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2017-01-05陈秋锋

产经评论 2016年6期
关键词:农业部门城乡居民差距

陈秋锋

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陈秋锋

对日益突出的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有必要从土地市场角度进行量化分析。将土地市场二元分割特征引入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来分析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机理,并运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来检验城乡二元分割的土地市场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地市场二元分割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因素。广东“南海模式”、“顺德创新实践”、四川“成都城市统筹”等案例佐证了破解土地市场分割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伴随着土地市场从二元向一元逐步过渡,城乡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分割; 土地市场; 数值模拟

一 引言与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全球瞩目。然而,在经济处于“结构性减速”的当前,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经济转型、收入分配等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在二元分割的土地市场上,土地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转严重受阻,造成土地资源配置的非效率和不公平,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学界的大量分析表明,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Kanbur et al.,1999[1];罗楚亮,2006[2];程永宏,2007[3]),由此使居民不能公平分享经济增长成果,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的文献众多,主要从以下角度展开:(1)城市偏向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陆铭和陈钊(2004)[4]认为,由于政府政策的城市偏向,导致城乡在财政支出、政府转移支付等方面差异显著,城乡收入差距随之扩大(陈斌开和林毅夫,2013[5];万海远和李实,2013[6])。(2)人力资本差异与城乡收入差距。郭剑雄(2005)[7]研究发现,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显著,城乡劳动力质量的差别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陈斌开等,2010[8];钞小静和沈坤荣,2014[9];刘晓光等,2015[10])。(3)经济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学者关于经济开放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有分歧。有些学者认为经济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Wei和Yi,2001[11];刘渝琳等,2010[12]);有些学者认为伴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提高和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会不断扩大(黄季焜和徐志,2005[13];罗长远和张军,2009[14];魏浩和耿园,2015[15])。(4)行业间收入不平等与城乡收入差距。王美艳(2005)[16]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由于流动性受阻,导致城乡劳动力所处的行业不同,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陈钊等,2010[17]; 郑万吉和叶阿忠,2015[18])。(5)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于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主流看法是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姚耀军,2005[19];叶志强等,2011[20];陈斌开和林毅夫,2012[21];温涛等,2014[22])。

学界虽然从不同角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从土地市场供给侧角度分析的文献相对较少。目前,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进程中,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市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日益突出。由于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分割,土地不能自由流转,农民的土地权益受到侵害,致使土地资源分配不公,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土地流转也只限于农村集体内部成员之间,不能买卖和抵押,约束了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再加上城市偏向的政府政策,政府获取的土地出让收入越多,城市居民获取的转移支付收入也就越多,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然而,围绕土地市场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进行量化分析的文献少之又少。与此同时,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文献中,收入差距的宏观分析大都缺乏微观基础,使用动态均衡模型、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的文献较少(孙宁华等,2009[23];邵挺,2010[24];孙宁华和姚燕,2013[25])。

基于这一背景,本文从供给侧即土地市场二元分割角度入手,尝试借鉴前人分析居民收入差距的思路,在Restuccia et al.(2008)[26]的研究基础上,建立包含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的具有微观基础的最优化决策的两部门一般动态均衡模型,通过引入土地市场扭曲变量,使用参数校准与数值模拟分析方法,使建立的模型尽可能接近现实,分析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具体影响,并尝试从土地市场供给角度提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下文内容结构安排为:第二部分是一般动态均衡模型的构建;第三部分是模型校准和数值模拟;第四部分是对模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建议。

二 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一般动态均衡模型

(一)基本假设

1.一般动态均衡模型

首先假设t期有N个家庭,家庭数量的增加速度为外生给定的常数。假设代表性家庭的瞬时效用函数为:

(1)

假定土地总供给量固定不变,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城市国有土地)的土地使用量分别为za和zn。由于中国农业部门仍然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生产效率低下,农村土地的租金收益非常之低。所以假定资本的积累由非农部门完成,农业部门不进行资本的积累*这样假定一方面是简化模型的需要,把动态模型视为只有非农部门具有资本积累的功能,农业部门则不具备资本积累的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农业生产的细碎化特征,导致农业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认为农业部门不能进行资本积累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另外,即使农业部门具有资本积累的功能,也不影响模型结果,Restuccia (2008)[26]在文章的附录中证明了这一点。。生产函数采用Cobb-Douglass函数,假定使用生产资料劳动力La和土地Za进行农业生产,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为:

