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的内涵

2017-01-04田艳凤高虹高印平

未来英才 2016年19期
关键词:启发式内涵教学

田艳凤+高虹+高印平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内涵

为培养能指挥、会管理、懂技术于一体的复合型军事人才的需要,许多军事院校开设了管理类课程,而《管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必修课,主要研究管理的一般理论和原理,因此知识点比较多,理论性比较强,条条框框比较繁杂,内容相对比较枯燥乏味。如何才能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形成教、学互动的和谐学习模式?有些人认为,关键在于转换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摒弃过去以讲述式,启发式为主的授课方式,而多采用一些新的,如情境式,案例式、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法。

一、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地位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否真的已经过时?过多的依赖于案例式、讨论式等新型授课方式是否可以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通过《管理学》实践教学的检验,发现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教员讲的过少,启发的不够,使得学员对于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理解不够深刻,印象比较淡薄,在分析案例,讨论问题的时候,思维面比较狭窄,思维方式比较单调,无法和所学的内容相结合,观点、主张的表述仍然停留在最基本的感性阶段。虽然新方法、新方式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带给他们一种新的感受、新的体验,但时间一长,这种新鲜感逐渐消退,再加上思维模式固定,新的想法、新的问题鲜少有人提及,反而使得课堂气氛走向沉闷。

如何才能打破这种僵局?重新激发学员的积极性?我试着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新型授课方式相结合,也就是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在课堂上穿插使用案例、讨论、角色换位等新型教学方式,通过一段时间的运用,取得了比较良好的学习效果。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偏重于“教”和新型教学方式过于强调“学”的有形界限,使二者有机结合,在使用时有张有弛,有紧有松,既拓展了学员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领悟更多的道理。行难于知,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在于创新的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改变过去简单提问式的启发方式,多角度、多类型、多方面的进行引导,从而达到寓教于学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方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思想源于孔子,他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以三隅举”深刻的揭示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本质,那么如何在坚持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赋予它新的内涵呢?通过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条。

1、巧设悬疑,启动思维。教员不但要善于解疑,还要善于激疑,善于在教学中使学员“于无疑处生疑”,创造事物的矛盾冲突,把学员的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并激化使之达到一触即发之势,学员此时思绪飞转,情绪高昂,急于验证自己所想和结果是否一致,从而造成学生思维的兴奋状态,为解疑创造出良好的心理条件。

比方说在讲人员配备这一章节时,上课之前,我先让学员看一段材料:某管理部门换了几届领导班子,但中层干部基本未动.中层干部中“三朝元老”、“四朝元老”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群体形成一种无形的势力,在部门中的影响,几乎能左右领导班子的行为举止.这批中层干部,有“资历”,是“老人”;会处关系,相互呼应,是利益的“共同体”;“不变革,安于现状”,“无功也求无过”.为开拓新局面,追求事业的发展,该部门领导下决心不顾“资历”“起用新人”,调整中层领导干部队伍.但下去的干部们,却成为工作的“阻力”;启用的“新人”又缺乏经历和经验,单位里议论纷纷,说实行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工作几乎开展不下去.当学员阅读完材料,我开始提出问题。第一,你认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学员结合以前所学的知识,各抒己见,“要具有创新意识”,“要能吃苦耐劳”,“要有责任感决断力”等等。这时,我继续提问,假如你是该部门的管理者,面对这样复杂、困难的环境,你是把改革贯彻下去还是被迫放弃呢?许多学员犹豫了一会,不太确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下去吧”;“不一定”;“不好说”……那么如果你要把改革贯彻下去,那么在你整改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到哪些问题呢?看出了学员的犹疑,我接着提出了第三个问题。“这……”学员看了看幻灯片上的材料,又翻开书本去察看内容,一个个眉头微皱,努力思考,却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课堂的气氛逐渐安静了下来。通过这种连续设疑,不断推进,学员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思维也已经被调动起来,这时就可因势导入今天要学习的主要课题。

2、引经据典、紧扣主题。授课时,我们强调教员与学员的互动,这种互动,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层是教员与学员语言、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另一层就是二者之间情绪上的相互影响、相互激发。我们知道,管理学中理论性的知识点比较多,如果照本宣科,会使得教学内容非常的枯燥乏味,学员不爱听,精神萎靡,直接会导致教员不想讲,情绪低落,从而进入一个“讲得没劲,听得无聊”的恶性循环。

