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2017-01-05阳圣莹白胜蒋浩宏朱亮周霓李曦怡朱润华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光光光质补光

阳圣莹,白胜,蒋浩宏,朱亮,周霓,李曦怡,朱润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6)

不同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阳圣莹,白胜,蒋浩宏,朱亮,周霓,李曦怡,朱润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服务中心(农业工程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66)

以红颊草莓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四川冬草莓栽培期间,采用不同补光处理,探讨其对设施草莓光合特性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补光处理对设施草莓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叶片大小、花茎长度、单果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滴定酸含量有显著影响;采用相同植物生长补光灯时,光照强度为150,100 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与光强50 μmol/(m2·s)间差异显著;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红蓝比3∶1的LED光源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且其与植物生长灯的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

补光;草莓;光合特性;果实品质

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其果实不但含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营养物质,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近年来,草莓因其栽培面积大,经济效益高,营养丰富,已成为设施栽培中的主栽作物之一。

光是影响植物生理过程、形态结构以及物质积累的重要因子。利用光调控植株形态建成和生长发育是温室栽培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光对植物的影响体现在光强、光质和日照长度3个方面[1-2]。目前,光质对草莓的光合作用[3-6]、果实品质[7-12]、植株生长[13-17]等方面的影响报道较多。钟霈霖等[18]研究光照强度对章姬和丹颊草莓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强影响草莓果实质量;魏娜等[19]研究了不同光强对结果期达赛莱克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光合速率在光照强度1 200~1 500 μmol/(m2·s)时出现峰值;李洁等[20]研究了达赛莱克特草莓在不同光强处理下叶片光合、呼吸等生理指标发生的变化及在其生长的各阶段表现出对光强响应的不同。

光照强度低、光照时间短和光质差是设施草莓栽培中光环境的典型特点;同时,成都地区气候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多云雾,日照时间短,光辐射资源不丰富。另外,加上成都地区大气透明系数低,以及温室中的棚膜使设施内光强和光质均发生变化,造成植物光能利用率低,以致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与预期相差甚远。双流冬草莓是成都市双流地区特产,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双流地区亦被誉为“中国冬草莓之乡”。据统计,双流冬草莓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3 333.5 hm2左右,位居全国第一,年产量达到8万t,年产值超过5亿元[21]。但是关于该地设施草莓栽培中的光环境研究还未见报道。

本试验为了解成都地区光照强度和光质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在温、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对大棚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随补光中的光照强度和光质改变而变化的情况,分析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与补光中的光照强度及光质的关系,旨在为指导生产奠定基础。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择生产上广泛栽培、口碑较好的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品种为红颊)作为供试材料。

1.2 试验设计

于2014年9月将健壮的草莓苗定植于成都市双流彭镇的艺隆草莓博览园区内大棚中育苗,按照常规大棚栽培管理浇水、追肥,待苗长至3~4片新叶(现蕾)时,土面盖黑色塑料薄膜避免土壤失水过快。

表1 试验设计

2014年11月1日至12月14日,从草莓进行花芽分化的时候开始对其进行45 d的日落后3 h(18:00—21:00)的补光处理。设置了3个光照强度梯度(采取植物生长灯):50,100,150 μmol/(m2·s);设置了3种不同补光光源组合,分别为:植物生长灯、普通日光灯、红蓝比(红色灯珠∶蓝色灯珠)为3∶1的LED光源,一共5个处理(表1)。均与草莓塑料大棚中不补光的植株进行对照比较。

供试材料设20株为一个小区,试验随机选取10株,重复3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草莓光合参数和光合色素的测定于盛果期(顶部第3支花序开始坐果,底部草莓果实开始进入膨大期)选择晴天测定草莓叶片光合特性。草莓叶片光合速率测定采用便携式光合作用测量系统(Li-6400,LI-COR公司,美国),在9:30—11:30对试验区内选取的10株草莓,测定第3支花序位于中间叶片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选择标准光源叶室(6400-02B),叶室内测量条件均设定为:光照强度800 μmol/(m2·s);CO2浓度400 μmol/mol;叶室温度25℃;气流速度500 μmol/s。

