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就医那些事儿
2017-01-05
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国外的医疗保障好,这些福利是在庞大的体系下运作管理的,那么,亲身体会过当地医疗的人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
大多数人的印象是国外的医疗保障好,看病、动手术、生小孩等都由政府支付。然而,这些福利是在庞大的体系下运作管理的,而且部分费用也确实需要个人承担,甚至叫救护车也被认为是“一项昂贵的体验”。
那么,亲身体会过当地医疗的人又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呢?本篇让我们近距离了解英国、澳大利亚就医“那些事儿”。
英国牙医的爱与恨
提及英国的就医,则不能不介绍两个简称——NHS和GP。
NHS是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ationalHealthService”的简称,管理英国所有的医院、门诊和医务人员。
GP是指“General Practitioner”(普通科医生),即英国的社区医生。如果在英国生病就诊,是不可以直接去医院的,而是需要先去看每个社区的GP。去GP是在英国生病看医生的第一步。当然,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直接去医院看急诊或者拨打999叫救护车。
每位在英国长期居留的人一般都会注册当地社区的GP,有机构建议,越早注册越好,以防身体不适时不能及时找医生看病。英国的GP门诊每一家都有自己负责的区域,因此必须要注册居住区域(按邮编划分)的GP才可以。如果在英国搬家的话,GP也需要更改并且重新注册。
在英国生活或者对当地美食文化了解的朋友想必对“黑暗料理”、骨灰级甜度的零食并不陌生,在英国海港城市布里斯托读书的中国留学生Jennifer自然也没有错过那份甜甜的美意,不成想,却让牙齿遭了殃。
“当时在英国有蛀牙,简直痛不欲生。”Jennifer回忆道。但是由于学校的社区医院并不涵盖牙科的项目,Jennifer不得不寻找其他的医院看诊。
发扬“出门靠自己”的精神,Jennifer通过NHS官网,一家一家在网上找牙科类的门诊,但致电过去,对方无一例外,竟都答到:“对不起,我们没有办法再接收新病人了,已经满员了。”Jennifer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一家地处偏远郊区、可以容纳新病人的诊所预约就医,“当时预约到了一周后的时间”。
尽管按照预约的时间到达门诊,但她依然经历了一场漫长的等待,“那里的医生非常忙碌,后来终于轮到我了,一翻沟通之后,很快就补好了。”
回国之后,Jennifer又在省级口腔医院补牙,感慨道:“确实没有国外补得好。国外的医生会很仔细地用小钩子一点一点清理龋齿洞,不会把洞弄得很大,然后再补。国内的医院可能病患太多、时间紧张,比较流水化作业,洞直接用钻头,开得有些大,然后‘打上补丁。不过,国外看牙、看眼睛都比较昂贵,我当时补一颗牙花费了48磅,回国补了两颗却只花了200元人民币左右。”
Jennifer补充介绍,如果在英国当地生活或学习,难以承担全部的费用,可以到诊所领一张表格,表明具体困难的情况,按照给定的地址寄出,如果获得批准,则会收到审批后的信件,“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福利待遇,比如免费看牙,或者只需支付一半的费用等等”。
澳大利亚医生,hopeful还是hopeless?
在澳大利亚悉尼生活工作了15年的华人Juliette对当地的医疗有着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在澳洲留学、旅游的群体多体验过澳洲的急诊,在网络上也不乏讨论在澳洲急诊排队久、看医生慢的情况。
此次,Juliette通过互联网向记者分享了在当地感受到的医疗文化和体系。
在澳洲看病,多数人首先会到门诊选择看家庭医生,Juliette说:“我们一般不会去医院,除非是急诊。”而诊所的选择可以根据居民的偏好进行预约,也会有不需要预约的门诊可以直接看病。如果病情有需要,再由家庭医生写介绍信到专科医院或者转到急诊科。
前几日,Juliette喉咙不适,她选择预约离自己住所近且信任的一位家庭医生。当天下午三点半,她到达诊所登记之后,了解到在她前面还有25个病人,她不得不先去购物中心逛了一个小时,后又在休息室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在快18点——门诊即将停止营业的时候见到了医生。
尽管看诊时间比较紧张,医生还是仔细地测血压、查看病史、检查口腔、测试肺部等,最后开了处方——阿莫西林20粒,以及假条,并嘱咐她多喝水,注意休息。她表示,“这次喉咙痛得比较厉害,如果不是太严重的话,是不会选择看医生的。”另外,不同的诊所有不同的营业时间,比如朝七晚十。
一次,Juliette的女儿呼吸困难,匆忙赶到了附近的诊所,医生见状立即开了推荐信将病人转到了儿童医院急诊部,因为是呼吸的问题,很快便见到了医生。
之后几次急诊的经历,也让Juliette对当地的“急诊”概念有了较深的体会。
2006年,Juliette刚刚上了避孕环,但第二天感到仿佛要掉出来似的,于是赶到医院的急诊部,但登记之后过了两个小时,也没有等到医生叫她的名字。Juliette的朋友焦急找到医生理论,但却被反问道:“如果你的亲人现在是紧急车祸送进来的、大出血,请问哪种情况比较急呢?”Juliette随后便和朋友离开了急诊。
还有一次,Juliette正在上班时,突然呕吐起来,随后胃里一阵绞痛,疼痛持续了整整两个多小时,一直没有缓解,老板匆忙把她送到了急诊室,不到半个小时,虚弱的Juliette已经见了医生、打了点滴,这次的“急诊”效率让Juliette记忆犹新,不过令她哭笑不得的是,陪同她一起赶到急诊的日本老板一直在抱怨澳洲的医生“hopeless”。
澳洲当地的居民或者绿卡持有者都会获得一张医疗卡(medicare),享受着当地的医疗福利。除了个别专科检查、牙科等需要单独付费外,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自行支付。这部分福利的支撑除了国家的担负外,个人还需要每年按比例缴纳医疗费用。当中一些年轻人虽然不经常就医,但只要收入达到一定要求,便需要缴纳这部分支出。
此外,当地居民还会购买私人医疗保险(商业保险),以涵盖洗牙、配眼镜、叫救护车、按摩等支出。Juliette也为自己及丈夫购买了中等级别的私人医疗保险,她解释道:“如果遇到做手术的情况,有一些公立医院可能会遇到要等位置的情况,需要等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都是有可能的,而私人医疗保险则可以有效补充这一部分的就医需求。”总体来说,Juliette对澳洲医疗体系比较满意,尤其是自己生产的时候,医院照顾得非常到位,出院之后还有续访和相关的指导。
责任编辑 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