(2)

其中,Aa表示农业部门外生的生产技术变量,其大小主要取决于制度、政策对农业的影响及非农业中间投入品相对于农业部门生产效率的影响。η是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产出弹性系数。假设农村土地数量既定不变,农业部门的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

农业部门产品只用于家庭基本消费,即:

catNt≤Yat

(3)

非农部门生产函数为:

(4)

An表示非农部门外生的生产技术变量,Z、L、K分别表示非农部门土地、劳动、资本投入,υ、κ分别为非农部门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这三种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之和为1。

由于非农部门的最终产品不仅作为消费品使用,还可以作投资之用,所以非农部门的资源约束条件是:

(cnt+i)Nt≤Ynt

(5)

非农部门资本积累的表达式为:

(1+δ)Kt+It=Kt+1

(6)

其中,δ是资本折旧率,是既定不变的外生变量,It是非农部门的投资量。

2.一般均衡模型的均衡解

代表性家庭的最优化消费决策为*结合式(1)的假定,同时把式(3)-式(6)中的变量用N来单位化。由于我国严守耕地红线,严禁农村耕地转为非农建设用地,所以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中,农业部门使用的耕地数量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本文借鉴孙宁华等(2009)[23]的做法把农村土地数量设为1。:

(7)

其中非产农品的单位价格用1来表示,pt表示农产品与非农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rt表示非农部门资本价格,lat和lnt表示农业部门和非农部门就业人数所占的比重,zn表示非农部门土地数量(新增人均城镇建设用地),Rn表示非农部门土地价格。式(7)的含义是:由于地方政府占有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出让金,在土地用途管制背景下,家庭不能将农地非农化,无法获取土地增值所带来的收益。

在(pt,wat,wnt,rt,Rn)价格给定的条件下,家庭最优消费策略组合如下:

(8)

式(8)表明代表性家庭在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后,将剩下的实际收入根据效用函数按a和1-a的比例进行额外的农产品和非农产品消费。

在(pt,wat,wnt)价格给定的情况下,两部门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9)

由此可以求出两部门劳动力的需求量和价格:

(10)

非农部门资本需求量与价格如下:

(11)

在产品同质、市场出清、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和两部门收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市场均衡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体现:

lnt+lat=I
yat=ptcat
ynt=cnt+rtknt
yt=ynt+yat

(12)

(二)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1.土地市场二元分割下城乡收入差距表达式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分别求出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居民收入:

(13)

用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居民收入之比来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政府从农村征收的新增城镇土地是国有的,但新增土地的收益理应归属于农村居民。然而,政府却独占土地增值收益,在“城市偏向”政策的指引下,新增土地增值收益中的绝大部分被用于城镇支出,而用于农村支出的份额非常少。所以农村居民收入由劳动收入与极少数量的农村建设土地出让收益组成,城镇居民收入则由劳动收入、资本收入与绝大部分的新增城镇国有土地收入三部分构成。∂表示新增国有土地收益中分配给城镇的比重,则1-∂表示新增国有土地收益中分配给农村的比重。

城市新增土地的需求量与价格可用以下形式表示:

(14)

新增国有土地的收益如下:

(15)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gap)则表现为如下形式:

(16)

从式(16)可以看出,相对价格pt、技术进步Aat、土地数量za、工资wn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负相关;而资本存量kn、工资水平wa、技术进步Ant、新增国有土地收益分配给城市的比重∂、每年新增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数量zn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正相关。另外,农业部门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η,非农部门资本与劳动的弹性系数κ、ν,可以使用数值模拟方法来分析这些变量的变动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

