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饮食与肿瘤的关系

2017-01-05高国良

饮食保健 2016年24期
关键词:饮食习惯流行病学结肠

文/高国良

揭秘:饮食与肿瘤的关系

文/高国良

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食管癌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研究,表明食管癌的高发与社会经济状况低下、不良饮食习惯、疾病史和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其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

腌制食品、饮食不规律、霉变食品、烫食、高盐饮食、进食速度快、酸菜等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

腌制食品、霉变食品中含有亚硝基化合物,该物质对多数动物有很强的致癌作用。长期吃热烫食物使食道黏膜受损,70度以上烫食对食管黏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周期会产生严重影响,并且为细胞在有害代谢产物作用下产生癌变创造了有利条件。进食速度快、饮食不规律等不良饮食方式是随着社会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加快出现的。当食物缺乏充分咀嚼时,食物中的粗糙物质长期损伤食管黏膜,尤其是在生理狭窄区。长期饮食不规律将导致食管运动和协调障碍,并引起食管的损伤。

胃癌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包括生活方式)所致的恶性肿瘤。

国内外胃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均表明,饮食习惯不良(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进食快、喜烫食等)为胃癌的危险因素。如果饮食习惯不良,容易形成胃的负担过重,造成机械性胃黏膜损伤以及胃液的分泌紊乱,久之导致慢性胃病的发生。而慢性胃病,尤其是萎缩性胃炎使胃黏膜保护和屏障作用遭到破坏,增加致癌物的致癌风险。此外,常食用腌制食品提高了胃癌的危险性,动物试验和流行病学研究均发现,腌制食品摄入量与胃癌呈正相关。

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脂肪膳食能显著地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会增加结肠中胆汁酸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而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某些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则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释肠内残留物浓度、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从而减少致癌物与结肠黏膜接触时间的作用。所以,高脂肪饮食和膳食纤维不足是引发大肠癌的重要因素。此外,精制糖特别是蔗糖含量高的膳食可能增加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

猜你喜欢

饮食习惯流行病学结肠
七种饮食习惯让大脑老得慢
羊细菌性腹泻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治措施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羊球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措施
孩子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和遗传基因有关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远离七种不良饮食习惯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6种“败性”饮食习惯
一起疑似霉变蛋挞引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