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载耕耘结硕果
——武汉市高效课堂巡礼走进汉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17-01-05向保秀
十五载耕耘结硕果
——武汉市高效课堂巡礼走进汉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本刊讯(记者向保秀)2016年11月29日下午,武汉市高效课堂“三走进”(走进区域、走进学校、走进学科)走进了武汉市汉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学科。此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办、汉阳区教育局教育教学科研中心承办、汉阳区西大街小学协办。来自武汉市各区的小学教研室主任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及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在西大街小学举办的展示活动。此次活动汉阳区有15所小学17个社团150多名学生在西大街小学摆摊设点、现场展示各自的综合实践特色课程,吸引了全市300多位兄弟学校代表前来观摩。亲临现场观摩指导的有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和武汉市市管专家、市学科带头人、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徐宜汉,汉阳区教育局局长施慧芳、副局长卢朝东、基教科科长黎敏、区教育教学科研中心主任毛祥林、区教育教学科研中心小教室主任黄艾、区电教科技中心主任甘霖、区教育教学科研中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文斌以及新闻媒体的代表。
集中的展示活动在汉阳区教育局副局长卢朝东热情洋溢的欢迎辞中拉开序幕。汉阳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文斌首先作了题为《求真·求变·求解》的汉阳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报告,报告介绍了自2001年以来该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汉阳区教育局领导和各校校长的支持下、在市区两级专家的引领下、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探索下从无到有、从有到专、由点及面,喜获丰硕成果的经验。汉阳区现有25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规落实率100%,有8所全国课题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中有1位中学高级教师,2位区名师、7位区学科带头人,有6位教师荣获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接下来是学校交流环节。东道主汉阳区西大街小学综合实践教师团队以《历经磨砺显成效》为题,以话剧的形式向大家再现了他们“借助一个平台,碎片化学习;依托一个骨干,过程性引领;研磨一个课例,实践中提高”的集体备课策略、过程及成果。汉阳区弘桥小学的师生们用一个教学片断《能工巧匠》来诠释在武汉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徐宜汉老师指导启发下提炼的“363”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流程的“趣”“思”“情”3个阶段,教学流程的6个环节,课堂最核心的活动设计的3个层次:身体的行动,思维的灵动,情感的互动)。汉阳区七里小学汇报的主题是《发展,以协作之名》,以生动的“家长职业分享课堂”为序幕,分享了学校挖掘家长、社区、社会资源,引领孩子们走进综合实践的社会大课堂,培养孩子关注自然、体验生活、走向社会的能力的经验。汉阳区车站小学易雯校长携手车站小学的孩子们突出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助力学校特色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成果。综合实践与学校特色发展整合,使学校特色内涵更丰盈,综合实践过程更丰富了,学生发展成果更丰实了!
武汉市教科院教研员徐宜汉老师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他认为,此次展示活动体现了三个特点:高、大、全。“高”是指立意高,真正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二是展示水准高,运用了高科技手段,体现了师生的高素质,展示出了高水平。“大”是指大视野、大手笔、大成效。“全”是指汉阳全区上下全力实施、全员参与,促进了学校特色形成、促进了教学方式变革、促进了教师发展、促进了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武汉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李光杰代表主办单位对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与智慧的全体参与人员表示了感谢,并对此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此次“三走进”活动,汉阳区让大家享受了一次精神盛宴,展示活动精彩纷呈,令人欣喜。它不仅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科特点和优势进行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更重要的是它触及了教育的实质——越来越关注人性的发展,让学生发现自我、培植自我、实现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在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创造性实践也让老师们找到了自我、发展了自我。汉阳区在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绩,与有徐宜汉老师这样领跑全国的专家引领分不开,更与汉阳区的领导重视、学科掌门人文斌老师的大力推动、各实验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辛勤耕耘分不开。因此,他要求全市其他各区都要学习汉阳区的经验,切实落实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发挥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教育整体改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