选取第3支花序位于中间的叶片进行叶绿素

含量的测定,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法进行测定。

1.3.2 叶片大小和花茎长度的测定选取15个处理下10个生长状态大致相同的新叶挂牌标记,每隔15 d用卷尺测定叶片长度、叶片宽度、花茎长度,做形态变化记录。其结果为10次变化的平均值。然后用Excel分别拟合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花茎长度的增长量,计算出每个处理下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花茎长度的斜率,并绘制斜率的变化曲线。

1.3.3 果实品质的测定在补光期间,为了增大草莓果实、提高草莓品质,一般每花序梗留果5~6个。在45 d补光后,从每个处理中随机采集20个成熟的草莓果实,用天平称出20个果实的总质量,求出平均单果质量;随机选取10个果实,用手持式固形物含量测试仪测出草莓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并求出平均值;随机选取20个果实,采用蒽酮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NaOH滴定法测定总酸含量,采用2,6-二氯淀粉滴定法测定Vc含量,并记录数据。

1.4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利用Excel和DPS这2个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别对各试验区的试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利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光合参数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在草莓生长的盛果期中,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和T5处理(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和CK,其中,T5处理(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最高,为(11.20±0.68)μmol/(m2·s),CK(不补光)的净光合速率最低,为(7.032±0.92)μmol/(m2·s),最高值约为最低值的1.6倍。5个处理中,T1的气孔导度最大,为(0.21±0.038)mmol/(m2·s);T4的气孔导度最小,为(0.15±0.070)mmol/(m2·s),但各处理间和CK并无显著性差异。

由图2可知,在草莓生长的盛果期,T1(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T4(普通荧光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的胞间CO2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的蒸腾速率最大,T4(普通荧光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和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的蒸腾速率较小。

2.2 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开花坐果期叶绿素含量产生不同的影响。各处理的叶绿素总含量均显著高于CK,其中,以T3处理(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效果最显著,其叶绿素总含量为2.66 mg/g;各处理叶绿素a的含量表现为T3>T5>T2>T4>T1>CK,与T1,T4及CK处理相比,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及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可显著提高草莓叶绿素a的含量;各处理叶绿素b的含量大小变化趋势与叶绿素a的含量大小变化一致,其中,T3处理显著高于T1,T2,T4及T5处理,这些处理叶绿素b含量都高于CK;T1处理和CK的叶绿素a/b较高,可能由于补光处理对叶绿素b合成的促进影响大于叶绿素a,显著提高了植株对蓝绿光的吸收,增强了叶片的光合活性。

表2 不同补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叶片大小和花茎长度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植株越高,其生势越强。而叶片大小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草莓的发育状况,叶片的质量是决定叶片光合能力的重要因素。由图3可知,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及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下,草莓的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和花茎长度均明显高于T1(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T4(普通荧光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及CK。说明在冬春季节草莓的开花结果期,T2,T3,T5处理较利于大棚草莓进行光合作用以及贮存营养物质,为提高果实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物质基础。

2.4 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光照处理对草莓的单果质量及果实品质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平均单果质量来看,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T1(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处理较高,而T4(普通荧光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及CK较低,其中,CK最低,平均单果质量仅为(9.63±0.49)g。

从草莓成熟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来看,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及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较T1,T4处理高,且显著高于CK;采用同样的植物生长灯补光处理,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μmol/(m2·s))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4.14%,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为13.88%,T1(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处理为11.51%。由此可见,在同样的植物生长灯补光处理下,光照强度越大,果实硬度越高;其次,采用红蓝比3∶1的LED光源进行补光处理下的草莓硬度也较普通日光灯高。

从草莓成熟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来看,T2(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T3(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150 μmol/(m2·s))及T5(红蓝比3∶1的LED光源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下较高,分别为(77.12±2.37),(74.90±1.97)及(74.69±4.09)mg/kg,显著高于T1(植物生长灯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T4(普通荧光灯补光光强为100 μmol/(m2·s))处理及CK,其中,T1,T4处理又显著高于CK。