式(16)各变量的含义与现实情况比较相符:农产品价格相对越高,意味着农产品价格与非农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就越小,相对价格的提高最终使得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农业部门外生技术水平的提升将提高农业部门生产的产品数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农民收入自然随之上升,耕地面积的增加会增加农业部门产出,进而导致农业部门相对人均收入上升。即农产品相对价格、技术进步、土地数量等因素正向作用于农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业部门与非农部门工资水平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表面上好像与现实不相符,本文的解释是:农民工的收入水平对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非农部门工资下降会使进城务工农民相对工资下滑,而非农部门工资上升会增加进城务工农民的相对工资,城乡收入差距就会不断缩小*比如,开始时非农部门工资和农民工的工资分别为5000元和3000元,非农部门工资增加2500 元,农民工工资增加2000 元,这种情形下,非农部门工资增加只有50% ,而农民工工资增加67%。孙宁华等(2009)[23]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农业部门工资水平提高,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的速度减缓,但农业技术与土地数量没有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率下降和农民收入减少,也使城市劳动力进一步稀缺,非农部门收入因此进一步提高。

2.城乡一体化土地市场下的城乡收入差距表达式

在一体化的土地市场上,集体非农用地可以直接进入土地市场公平交易,农民享有土地公平交易带来的增值收益。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就来源于劳动收入和新增国有土地增值收益,城镇居民收入来源于劳动收入、资本收入。

土地市场一体化建立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gap)新形式如下:

(17)

式(17)与式(16)相比,最重要的变化就是土地可以自由流转,农民可以直接享有土地用途转变带来的增值收益,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因此而缩小。因此,伴随着城市化的加快推进,通过土地市场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分享农地城市化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农村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三 模型校准和数值模拟

(一)模型参数校准

表1 各参数的校准值

(二)模型的模拟结果分析

首先模拟基准模型的城乡收入差距情况。以2013年为例,其中∂、wa和kn都设为1,wn设为2,za设为0.6,结合表1中各参数的校准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2.73,这小于现实经济中2.92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于模型假定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能自动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没有考虑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上所存在的要素配置扭曲,因此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结果不一致。

以前面基准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变换∂、wa、wn、kn和za的赋值来分析其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表2-表5的模拟结果表明,当wa、wn、kn和za分别以代数形式增长时,kn的变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wa和za,wn影响程度最小。模拟结果和模型分析结果式(17)一致。

资本积累差别是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首要原因。因为模型假定农业部门不具有资本积累的功能,所以由于资本积累增多所导致的收入增多只发生在非农部门,资本积累不仅包括物质资本积累,还包含包括人力资本在内的非物质资本积累,人力资本积累又是导致技术进步的重要原因,因此,当非农部门人均资本积累增多时,会引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za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负相关。za越高,一方面,意味着农业部门所使用的耕地面积越大,在农业劳动力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农业产出效率就会越高,产出效率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自然而然随之提高;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农地城市化的数量减少,政府获得的土地出让收入相对减少,使得地方政府对城市居民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及转移支付金额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城市居民收入提高的速度。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表2 仅变动wa其它所有变量不变

表3 仅变动wn其它所有变量不变

表4 仅变动kn其它所有变量不变

wawnknzaGAP11211063881121206416112130644411214064721121506499

表5 仅变动za其它所有变量不变

表6 仅变动∂其它所有变量不变

下面重点分析农村建设用地城市化带来的增值收益中分配给城市的比例∂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值越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城市化所带来的增值收益分配给城镇居民的比例就越大,分配给农村居民的比例就越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不断拉大;反之,∂值越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不断缩小。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步伐加速,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导致城镇土地越来越稀缺,土地价格屡创新高,农地城市化的增值收益越来越高,这些增值收益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从表6可以看出,随着∂逐渐下降,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当∂=50%时,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下降到2.55,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实际为2.92,这意味着,只要让农村居民分享50%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城市化增值收益,就可以把城乡收入差距从2.92缩小到2.55。即使农民只享受到10%的增值收益,2013年城乡收入差距也会从2.92缩小到2.71。

从表6数值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土地市场的二元分割已经成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影响因素。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由于每年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数量远远少于城镇化需要的数量,城镇土地市场供不应求,土地供应价格居高不下。与此同时,农村集体用地不能自由交易,农地征用价又非常低,价格发现机制起不到作用,导致一方面城镇建设用地的严重稀缺,另一方面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土地资源浪费非常严重。

