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民权县农村产业融合实践探索
2017-01-04
新形势下民权县农村产业融合实践探索
关浩杰
在新经济形势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非农产业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外出务工增收渠道受限。基于上述背景,如何能够发掘农民增收潜力,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再次提到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6年1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意见。
民权县紧紧围绕“深度挖掘,项目带动”战略,在产品开发、市场营销、配套服务等方面取得较快发展,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对民权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及关联产业优势,民权积极引导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统筹发展规划
民权县依托各乡镇资源优势,鼓励建设农业特色园区,按照“宜蔬则蔬、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畜则畜、宜游则游”的原则,加快完善和落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抓好“一网、两园、三带”建设。一网:建设农产品物联网。围绕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种养、加工、物流、营销,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全程实时监控、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等物联网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两园:打造程庄镇绿色农业合作社农业观光园和龙塘绿色生态农业园。三带:以林七乡、王桥镇、老颜集乡规模化养殖为主的湖区特色水禽产业带,以伯党乡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带和以新S211省道两侧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
充分利用葵丘寺和林七水库资源,结合民权县“两园一廊”建设和商丘市黄河故道建设,在葵丘寺——王双楼村沿河地带,建设滨河旅游区,发展水面旅游观光、垂钓、特色观光种植业、农家乐等,把该区打造成集旅游、新农村、种养殖业为一体的综合新区。围绕“一村一寺一林一水一哲人”五大旅游资源,积极构建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宗教朝拜为内核的多元产品体系,将民权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分为“两园一廊、三区、四板块”。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民权县积极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支持发展有机葡萄、食用菌、有机蔬菜、花木等特色种植业和葡萄酒、贡麻花等农副产品加工业,畜牧、水产等生态养殖业,壮大优质、高效、生态、特色农业。按照“一乡(镇)一业”的发展格局,以畜牧、花卉、蔬菜、林果和水产等产业为重点,把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详见表1)。2015年,民权县畜牧业产值达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2%。水产养殖面积达2620公顷,被授予“全国河蟹养殖示范县”,其中人和镇双飞种植专业合作社、腾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分别被授予“国家级示范社”和“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双龙粉业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果蔬质量安全示范区”。
表1 乡镇特色农业重点项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
民权县着力培育了一批连接农业营销、加工和经纪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推动实现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出台政策支持龙头企业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之间联合,保证龙头企业原料供应,带动和增加其他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收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功能互补”的利益共同体。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产品购销合同,形成稳定的购销关系和多种形式的利益联合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采取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形式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到2020年,力争千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18家、百亩以上种植大户达到580家,家庭农场550家、专业合作社580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5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县级龙头企业45家。
“接二连三”融合模式初步形成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依托民权农耕资源和特色乡村,建设一批农业观光园区、星级农家乐、特色旅游村镇,在全县范围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同时,依托葡萄酒生产、机械电器制造、制冷装备产业中的优秀企业,如冰熊制冷、松川冷藏、民权九鼎葡萄酒厂等,开展工业旅游,让游客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参观了解生产工艺,学习新科技、新知识,提升民权企业形象,增加企业销售渠道。例如王巢国际葡萄酒堡生态旅游项目,主要生产高级干红、白葡萄酒,为集生产、酒堡、旅游、观光为一体的AAAA级生态旅游项目,切实做到了“接二连三”,在带动当地葡萄种植业发展的同时,提升了当地葡萄酒竞争力,又能够使消费者深入企业了解葡萄酒生产工业及葡萄酒文化。
同时,借助“民权葡萄酒文化节”“河蟹美食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宣传民权旅游。在乐途网、商丘旅游局官网、民权旅游资讯网等网站投放宣传片,展示民权旅游资源及发展状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提高民权旅游知名度。
(本文系河南省政府决策招标课题[项目编号:2016B185],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7-ZZJH-09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