都超过了总量的2/3,而且剩余部分的题型也是理解与应用基础上的另一种积累方式。

另外,识字写字的同时注重习惯的养成。语文课程发展一贯要求要重视低年级学生字词的积累,两版教材也秉承这一传统,将大量的字词练习放在了低年级阶段,且练习设置类型也一样,在第一册都是在田字格里按笔顺描红。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没有笔顺描红,而是在田字格里先描红整个字,然后再在其余空白田字格里写上字。这样的设计出现在课后练习部分是在提醒教师在低年级阶段注意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将识字写字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且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现写字的规律,自主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阅读能力与方法指导

阅读既是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又是语文学习的对象与内容。在小学阶段,两版语文教材都非常注重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训练。课后练习的第一题基本上为朗读课文,要求背诵的练习也颇多。朗读是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也是最基本的阅读技能。《课标》中不同学段对朗读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三个学段在阅读目标里从“学习”、“用”、“能用”三方面训练朗读能力的形成,对不同学段阅读能力提出了相应要求。如从第一学段的直接“朗读课文”,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鄂教版)“我要认真读课文,读出‘我们心情的变化”(人教版《风筝》),再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鄂教版《刷子李》),对朗读的要求不断明确、具体。

然而不足的是,两版教材课后练习中的阅读方法呈现略显单一。《课标》指出要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包括朗读、默读、诵读、精读和略读等。有少部分课文练习题有默读的训练要求,但相对于朗读训练少之又少。默读也是理解课文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阅读的更高阶段,它有利于学生深入文本,沉下心来理解课文,在阅读训练中应用范围要比朗读更广,所以在三年级后应该加重对默读训练的要求,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效率。

从背诵任务上看,两版教材对背诵的训练基本一致,都主张背诵优秀的文章或是段落,或是自主选择精彩的语句背诵,值的称道的是背诵的内容具有自主选择性,学生的主体性与自主性得到了保障。

3.思维与自主能力的培养

题型设计上,从识记为主的陈述性知识向识记与理解应用并重的程序性知识过渡。单就识字认字题型,《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进一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强调的是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学生能够自主的,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生字学习的能力,这也是识字写字练习从第二学段起没有出现在两版语文教材课后习题中的原因之一。

导语设计上,两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可以归纳为整体感知、揣摩品味、拓展延伸三个方面的引导,每课3—4道题,练习要求学生多进行讨论交流,不再一味追求标准答案,而是力求开放、多元化。此外一些练习的设计充分注意到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收集信息的能力。如两个版本都有大量的资料查阅或是资料链接这样的练习,这类题目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

4.趣味性与人文性存有差异

从插图设置的角度看,人教版更具趣味性。人教版课后练习插图种类多样,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了单纯看文字导语而带来厌烦感,产生学习疲劳。如“读读比比”可以进行小组间或是个人间的比赛读词,比比看谁读的好,读的准。再如《影子》里的“我会说”,是让学生说说自己前后左右同学的名字,对于低年级的孩子,这样的设计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感情交流。鄂教版课后练习部分几乎没有插图,这样的设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免显得枯燥、乏味。

另外,从语文课程基本特点之一的人文性角度审视,人教版课后练习设计更值得推崇。首先在题型上,人教版课后练习有多处题目属于“选做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和需要来完成。这一题目的设计体现了人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选择性,充分尊重了人的独立人格、个性以及需要。其次导语设计上,人教版在第二学段练习导语的用词较为亲切,语气更易让人接受,更加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学习心理。如“我”这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我会认”“我会写”体现了引导性练习的需要,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心理暗示,指引学生自主学习;也有引导性的提问,如“课文中的许多地方,读了以后都能够在头脑中浮现画面。例如,写巨人推到围墙前后的情景。让我们从课文中找一找,互相说说想象到的画面,并抄写喜欢的句子。”人教版练习设计更加关注学生本身,考虑了教育的个性化与人的发展。此方面,鄂教版显得不足。

人教版练习设计的人文性还在于为教学留有空间,注重学习情境的构建和内容的适当延展,让师生都有所选择和拓展。如人教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综合实践练习,适当增加了从课本出发,但又不局限于课本而构建的一种语文学习的具体情境。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吴亚西等编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3.187-22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语文(小学1-6年级课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6.

[3]顾黄初,顾振彪.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22.

[4]黄显华,霍秉坤.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26.

刘洪祥,大学教师,现居湖北黄冈。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导语课标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阳光
如何写读后感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阔腿裤的小秘密
“转化策略”在课标卷选考题中的应用途径探析
这样的一节课算成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