由于我国一直管控城市建设用地的规模,导致1991-2014年间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缺口逐年上升,供地不足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市化顺利推进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土地供应偏紧,政府每年审批的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化发展需求,与此同时,全国土地供应计划完成率也都比较低,始终在50%-60%之间,城镇建设用地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城镇国有土地短缺导致土地出让金总额不断攀升,出让金总额已从1992年的215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4.3万亿,在21年期间增长了199倍(详见表7)。在现行的制度体系中,农民不能获取大部分的土地出让收益,土地出让金的绝大部分虽被政府占有,但又以各种形式转移给了城镇居民,农民获取的部分微乎其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城市化进程中自然也就不断扩大。

表7 历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网站。

因此,只要不损害公共利益,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应当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的权利(陶然和汪辉,2010)[30]。城市所需土地应该直接与用地涉及的村集体和农民进行土地交易,确保农民享有土地用途转换过程中农地价值和增值部分的主要收益。所以,要加快促成土地要素自由流动的机制,使市场在土地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提高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这样既可以满足城镇建设土地的需求,又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还能缓解目前因征地权被滥用所带来的严重社会矛盾。

(三)破解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分割的创新实践

广东“南海模式”是最早尝试破解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创新实践。1993年南海开始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离。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的前提下,政府统一征地,创造了一个与国有土地平行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市场,农民以土地为资本,参与工业化的发展,分享工业化进程中的土地级差增值收益。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2014年南海集体经济规模超过千亿元,村组两级可支配收入67亿元。农民的人均分红收入从1994年的1062元上升到2014年的4682元。同期南海的城乡收入差距从1994年的2.640下降到2014年的1.559,是全省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县市级行政区域之一。

从2005年到2011年,佛山市禅城、顺德和南海三区进行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被打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收益大部分被农民获取,农村居民收入显著增加。2011年以后,三个区域的城乡收入差距也开始显著下降:除前述南海区之外,禅城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从2006年的2.225下降到2013年的1.814,顺德区则从2009年的2.398下降到2014年的1.580。城乡收入差距均显著低于同期广东全省水平,相对降幅也大于全省平均水平。而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三水和高明两区,虽然城乡收入差距本身相对较低,但在有数据考察的2009-2013年间,其城乡收入差距仅微有下降,下降的绝对幅度和相对幅度均显著低于南海、禅城和顺德三区,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详细数据见表8)。

表8 全国及地方城乡收入比

数据来源:历年各地统计年鉴,南海区数据以2014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相应调整而得。

再从成都市的土地产权改革情况来看。2003年成都市开始推进城乡统筹,通过主动调整土地政策,实施“确权-产改”的土地产权改革创新,让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享有同样的土地财产权利,加大政府征地所得对农村和农民的“返还”,适当增加农民和农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收益的份额来实现城乡统筹。2003-2014年期间,成都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了3.38倍,而农村居民的收入却增长了3.9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从2.638下降到2.256,下降幅度为14.48%,相对降幅高于同期四川全省水平(从3.158降至2.753,降幅为12.82%)。上述地方破解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分割的创新实践经验表明,打破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自由流转,能使农民分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用途改变带来的增值收益,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应努力打破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格局,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公开、合法、有序地入市。

四 对模拟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第三部分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各地的创新实践表明,如果建设用地市场能够实现城乡统一,农民的土地要素权益得到保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会缩小。然而,这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实现。

首先,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可以给农民带来巨大的收入增长潜力。中国土地制度的特色在于,国家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条件下,对建设用地供给实行严格的纵向计划管理,控制土地资源的流动性,保证了建设用地的相对稀缺性。从表7可以看到,全国土地出让收入从2001年1295.89亿元上升到2014年的42940.30亿元,13年间增长了33倍。与此同时,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也从2001年的16.61%快速上升到2014年的56.60%,地方财政收入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度逐年增加。近年来土地出让金大幅攀升,预示着赋予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平等的权利,有利于拓宽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因此,目前已经具备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基础和条件。

