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屠刚传
2017-01-05范晔
申屠刚字巨卿,扶风茂陵人也。刚质性方直,常慕史 、汲黯之为人。仕郡功曹[1]。
平帝时,王莽专政,朝多猜忌,遂隔绝帝外家冯、卫二族[2],不得交宦[3],刚常疾之。及举贤良方正[4],因对策曰:臣闻王者承天顺地,典爵主刑,不敢以天官私其宗,不敢以天罚轻其亲。陛下宜昭然觉悟,差五品之属,纳至亲之序,内和亲戚,外绝邪谋。书奏,莽令元后下诏曰:“刚听言僻经妄说,违背大义。其罢归田里。”
后莽篡位,刚遂避地河西,转入巴、蜀,往来二十许年。及隗嚣据陇右,欲背汉而附公孙述。刚说之曰:“愚闻人所归者天所与,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伏念本朝躬圣德,举义兵,龚行天罚,所当必摧,诚天之所福,非人力也。将军宜上应天心,下酬人望,为国立功,可以永年。嫌疑之事,圣人所绝。以将军之威重,远在千里,动作举措,可不慎与?今玺书数到,委国归信,欲与将军共同吉凶。布衣相与,尚有没身不负然诺之信,况于万乘者哉!今何畏何利,久疑如是?卒有非常之变,上负忠孝,下愧当世。夫未至豫言[5],固常为虚,及其已至,又无所及,是以忠言至谏,希得为用。诚愿反复愚老之言。”嚣不纳,遂从述。
建武七年,诏书徵刚。刚将归,与嚣书曰:“愚闻专己者孤,拒谏者塞,孤塞之政,亡国之风也。夫圣人不以独见为明,而以万物为心。顺人者昌,逆人者亡,此古今之所共也。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素以忠孝显闻,是以士大夫不远千里,慕德乐义[6]。今苟欲决意徼幸,此何如哉?”嚣不纳。刚到,拜侍御史,迁尚书令。
光武尝欲出游,刚以陇蜀未平,不宜宴安逸豫。谏不见听,遂以头轫[7]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8],群臣莫敢正言。刚每辄极谏,又数言皇太子宜时就东宫,简任[9]贤保,以成其德,帝并不纳。以数切谏失旨,数年,出为平阴令。复征拜[10]太中大夫,以病去官,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卷二十九第十九》)
【注释】
[1]功曹:官名。亦称功曹史。西汉始置。
[2]冯、卫:冯,谓冯昭仪,平帝祖母也。卫,谓卫姬,平帝母也,号中山太后。
[3]交宦:官场交游。
[4]贤良方正:贤良,才能、德行好。方正,正直。
[5]豫言:豫,预也。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
[6]慕德乐义:慕与乐,德与义互文,仰慕共享道德大义。
[7]轫:谓以头止车轮也。王逸注《楚词》曰:“轫,止轮木也。”
[8]捶扑牵曳:鞭捶仆地,牵拽于前。
[9]简任:经过遴选而任用官员。
[10]征拜:徵召授官。
【阅读指津】 《后汉书》中记载了诸多名将大儒,史官谏臣,申屠刚便是范晔所塑造的诸多名儒中的一位。他一生耿直方正,对权贵绝不屈从妥协,虽然所谏之言很少被采纳,甚至屡遭贬抑迫害,但自始至终从未改变过自己宁死直谏的品格。笔者以《后汉书·申屠刚传》一文为例,为同学们梳理一下以高考文言文题题序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首先,初读全文,跳读法。
文言文阅读不同于白话文章,初读时同学们必定会遇到一些不理解,不认识的字句,不必急于一一落实。第一遍快速阅读只需初步把握全文思路即可。高考文言选段一般为人物纪传体文章,把握其叙事脉络为首要步骤:快速将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理清并标上序号。比如本文一共记叙了申屠刚直谏的四次事件,分别是:①谏王莽—②再谏王莽—③谏光武帝—④多次再谏。
第二步,把握细节,精读法。
高考的文言文设题分为四大板块:(一)断句,(二)古代文化知识,(三)理解和分析,(四)翻译。这四大板块涵盖面虽然广泛,但除了古代文化知识板块大多来自课内积累和课外延伸外,绝大部分的考查内容都是基于对原文细节的准确把握和理解上的。所以,我们在第二遍阅读时必须根据题干选项重点突破细节。
(一)断句题。除了实词和虚词、文言句式的基础知识外,我们还可以借助文言语感的习惯性表达,修辞手法的使用,古代文化知识来帮助判断。
比如:本文出现大量的对称句,一一对举,断句之处就极为明显了。
(二)古代文化知识考查题。我们会看到一篇六七百字的古文选段中至少会出现十几处文化知识,而我们可能对其中一半以上的内容都比较陌生。其实,所考查的只有四个,而且设题点基本是我们课内所学知识范围的拓展延伸。以本文为例,“功曹”“布衣”“征拜”“侍御史”“尚书令”都是我们在课内常见的内容,设题点一定会在这样的词语上下功夫,所以平常的积累很重要。
(三)根据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题。基本上所有选项设置都是根据原文中某处细节设置考点的。在充分阅读选项内容后,一一比对原文中相应的句子,我们会轻易发现其中端倪。
比如以“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设点,假如选项中设论:申屠刚的屡次进谏从未被采纳——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四)翻译题更是需要同学们用自己扎实的文言知识进行精准狙击。例如翻译“谏不见听,遂以头轫乘舆轮,帝遂为止。时内外群官,多帝自选举,加以法理严察,职事过苦,尚书近臣,至廼捶扑牵曳于前,群臣莫敢正言。”得分点如果是“见”(被)和“轫”(见注释[7]:以头止车轮),那么其他的“遂”(第一个是“于是”,第二个是“最终”);“廼”(乃,竟然);“捶扑牵曳于前”(见注释[8]:鞭捶仆地,牵拽于前)也都必须准确翻译出来。
第三步,推断语境,猜度法。
大家在阅读文言文时,必定会遇到一些不太熟悉的文字或文化知识,甚至它们就处在无法回避的题干选项中,需要大家准确厘清才能做出答案。此时,大家就必须根据文言语言习惯和上下文语境来进行合理推断和猜度了。
比如翻译“慕德乐义”,根据对称原则,慕与乐,德与义互文,所以翻译为仰慕共享道德大义(见注释[6])。再比如翻译“豫言”,根据上下文“未至豫言,固常为虚”,我们可以推测“豫言”就是“预言”(见注释[5])。
如此三步训练,依例循法,在平常的课外学习中大量阅读此类经典文段,着重积累重要的古文知识和语感习惯,便可有效提升同学们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