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尺水兴波文动人

2017-01-05唐惠忠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伏笔外公水果

唐惠忠

高考作文一般只有800多字,容量有限,要想表现比较深邃的内涵,并且要表现得与众不同,就得在构思上多下功夫。

古人云:“凡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倘若叙事类的文章(包括一般的记叙文和小小说)行文如一马平川,读来便索然无味;波澜起伏,曲尽其妙,方能深深地吸引读者。那么怎样写出波澜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法。设置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借以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造成悬念的方法,大致是把正在发展的主要情节(或尖锐的矛盾冲突)搁置起来,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适当的时候再交“底”。比如面对命题作文“好奇心”,多篇高考优秀记叙文,都合理采用了悬念法——好奇爷爷奶奶“都那么大年纪了,相距不过几米的屋子,有必要隔几分钟就喊一下”,好奇“玉树临风般有着乌黑头发的父亲却理了个光光的头”,好奇“单翼天使怎么下楼梯”,好奇“有些破旧的笔记本上究竟写着些什么”……

又如李阳波的小说《水果》,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捡破烂的妇女,宁可被歹徒掰断手指也决不松手放掉钱袋子。民警打开那个包着钞票的塑料袋,结果发现袋子里总共只有8块5毛钱,且全是一毛和两毛的零钞。作品接下来叙述道:

民警迷惘了: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位妇女,使她能在折断手指的剧痛中仍不放弃这区区的8块5毛钱呢?他决定探个究竟。所以,将妇女送进医院治疗以后,他就尾随在妇女的身后,以期找到问题的答案。

但令人惊讶的是,妇女走出医院大门不久,就在一个水果摊儿上挑起了水果,而且挑得那么认真。她用8块5毛钱买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一个橘子、一个香蕉、一节甘蔗、一枚草莓,凡是水果摊儿上有的水果,她每样都挑一个,直到将8块5毛钱花得一分不剩。 民警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难道不惜牺牲一根手指才保住的8块5毛钱,竟是为了买一点水果尝尝?

妇女提了一袋子水果,径直出了城,来到郊外的公墓。民警发现,妇女走到一个僻静处,那里有一座新墓。妇女在新墓前伫立良久,脸上似乎有了欣慰的笑意。然后她将袋子倚着墓碑,喃喃自语:“儿啊,妈妈对不起你。妈没本事,没办法治好你的病,竟让你刚13岁时就早早地离开了人世。还记得吗?你临去的时候,妈问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你说:我从来没吃过完好的水果,要是能吃一个好水果该多好呀。妈愧对你呀,竟连你最后的愿望都不能满足,为了给你治病,家里已经连买一个水果的钱都没有了。可是,孩子,到昨天,妈妈终于将为你治病借下的债都还清了。妈今天又挣了8块5毛钱,孩子,妈可以买到水果了,你看,有橘子、有梨、有苹果,还有香蕉……都是好的。都是妈花钱给你买的完好的水果,一点都没烂,妈一个一个仔细挑过的,你吃吧,孩子,你尝尝吧……”

文章在千字的篇幅内,悬念丛生、波澜迭起,真正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有效地强化了作品的感染力,令我们深切体会到母爱是何等地炽烈、纯真而博大。【精彩时文】

外婆离开人世的那个黄昏,外公在病房里陪伴着她走完了她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外婆临去前对外公说“放学了”。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听完这句话后像个孩子似的大哭起来。葬礼结束后我问起外公这三个字的含义,外公告诉我说这是从前他和外婆还在上小学时外婆常说的一句话:放学了,我们一起回家吧。(作者:@夏正正。获“新浪微博·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品评】

仅136字的小作品,有悬念——“放学了”这三个字究竟有何含义?为什么它能令“一直假装平静的外公”于瞬间失态?