其次,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巨大。由于土地市场城乡二元分割制度的存在,政府垄断城市土地一级市场的供给,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转为城镇国有土地,最终导致城镇国有土地供给的人为紧缺和土地出让金逐年大幅攀升。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数据显示,全国建设用地面积5.25亿亩,约35万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的3.6%;其中城市建设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仅占国土面积的0.49%,意味着中国大概每一百份土地,仅有半份土地供城市使用,而这半份土地却承载着7.49亿城镇常住人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国土地面积3.26%,却只承载6.18亿乡村常住人口,农村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十分低下。由此可见,人均城乡建设用地的数量差距非常明显,农村建设用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巨大。

最后,土地市场的供给受到地方财政的强力约束。由于土地出让收入是预算外收入,可以有效弥补地方财政收入的不足。也意味着,如果地方政府失去土地出让收入,财政缺口将大幅增加。2013年审计署公布的数据表明:2012年,有9个省会城市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率超过100%,而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率最高为219.57%。地方政府债务偿还高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承诺以土地出让收入来偿债的省(直辖市)的比例高达94.44%。从城市层面来看,虽然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及一些省会城市的经济比较发达,但是土地出让收入仍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2012年1-11月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九大城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在30%以上;天津市土地出让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例最高,达89.2%,比例最低的武汉市也高达33.7%(详见图1)。

图1 2012年1-11月各大中心城市土地出让金占财政收入比重

数据来源:中信建投研发部。

建设用地供给管理的必要性实际上来自对土地资源的供给管理以维护土地价格的稳定。在建设用地供给管控的基础上,地方政府通过土地“招拍挂”等一系列制度改革启动了“土地财政”,“少卖地”维持“高价格”,获取城市发展所需的资金。土地“招拍挂”出让面积占比大幅提升,客观上强化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稀缺性”和价格导向,也意味着只有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程度, 城市建设用地未来才有可能大幅增加。

五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从土地市场供给角度入手,通过构建加入城乡分割的两部门一般动态均衡模型,来反映土地市场城乡分割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参数校准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土地市场从城乡分割到城乡一体化假设背景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理论模型的结果显示,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数值模拟的结果也表明,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城乡二元化土地市场上农民不能分享土地城市化的增值收益有关。

因此,消除土地市场的城乡二元分割,给予农民可以利用土地要素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在当前“招拍挂”、土地收益归属地方政府的分配制度下,地方政府人为制造土地稀缺局面,进而获取大部分的土地出让收益。所以,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体制,与此同时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及时调整地方税收来源,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益的依赖。否则,地方政府自身利益最大化行为仍然会阻碍城镇建设用地供给量的增加,导致城市建设用地的人为“稀缺性”,进而延缓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进程。另外,由于数据获取的局限性,本文只是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并使用一些地区的典型实践案例进行经验验证,未能利用全国或地区的数据做实证分析,这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完善。

[1]Kanbur,R.,Zhang,X..WhichRegionalInequality?TheEvolutionofRural-urbanandInland-coastalInequalityinChinafrom1983to1995[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1999, 27(4): 686-701.

[2] 罗楚亮.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动态演变: 1988-2002[J]. 财经研究, 2006, 32(9): 103-112.

[3] 程永宏. 改革以来全国总体基尼系数的演变及其城乡分解[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 (4): 108-120.

[4] 陆铭, 陈钊. 城市化、 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 经济研究, 2004, (6): 50-58.

[5] 陈斌开, 林毅夫. 发展战略、 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 中国社会科学, 2013, (4): 81-103.

[6] 万海远, 李实. 户籍歧视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 经济研究, 2013, (9): 43-55.

[7] 郭剑雄. 人力资本、 生育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5): 14-22.

[8] 陈斌开, 张鹏飞, 杨汝岱. 政府教育投入、 人力资本投资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 管理世界, 2010, (1): 36-43.

[9] 钞小静, 沈坤荣. 城乡收入差距、 劳动力质量与中国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14, (6): 30-43.

[10] 刘晓光, 张勋, 方文全. 基础设施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 基于劳动力转移的视角[J]. 世界经济, 2015, (3): 145-170.

[11]WeiShang-Jin,YiWu.GlobalizationandInequality:EvidencefromwithinChina[J]. NBER Working Paper,No.8611, 2001.

