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2017-01-04钱晓卫

青年时代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渗透特点重要性

钱晓卫

摘要: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道德教育是智力教育以及美育等其他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课程是落实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特点,并且提出了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渗透;重要性;特点;措施

一、引言

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提出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道德教育是智力教育以及美育等其他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与艺术性较强的学科,在道德教育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优势——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本身就包含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是落实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要求。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主要特点

第一,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具有层次性。层次性主要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所表现出的层次感,比如,小学低段的德育教学内容一般多为英雄主义的题材,表现为英雄如何为了实现集体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伟大品质,以课文《黄继光》《刘胡兰》为代表。在讲授这些课文时语文教师要根据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能够理解英雄坚强不屈的性格以及对敌人憎恨的情绪;针对中段和高段的学生可以从如何舍身为人、勇于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自我的崇高思想品质出发,培养学生树立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从而实现语文中道德教育的渗透。

第二,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具有审美性的特点。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学习语文课文的过程也是欣赏优美的文字语句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应该捕捉和感知文章中的美,引导学生善于用语言进行审美的表达。比如,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美,陶冶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学生在不断地欣赏美和感受美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辨别“美”与“丑”的能力。

第三,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具有共鸣以及渗透的特点。一篇好的文章可以让教师与学生产生共鸣,但需要语文教师首先挖掘文章的情与意,然后在传递给学生,从而与学生达到共鸣,这是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关键。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具有渗透性的特点,它不仅渗透在课文中,还渗透在课堂教学、考试以及作业中。比如,语文教学中基本的识字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阅读教学可以将具有德育思想的文章作为德育的主要教材、作文教学中可以将观察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通过考试与作业可以锻炼学生诚实的品质。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第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充分发挥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德育对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虽然小学语文教学中已经在进行德育渗透,但是德育发挥的作用不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小学仍然对德育的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在语文教学中几乎很少涉及德育的内容;第二,小学语文课本中本身就蕴含了大量的德育素材,但是由于语文教师对教材没有深入的挖掘,因此没有将德育的内容提炼出来,自然无法发挥德育的作用;第三,一些语文教师对德育不够重视,从思想上没有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而以考试所要求的内容作为教学的全部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作用无法发挥。总之,只有德育不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它的功能和作用,才能解决当前这些问题。

第二,小学语文中德育渗透是完善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需要。小学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学习等等,旨在培养小学生基本的做人做事的道理。从当前小学德育的内容来看,这些内容需要更加细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内容可以作为德育的素材,可以对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起到强化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助于推动道德教育。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措施

首先,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采用情感陶冶的方法。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与课文情感情境相似的资料搜集起来,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相似的情境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并且获得最真实和深刻的情感体会。或者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采用榜样师范的方法。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漫长的教育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常在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比如,根据语文教材的优势,可以采用榜样示范的方式,例如课文《刘胡兰》《黄继光》等,就可以教育学生要树立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思想品质,在课文《我不能失信》中可以进行诚实守信等思想道德的教育。总之,语文课文有大量可以思想道德教育的优秀素材,需要语文教师利用好教材,为学生树立思想道德榜样,从而进行德育的渗透。

最后,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可以采用课外阅读的方法。课外阅读既是加强阅读教学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德育的主要途径,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力与道德品质。语文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兴趣和年龄特征,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读物,让学生从阅读中有所收获。比如,引导学生在阅读时不仅要注意故事的情节,更要掌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在扩大学生视野的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猜你喜欢

渗透特点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