其间还有对比——上小学时常说的一句话,烙在外公外婆的心里竟长达一辈子,这是对比之一。人生旅程一路走来,始终是“一起回家”,相依相伴,然而外婆这一走,外公还能有人“一起回家”吗?这自然是对比之二。文字极俭省,却富于波澜且留有余味,怎不让读者唏嘘感慨?巧设误会

巧设误会,其特点是让作品人物的一方对另一方产生误会(或者双方互生误会),从而引起矛盾,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误会法运用恰当,不但能使文章结构跌宕多姿,而且会使人物情感的波澜层层递进。

比如时文《孝心》,写主人公刘南看了别人“没有尽孝”的忏悔文章后,“深受教育”,便千里迢迢回家,特意给父亲很认真地洗了一回脚,而后“心里踏实了,因此他睡得很香”——一个典型人物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文中的“父亲”既是可亲的,更是可怜的,他被儿子认真地洗了一回脚后,又是怎样的反应呢?请看作品的描述:

但他父亲却一直没睡着,在床上翻来覆去:“孩子出什么事了呢?”父亲实在憋不住,半夜里几次起来想叫醒刘南,但看他睡得那么香,几次都没叫他。天快亮的时候,父亲终于憋不住了,他推醒刘南,说:“孩子,告诉爹,到底出什么事了?你不说出来,爹都快要被你急出病来了。”

作品在新巧、别致的误会中,形象地刻画出两个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并在故事中寄寓了“真孝,是绵长的春雨,润物细无声。而刘南的孝,却是心血来潮,会吓坏人的”这一主题思想。伏笔照应

伏笔照应,指的是文章前段为后段埋下线索。伏笔不同于悬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对作品情节的发展事先作铺垫,使后来发生的事不至于让读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没交代,后文冒出来”的现象。比如读莫泊桑的《项链》,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家在描写玛蒂尔德向佛来思节夫人借项链、还项链时,后者都有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这里就蕴藏着一个暗示——那项链并不是什么值钱的首饰,最后再点穿项链是赝品,读者回味前事,恍然大悟。这正是《项链》中的情节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重要原因。

设置伏笔的方法灵活多样,具体可因文、因材料特点而定。比如通过描写环境设伏笔,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设伏笔,通过描写人物言行设伏笔,通过描写人物心理设伏笔,等等。比如欧·亨利的《等着的轿车》,主要通过男女主人公对话中的虚假身份,与他们实际身份之间的错位来构建故事情节。小说开篇写道:“黄昏来临了,身穿灰色衣服的姑娘又来到小公园的那个安静的角落,坐在一张长椅子上开始读书……那件灰色衣服却是普普通通的。”联系下文看,女主人公普普通通的穿着,暗示她只是一个贫穷的人;每天同一时间到公园读书,则暗示她有所期待。这就是伏笔的妙用。需要注意的是:预设的伏笔要与全文主要内容有密切联系,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或推动情节发展,或埋设事情发展过程的“诱因”“条件”,或暗示事件结局、为人物安排后路等。抑扬相生

“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抑”有“扬”,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地“扬”。如江苏考生的《忧与爱》(阒寂的夜因都市的幽光显得富有层次感……),前文着力描写“母亲毫不忌讳地说着,丝毫不在意周围好奇的目光。而我却恼羞异常,尤其在听到周围‘吃吃的笑声后,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周围的目光更密集地投向这里。我的怒气在长久的压抑下终于爆发”;直到“我惊诧地发现,母亲竟站在车窗外,拍打着玻璃。泪水,自她的眼眶中溢出,如一根银色的丝线,在残月的照耀下发出不舍的光”“她不够高。她努力踮起脚。她在我面前的窗上哈了一口气,写下了‘一路小心”,那一刻“我陡然哭了,一如所有做错事的孩子,乞求母亲的宽恕”。文章综合运用言行、心理、景物等多种描写手法和对比、点染等表现手段,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母亲为初次远行的孩子整理行装、百般叮嘱,车窗写字、忧心难抑等生动画面以及自己反差明显的真切感受,形象地演绎了文章主旨“忧中见爱”。

再请看下面一篇精彩的微小说(获“新浪微博·中国首届微小说大赛”二等奖):

村里有个孤儿叫NaSa,经常奔跑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尽管村里连根外星人的毛都没出现过。乐此不疲的NaSa有个秘密,他是个超能力战士,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而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其实也有个秘密,就是周末夜里,套上麻袋,扮外星人陪NaSa玩。(作者:@甲斐文)