[12] 刘渝琳, 滕洋洋, 李后建.FDI的流入必然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吗?[J]. 世界经济研究, 2010, (10): 63-70.

[13] 黄季焜, 徐志. 新一轮贸易自由化与中国农业、 贫困和环境[J]. 中国科学基金, 2005, (6): 142-146.

[14] 罗长远, 张军. 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经济学解释——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J]. 管理世界, 2009, (5): 25-35.

[15] 魏浩, 耿园. 对外贸易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J]. 世界经济研究, 2015, (7): 89-99.

[16] 王美艳. 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与工资差异——外来劳动力就业与报酬研究[J].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5): 36-46.

[17] 陈钊, 万广华, 陆铭. 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J]. 中国社会科学, 2010, (3): 65-76.

[18] 郑万吉, 叶阿忠. 城乡收入差距、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基于半参数空间面板VAR模型的研究[J]. 经济学家, 2015, (1): 61-67.

[19] 姚耀军. 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经验分析[J]. 财经研究, 2005, (2): 49-59.

[20] 叶志强, 陈习定, 张顺明. 金融发展能减少城乡收入差距吗?——来自中国的证据[J]. 金融研究, 2011, (2): 42-56.

[21] 陈斌开, 林毅夫. 金融抑制、 产业结构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 2012, (1): 3-23.

[22] 温涛, 王小华, 董文杰. 金融发展、 人力资本投入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基于中国西部地区40个区县的经验研究[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 (3): 27-36.

[23] 孙宁华, 堵溢, 洪永淼. 劳动力市场扭曲、 效率差异与城乡收入差异[J]. 管理世界, 2009, (9): 44-53.

[24] 邵挺. 二元土地市场、 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 上海: 复旦大学, 2010.

[25] 孙宁华, 姚燕. 财政支出倾向、 金融市场失衡与城乡收入差距[J]. 财经问题研究, 2013, (8): 41-49.

[26]DiegoRestuccia,YangTao,ZhuXiaodong.AgricultureandAggregateProductivity:AQuantitativeCross-countryAnalysis[J].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2008, 55(2): 234-250.

[27]Gollin.GettingIncomeSharesRigh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2, (110): 458-474.

[28] 陈昆亭, 龚六堂, 邹恒甫. 基本RRC方法模拟中国经济的数值试验[J]. 世界经济, 2004, (2): 41-52.

[29]Song,Z.,Storesletten,K.,Zilibotti,F..GrowingLikeChina[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11, 101 (1): 196 -233.

[30] 陶然, 汪辉. 中国尚未完之转型中的土地制度改革: 挑战与出路[J]. 国际经济评论, 2010, (2): 93-123.

[引用方式]陈秋锋. 土地市场二元分割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 产经评论, 2016, 7(6): 145-157.

A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Rural-urban Land Market Segmentation on 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2

China’s income distribution problem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re is little literatu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land market on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come gap.A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analyze the rural-urban land market segmentation effect on 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ral-urban land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is tested by using the calibration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show that the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urban land market expanded 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the rural-urban income gap will be greatly reduced if the urban and rural land market are integrated.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rural-urban income gap; segmentation of the rural-urban; land market; numerical simulation

2016-04-29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贸易的传染溢出及影响因素研究”(项目批准号:13CJL032,项目主持人:严海明);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关于税收持续增长背景下财政民生支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研究”(项目批准号:HZXY201403,项目主持人:李普亮)。

陈秋锋,管理学博士,惠州学院经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学、农业经济学。

F301.1;F124.7

A

1674-8298(2016)06-0145-13

[责任编辑:伍业锋]

10.14007/j.cnki.cjpl.2016.06.012

猜你喜欢

农业部门城乡居民差距
欧盟采取额外措施扶持农业部门
多去“扳手腕”——实际是跟差距较劲
重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探究
难分高下,差距越来越小 2017年电影总票房排行及2018年3月预告榜
强化会计管理监督 促进农业部门廉政建设
江苏“聚焦富民”大打城乡居民增收主攻仗
人才培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新疆城乡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