由表3还可知,草莓成熟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T2>T5>T3>T1>T4>CK,其中,T2,T5,T3,T1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高于CK。

由表3还可知,草莓成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表现为T4>T3>T2>CK>T5>T1,其中,T2,T3,T4,CK之间均无显著差异。

表3 不同补光处理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1 光照处理与草莓光能利用效率及叶片色素的关系

净光合速率是光合作用的重要指标。从本试验结果来看,采用同种植物生长补光灯时,补光光强为100,150 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补光光强为50 μmol/(m2·s)的处理,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红蓝比3∶1的LED光源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而其与植物生长补光灯的净光合速率都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

陈宗玲等[22]对日光温室立体栽培草莓的光温环境、光合性能及生长状况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立体栽培中草莓上层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中层,中层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下层,上中层草莓均明显高于下层。说明草莓净光合速率的大小主要受光合有效辐射大小的影响。同时,草莓的株高、叶片长和宽、果实大小及果实成熟的程度顺序均是上层显著高于中层,中层明显高于下层。

刘庆等[23]通过就不同光质LED光源对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红光处理有利于提高草莓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与本试验中采用红蓝比3∶1的LED光源和填充了粉红色荧光剂的补光灯净光合速率高于白色荧光灯的结论相似。

关于胞间CO2浓度与气孔导度、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很复杂,其也有很多报道[24-26]。时丽冉等[27]试验结果表明,在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水平下,相应的气孔导度也较大,而胞间CO2浓度却降低。这与本试验结果相近。

本试验中,光合速率与色素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采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补光灯时,光强为150 μmol/(m2·s)的叶绿素总含量最高,显著高于补光光强为50,100 μmol/(m2·s)的草莓叶片。而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采用植物生长补光灯和红蓝比3∶1的LED光源,草莓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都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叶绿素含量与光合速率呈正相关。这与前人在烟草叶片和厚皮甜瓜上的研究结果相符。

3.2 光照处理与叶片的表观塑性的关系

果实产量与环境因子及营养条件有关。前期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和前提,营养生长旺盛、叶面积大、光合产物多,果实才能良好发育。有报道证实,短日照能明显抑制草莓等多种草本植物的生长[28],推测可能是由于随光周期延长,草莓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延长,产生更多的碳水化合物支持植株的生长发育,还有可能是光周期处理能诱导与促进营养生长相关的基因[29]外,植株叶面积与产量也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对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小麦籽粒产量即主要来源于旗叶的同化产物,在不徒长的前提下,植株高大,叶面积大,在一定范围内,作物产量随叶面积指数的增大而提高[30]。在补光处理对草莓叶片和花茎生长势的试验中发现,在采用相同的植物生长补光灯时,草莓的叶片和花茎的生长势差异不显著。而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采用红蓝比3∶1的LED光源,草莓叶片的生长势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草莓花茎的生长势显著高于不补光处理。这也说明延长光周期可使草莓营养生长旺盛,这为后期提高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3 光照处理与产量品质的关系

本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相同植物生长补光灯时,补光光强为150,100 μmol/(m2·s)二者之间在对草莓的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在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上较之补光光强50 μmol/(m2·s)差异显著;且三者在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上较之不补光差异显著。

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采用植物生长补光灯和红蓝比3∶1的LED光源,在单果质量及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可溶性糖含量较之采用白色荧光灯补光和不补光差异显著。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补光处理与果实品质有密切关系。不同光质补光对果实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报道较多,光源多采用不同比例的红蓝光组合LED,前人对温室黄瓜、番茄、辣椒、萝卜、芽苗菜、莴苣、葡萄等[31-39]均做过试验,结论较为一致,采用不同光质补光处理对果实的纵横径、单果质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滴定酸等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草莓的生产上也做过类似的研究,尤其是在红光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40]。不同光强补光对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苹果、干椒等[41-42]作物上做过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草莓果实中糖的种类和含量是决定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草莓果实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果实内所积累的糖的种类及数量。不同补光处理对果实品质各指标的影响与光合参数各指标的影响相似。说明基础光合速率高,有利于草莓果实可溶性糖、维生素C的积累。