如何使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生动、有趣呢?那么在授课过程中就可以加入很多的实例、故事,让学员从这些实例、故事中去学习一些简单易懂的管理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可以使他们对于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但在选择教学素材时要注意,一个要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人或事,这样可以引起兴趣;二就是要紧贴所要讲授的理论知识,使前后贯通,牢牢把握主题。比方说我们在讲授权的重要性时,就可以引用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大家都知道,聪明敏锐,神机妙算,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为蜀国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年仅54岁就英年早逝。而在他死后,蜀国上下无可挑重担之将才,最终逐渐走向了衰弱。那么诸葛亮是怎么死的?”很多学员说:“累死的。”“其实用今天的医学话语来说,就是‘过劳死,也就是操心太多,长期疲累所致。所以有人曾开玩笑的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事必躬亲,很可能‘死而后已。”学员都笑了。“那么蜀国除诸葛亮外,真的无可用之才了吗?”“不是”,男孩子一般对三国的内容都了解颇多,开始纷纷列举蜀国的有才之士。“那么为什么他们最终都没有成长起来呢?”“原因就在于诸葛亮的‘事必躬亲,使他们没有机会独立的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遇事不敢做主,能力得不到锻炼,所以始终无法独当一面。”通过诸葛亮的事例就可以让学员很透彻的明白,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不必要事必躬亲,而应该积极、正确的进行授权,让下属去分担你的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使管理者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还可以锻炼下属的能力,促进下属的成长。

3、联系实际、引发共鸣。学习管理并不是为了牢牢记忆、背诵管理的公式或管理的理论、学派,而是希望学员能够把管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实际的生活工作中加以运用,并为他们以后走上管理岗位,从事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而这也是学员比较感兴趣的。因此在授课时,可以把他们身边的实际和理论相结合,这样既可以加深他们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比方说在讲什么是管理者的时候,我曾经问学员:“我作为教员,是不是管理者呢?”学员想了想,说:“应该是,您管理我们啊”。“那么从事管理的人就是管理者吗?”我笑着问到。“不是,从事管理的人可能是一个组织中比较有威信、有能力的人。”学员纷纷踊跃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这是之前学过的知识,学员的印象还比较深刻。“那么什么是管理者呢?”“有直属下级。”“要对下级进行指导和监督。”“如果下级犯错,他也应该承担一部分责任。”学员纷纷表述着自己的观点。“你们说的很好,管理者就是有自己的直属下级,在组织中指挥他人完成任务并承担监督和责任的人。那么我有直属下级吗?如果你们犯了错,我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呢?”学员都笑了,“看来您不是管理者。”就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了对于该知识点的学习。我个人认为,这也算是对孔子“谈话法”的一种演绎吧。

4、组织讨论、拓展思维。在管理学中,有一种决策方法叫做头脑风暴法,也就是5~9个人为一组,通过相互启发,尽可能多的形成决策方案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应用在课堂授课中,也就是就某个问题组织学员分组讨论,每个学员畅所欲言,在各种思维、观点的碰撞中产生一些新的思想,新的认识,然后各小组把材料汇总,派代表发言,不同的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相互辩论,从而达到集思广益,创新思想、拓展思维、提高认识的目的。

比方说,在讲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时,给学员们举了这样一个实例:向科是一位很有能力的民营企业家,他买断了一家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科创公司的产权,并组建成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买断的条件是在原有的四百多个工人中,必须保留一百多个。向科接手后,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提高科技开发的投入比重;二是提高销售成本的比例。这两项措施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了企业的经营发展。在这些高比例的销售业务费中,有相当一部分被产品推销人员用来作为回扣或向有关人员送礼打开市场。另一方面。为了加强管理力度,要逐步解聘原留下来的大部分员工。这时他就陷入了经济与道德、企业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的困境当中。然后把学员分为8人一组,分别进行讨论:向科在经济与道德、企业自身发展和履行社会责任中究竟应该如何选择呢?有的小组经过讨论认为,企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请客送礼吃回扣也是无奈之举,至于原来留下来的员工如果确实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应该解聘;而有的组则认为社会风气靠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去营造,因此不应该助长这种不良之风,而对企业来说,诚信是根本,既然以前承诺过,就不应该食言。各小组成员踊跃发言,把对道德与责任的认识逐步推向了深入,并制定了许多解决的方案,达到了创新思想、拓展思维、提高认识的目的。

三、结语

要上好一门课,并不是单一的使用某一种教学方法,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多种方法、多种手段的结合。并且由于课程性质的不同,要有重点、有倾向性的对教学方法、手段进行选择和搭配。在实际授课时,还要因势利导,视情况而变,不能完全拘泥于既定的计划。

猜你喜欢

启发式内涵教学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案例陈美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