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控制这“无处安放”的双腿

2017-01-05马骋

养生大世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人会心理学肢体

马骋

中国素来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态,走有走姿”,古人很早就对人的行为举止做出要求,《麻衣相法》中有云:“摇膝不定者,坐之败也!”然而现实生活里,很多人都有抖腿的习惯,这种现象尤其在男性中较常见。此外,“抖腿党”大多是在不知不觉地无意识中做此动作,且难以自控。有人认为它是一种让自己放松的习惯性动作,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暗示着某种疾病。那么抖腿是否有其深层次的生理、心理原因及科学解释呢?

关于抖腿 科学家怎么说

从神经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相关研究表明,人在学习及思考时,假如身体同时做一些随意性的动作,如抖腿、晃手等,则大脑的工作区域被激活的程度会比没有动作时高。也可以解释为,抖腿使大脑能调动更多的能量来进行思考,使得人们在兴奋状态下的工作效率更高。类似的一些节律性动作可以“活跃”自身,输送更多的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从而加快身体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速度,更快更稳定地激活更多的脑区。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而言,我们知道,人的心理和生理是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的。人非树木,亦非钟石,无法静止不动。当心理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时,人对这种状态就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此时身体便会做出某种反应,并且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研究表明,作为焦虑的四大表现之一,运动性不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一方面,抖腿、坐立不安、肌肉痉挛等,都有可能与焦虑、紧张的情绪相关。另一方面,若是连续给予身体的某个部分以小小的刺激,例如:抖腿、转笔等,在放松肢体的基础上促进血液循环,通过中枢神经来刺激大脑,又能反过来使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舒缓焦虑的心情。这就解释了日常生活中不少正面临巨大压力的人,他们在想对策的时候会忍不住做一些节律性的重复动作,如原地踱步或抖腿的这类现象。

抖腿 反映你的内心感受

民间普遍流传一些说法,认为“男抖穷,女抖贱”,“树摇叶落,人抖福薄”。抖腿被视为贬义动作,被视为缺乏教养、地位低下的表现。但是,这样的说法并无任何科学依据,它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对“教养”二字的认知,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下被过度诠释的结果。

当下诸多心理学相关理论,将抖腿一类行为归为人的“微反应”的一种体现。“微反应”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并不受我们大脑的理性控制,而且通常都会在意识不到的情况下表现出来。心理学认为,“微反应”恰恰能反映一个人内心的真正意图。

在生活中,很多人会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通过其语言表述,看不出是真的高兴还是曲意逢迎。但事实上,即使掩饰得再好,也会通过“微反应”泄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在交流或交谈过程中,如果一个人有抖腿的行为,这种肢体语言往往透露出其无奈、不耐烦、不安、浮躁的情绪以及心虚和不自信的性格。这种肢体语言也被看作是一种弱化的应激条件反射,在人类的婴儿期曾被称作“莫罗反射”,即惊跳反射,其心理基础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举个例子来讲:当司机在深夜驾驶时,突然有人开远光灯或鸣笛,司机的本能应激反应可能是颤抖一下或者全身一冷,类似这样的动作,便是惊跳反射。它透露了人细微的内在情绪:害怕,想要保护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中,抖腿行为的含义略有差别,判断出这一微反应的正确含义,我们就能根据对方的表现来解读其真实的内心感受,从而做出最正确的行为反应。

“爱抖一族” 如何控制自己

通过以上论述可知,抖腿行为一方面可以缓解专注思考时的精神紧张,活跃我们的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人们在交流过程中判断抖腿者的真实感受。但是,过度抖腿形成条件反射,容易使人形成心理上的依赖,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戒除。这种情况下,与其说抖腿可以缓解焦虑,不如说如果不抖就会加倍焦虑。因此,依赖抖腿来缓解焦虑,并不值得提倡。

此外,从礼仪的角度而言,在公共场合抖腿仍是不雅或者不礼貌的行为,很多人会因此“惨遭白眼”。假如抖腿变成了戒不掉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心理负担。

如果您对自己抖腿的习惯“深恶痛绝”,下决心改掉它,那么,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自己克制 当你真正能做到集中精力、全神贯注时,抖腿的毛病自然就可以改掉了。所以,一旦产生抖腿的意念,你可以有意识地去抑制它,什么都不做,把思想集中到双腿上,嘴里默念“不准抖”,坚持几分钟,如此反复,天长日久就会生效。另外,还可以在膝盖以上扎一条比较紧的皮筋,它会时时提醒你防止抖腿。

身边人提醒 动员身边的朋友、家人来提醒自己,也是个好方法。把你要改掉这个习惯的决心告诉周围的人,请他们看到你抖腿时,立刻提醒你。当然,自己仍然要时刻注意,一旦觉得腿又抖了,马上停止。

需要提醒的是,对于源自焦虑心理的抖腿,还需要从生活习惯方面做出调整,具体而言,可以——

入睡减压 给自己放松的时间,每天午休15分钟,晚间保证睡眠质量,不可熬夜。

运动排解 比如:练瑜伽、骑自行车、举哑铃、打太极等运动。

吃水果、喝茶 水果中橘子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降低体内应激激素皮质醇,杏富含有助于减压的维生素B12。此外,花茶、人参茶等也能缓解心理压力。

生活中,偶尔抖几下,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并不为过。但如果形成习惯性动作,使您成为“爱抖一族”,就要注意控制了。

猜你喜欢

人会心理学肢体
为什么人会抽筋?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