补光对草莓果实品质和叶片质量的影响显著。在本实验中,采用相同植物生长补光灯时,光照强度为150,100 μmol/(m2·s)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较光强50 μmol/(m2·s)差异显著,而二者在对草莓的单果质量和果实品质的各项指标上并无显著差异。因此,从生产上节约成本的角度考虑,可采用光照强度为100 μmol/(m2·s)的植物生长补光灯;而对不同光源补光灯来说,同样的补光光强下,红蓝比3∶1的LED光源的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其与植物生长灯的净光合速率、单果质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都显著高于白色荧光灯和不补光处理。因此,生产上可多采用LED光源和植物生长补光灯。

本试验证实了在草莓生长发育过程中光环境的重要性。决定草莓销售价格的因素主要是果实的大小和口感,而光照又是影响草莓栽培产量和果实品质的重要环境因子。本研究结果可为冬季生产上温室大棚栽培草莓补充光照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可行性技术参数。但本试验得出的只是初步的结论,补光对草莓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机制有待于深入研究。

[1]苏文华,张光飞,李秀华,等.光强和光质对灯盏花生长与总黄酮量影响的研究[J].中草药,2006,37(8):1244-1247.

[2]焦雨歆,赵琦,王雪英,等.环境因子对植物叶绿体结构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08(2):5-10.

[3]赵淼,林毅,林永萍.不同光质对草莓果实成熟过程中色素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浙江农业学报,2008,20(1):64-66.

[4]王丽娟,张学英,徐金娥,等.不同光质对草莓果实花青苷、酚类物质及类黄酮物质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2(2):54-56.

[5]胡阳,古松,江莎,等.不同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28(2):164-167.

[6]徐凯,郭延平,张上隆,等.不同光质膜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7,34(3):585-590.

[7]徐凯,郭延平,张上隆.不同光质对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2):369-375.

[8]冯立娟.大果四季草莓光合与成花特性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7:2-20.

[9]徐凯,郭延平,张上隆,等.草莓叶片光合作用对强光的响应及其机理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5,16(1):73-78.

[10]张广华,葛会波,李青云.SOD对草莓叶片光抑制的防御作用[J].果树学报,2004,21(4):328-330.

[11]燕丽萍,金芳,郑平生.四种草莓光合特性的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620-624.

[12]曾祥国,冯小明,向发云,等.遮阴对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l0,49(11):2810-2814.

[13]江莎,胡阳,郑书馨.光强与光质对“达赛莱克特”草莓叶片形态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9,28(5):453-461.

[14]徐凯,郭延平,张上隆,等.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6,23(6):81-84.

[15]周厚成,罗静,赵霞,等.不同培养条件对丰香草莓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J].果树学报,2007,24(1):105-108.

[16]Qin Y H,Zhang S L,Syed Asghar,et al.Re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oyonoka strawberryunder different color plastic films[J].Plant Science,2005,168:1425-1431.

[17]Fumiomi Takeda,DMichael Glenn,GaryW.StutteRed light affects flowering underLong days in a short-day strawberry cultivar[J]. Hortscince,2008,43(7):2245-2247.

[18]钟霈霖,杨仕品,乔荣,等.光照强度对草莓主要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l,24(3):1219-1220.

[19]魏娜,孙翰昌,武俊琴.不同光强对结果期草莓光合特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213-2214,2216.

[20]李洁,高静,胡阳等.光强处理对不同生长阶段草莓光合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5(1):69-76.

[21]郑小华,郑晓琴,罗丹,等.双流地区草莓新品种“坎东嘎”和“叙利亚”引种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4):473-477.

[22]陈宗玲,王红清,刘国杰.日光温室立体栽培草莓的光温环境、光合性能及生长状况[C]//草莓研究进展(三).北京:中国园艺学会,2009:89-99.

[23]刘庆,连海峰,刘世琦,等.不同光质LED光源对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43-1750.

[24]张璐,张纪林,教忠意,等.不同光照条件下3种冬青属植物的光合特征日变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3):490-495.

[25]黄振英,董学军,蒋高明.沙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日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2,22(4):817-823.