首句交代人物身份是“孤儿”,暗下一伏笔;NaSa经常高呼“不好啦,外星人要来啦”,初读之下,使人误以为这是个科幻作品;“每次外星人来袭都被他击溃了,次数多到数不清”,这是怎么回事?行文曲折有致,引人一读为快。直至读完末句,我们才恍然大悟,深深地感动于村民们心中有个美好的“秘密”——这真是再美不过的“弄虚作假”!最妙的是“看到NaSa就会生气的村民们”这一句,欲扬先抑,在表象与真相的强烈反差中,生成了意味隽永的美感。

“抑扬相生”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着意蓄势

所谓蓄势,指的是使人物的情感、行为或事情的结果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转折的一种构思方法,是增强文章吸引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它一般包含两大部分:“蓄势在前”和“逆转在后”。即先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然后突转,突然打破积蓄已久的定式,从而造成一种久蓄而猝发的艺术冲击力。【精彩时文】昏迷十八天黄飞

冯吉急啊!怎么天下的麻烦事一起落到头上了呢!他的公司因无钱购料已停产四天了,几千人的企业一天损失多少?可家家银行看笑话似的就不贷款;他的拳头产品“透心凉”牌空调,被一个奸商抢先注册,反咬他侵权,明天开庭;儿子参军,差两厘米不够招收线,妻子哭着要他快跑关系;还有,不知犯了哪门子邪,外甥女非要来他公司当秘书,他为难,可舅舅已打上门骂了三天……屋漏偏逢连阴雨,这不,他的心腹财务科长竟私窃公司仅剩的30万元潜逃。现在,他就是心急火燎地去追他……

手机响了。冯吉刚“喂”了声,就听对方骂起来:“你还是不是人!真不要老娘了?”他愣了。是姐姐。可不是,前天就接了姐姐两个电话,乡下母亲突患脑溢血住院,院方连下三次病危通知。“我……一会儿就到。”冯吉匆匆回了电话,双目紧闭。唉,累!真累!他想,假如现在没有了他,这个家、这个公司、这个世界统统完蛋。

突然,司机怪叫了一声。朦胧中,冯吉瞥见一辆乌黑的大卡车以排山倒海之势压过来。他绝望地喊了句:“大爷,再给三天!”只听“轰”的一声,他什么都不知道了。

司机当场死亡。冯吉无大伤,却昏迷了十八天。第十九天,当他苏醒时人们告诉他:银行已贷款,公司也恢复了生产;官司打平了,不输不赢;财务科长已抓住,款已追回;儿子已被特招;外甥女已到公司上班,如愿当了秘书……他呆呆地,身子一下子软了许多。猛然,他想起母亲,不顾阻拦坚决要回乡下。

母亲脸色惨白,目光呆滞,气若游丝。当冯吉泪流满面紧紧握住母亲的手时,母亲的眼睛一下子明亮起来,像一道闪电,紧接着永远地熄灭了。

姐姐哭道:“娘不肯走,就是要见你一面啊!”

冯吉号啕大哭。他倏然明白了:其实,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事离了他都行,唯一离不了他的只有自己的老娘!(节选自《故事世界》2005年第8期,略有改动)【品评】

故事于逆转中顿生波澜。作品叙述的是,维系着几千人切身利益的总经理冯吉出车祸的缘由及“昏迷18天”以后对生命的审视和感悟。

故事先把能人冯吉置于生活的旋涡中心,极力渲染他在社会大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让其觉得“假如现在没有了他,这个家、这个公司、这个世界统统完蛋”——这大概是世上有作为的能人普遍的心理。因此,主人公难免活得焦头烂额,连病危的老娘都没时间去看。正当主人公被生活折腾得苦恼不堪时,作者却用一场偶然的事故(虽是偶然,其中却也隐藏着必然)作转折,安排了一个使人(包括冯吉)出乎意料的结局——虽然十分离奇,却深刻地表明了“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以上五种方法,相信会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构思记叙文带来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伏笔外公水果
外公的节日
外公爱吹牛
设置伏笔,增加细节描写
四月里该吃什么水果
退路
外公的呼噜
水果篇之Cherry
水果畅想曲
好看更好吃的水果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