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2017-01-05宋瑞青
宋瑞青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NICU 河南 郑州 450000)
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宋瑞青
(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NICU 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 分析研究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学习,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次带教模式进行学习,对比观察两组护士出科成绩以及100名患者家属对其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出科考试的理论成绩、实际操作成绩得分和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分层次护士带教模式,有助于促进护士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相关工作内容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对其专业技能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
分层次带教;护士;NICU;实践
随着护理学的进步,各个医院急需大量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人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是存在较高护理风险的科室之一,具有风险大和难度高等特点,不仅要求护士掌握较高的护理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急救护能力[1]。此外,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对护士的责任心、观察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着极高的要求。由于护生的性格特点、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何在临床带教中帮助其进行全面快速的发展成为培养护理人才的重要问题[2]。为探讨研究分层次护士带教模式在NICU带教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对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实习的护士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NICU实习的4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名,年龄为20~24岁,平均(22.5±1.3)岁,进修人员9名,新进人员7名,转科人员4名;观察组20名,年龄为20~24岁,平均(22.6±1.4)岁,进修人员8名,新进人员7名,转科人员5名。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学历水平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的带教模式进行学习。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护士采用分层次带教模式,一对一对其进行指导。①积极主动与学生交流,详细讲解新生儿NICU的工作环境、布局以及工作制度和病房管理要求、新生儿各班的工作内容和岗位职责等;②向学生详细讲解常见疾病的临床症状、治疗标准和准则以及对应的护理注意事项;③带教老师对基础和专科护理操作内容完成讲解和示范后,让学生对其进行演示,演示过程中观察学生所犯错误,并及时对其进行纠正;④告知学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一些重要监护仪器以及呼吸机等设备的使用方法,并对其学习内容进行检查和考核;⑤树立进修人员和新进人员护士正确的护理服务意识和理念,对转科人员工作中的不当行为进行指出和改正,培养良好的个人素质以及工作习惯;⑥在带教老师的讲解下学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专科护理操作和新入院患者的接待流程和要点,耐心解答进修人员和新进人员提出的基础问题,告知转科人员本科室与其之前所在科室工作注意事项的区别。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护士出科成绩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为: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满意,79分以下为不满意。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出科成绩 观察组出科考试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士出科成绩比较±s,分)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护理满意为9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5.0%(χ2=6.14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和方式均比较新颖的模式,已经发展成为全面提高护生素质和专业技能的重要方式之一。由于护士的兴趣特点、学习背景等参差不齐,为护士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传统的护生带教模式由于无法照顾到每个护生个体,因此越来越无法满足当代护士团队建设的需求[3]。
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不仅能够帮助护士对护理理论和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和掌握,同时能够兼顾每一个护士的学习需求,根据护士的学历背景以及接受新内容的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从而大大提高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此外,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将护生的个人能力、兴趣爱好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专业特点进行了有效的结合,有助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护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分组演练,从而更加直观地分析了护士的不足之处,极大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4]。
有相关研究资料指出[5],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有助于开发每一个护士个体的潜能,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对于护士的沟通能力以及个体化教育能力的增强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护理满意度是反映一个护生护理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观察组出科考试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总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不仅能够提升护士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还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得到了广大患者家属的认可,促使护生成为独立、自主、有责任心的护理人才。综上,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带教模式的不足之处,能够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培养大量优秀的护理人才。该模式有效的将护理理论知识和护理实践相结合,减少了护士学习所需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以及护生的专业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与运用。
[1] 孟娜.分层次护生带教模式在NICU实践中效果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21):4678.
[2] 薛颖,樊雅静,路潞,等.“一对一”与“分工合作”两种带教方式应用于临床护生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5,17(9):969-970.
[3] 韦芳,安碧,卢玉珍.NICU护生临床护理带教管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2(10):291-292.
[4] 袁媛.一对一带教模式在本科生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191-192.
[5] 王乙竹,王连欣,白朵峰.临床护生职业倦怠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1):138-140.
R 47
10.3969/j.issn.1004-437X.2016.12.135
2016-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