[26]李禄军,车克钧,蒋志荣,等.沙冬青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干旱地区资源与环境,2007,21(5):141-144.

[27]时丽冉,刘国民.不同光照条件下白车轴草光合日变化分析[J].北方园艺,2008(3):138-140.

[28]Sønsteby A,Heide O M.Dormancy relations and flowering of the strawberrycultivars Korona and Elsanta as influenced by photoperiod and temperature[J].Scientia Horticulturae,2006,110:57-67.

[29]任永哲,陈彦惠,库丽霞,等.玉米光周期反应及一个相关基因的克隆[J].中国农业科学,2006,39(7):1487-1494.

[30]赵明明,李鸣,宋秋航,等.小麦叶片衰老相关基因TaMYBAS2-1的克隆及功能分析[J].植物生理学报,2014,50(9):1347-1352.

[31]王绍辉,孔云,陈青君,等.不同光质补光对日光温室黄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4):119-121.

[32]谢景,刘厚诚,宋世威,等.侧面补光对温室黄瓜果实生长和品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3,44(5):616-621.

[33]蒲高斌,刘世琦,杜洪涛,等.光质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变化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176-178,187.

[34]陈强,刘世琦,张自坤,等.不同LED光源对番茄果实转色期品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9,25(5):156-162.

[35]崔瑾,马志虎,徐志刚,等.不同光质补光对黄瓜、辣椒和番茄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9,36(5):663-670.

[36]刘晓英,常涛涛,郭世荣,等.红蓝LED光全生育期照射对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0(22):21-27.

[37]张欢,徐志刚,崔瑾,等.不同光质对萝卜芽苗菜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9(10):28-32.

[38]张欢,徐志刚,崔瑾,等.光质对番茄和莴苣幼苗生长及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0,21(4):959-965.

[39]郑晓翠,王海波,王宝亮,等.补光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及叶片质量的影响[J].中国果树,2013(2):31-33.

[40]刘庆,连海峰,刘世琦,等.不同光质LED光源对草莓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6):1743-1750.

[41]张振英,宋来庆.郁闭果园不同部位光照条件对烟富3号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9):42-44.

[42]杨淑艳,李井会,朱丽丽.光照强度对干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9(2):65-67.

Effects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l Lighting Treatments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in Greenhouse

YANGShengying,BAI Sheng,JIANGHaohong,ZHULiang,ZHOUNi,LI Xiyi,ZHURunhua
(Service Center(Agricultural EngineeringResearch Center),Sichuan AcademyofAgricultural Sciences,Chengdu 610066,China)

Taking Benihoppe strawberry variery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pplemental lighting treatments on photosynthesis and fruit quality of strawberry in greenhouse during winter cultivation season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ifferent supplemental lighting treatments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photosynthetic parameters,photosynthetic pigment,leaf size,flower stem length,single fruit quality,soluble solid content,vitamin C content,soluble sugar content and titratable acid content.The light intensity in 150,100 μmol/(m2·s)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the light intensity in 50 μmol/(m2·s)o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vitamin C content by using the different supplementary lights.LED plant light source with the ratio of red/blue photons was 3∶1 exhibited the highes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ingle fruit quality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same light quality by using the different light sources.LED plant light source and the plant growth lam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white fluorescent lamp and no lighting treatment on the net photosynthetic rate,single fruit quality,vitamin C content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supplemental lighting;strawberry;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fruit quality

S668.4

A

1002-2481(2016)09-1298-06

10.3969/j.issn.1002-2481.2016.09.17

2016-05-13

四川省财政创新能力提升工程项目(2014QNJJ-021)

阳圣莹(1984-),女,四川成都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设施农业研究工作。白胜为通信作者。

猜你喜欢

光光光质补光
光质对叠鞘石斛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LED光质对彩色马蹄莲组培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全自动节能补光台灯的设计与实现
海南省 补光技术提火龙果产量
监控系统冗余补光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不同光质对黄瓜幼苗抗旱性的影响
日光温室利用反光幕增温补光技术
LED光质促进“夏黑”葡萄生长
心灵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