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展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6-2015年)

2017-01-04穆军芳马美茹

关键词:主题词语言学话语

穆军芳,马美茹

(1.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3.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

语言文学研究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进展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2006-2015年)

穆军芳1,2,马美茹3

(1.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2.北京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北京 100875;3.河北省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51)

批评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研究以2006-2015年间Web of Science TM核心数据库中发表的SSCI期刊论文作为语料,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绘制了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科学知识图谱。通过探讨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总体趋势、研究热点主题词、重要成果影响力的聚类和演进,厘清了国际批评话语分析近10年发展的整体脉络,呈现了其最新研究进展和趋势,为未来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启示。

批评话语分析;CiteSpace;研究热点;图谱分析

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又称作批评话语研究(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CDS),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目前已发展成为话语分析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与传统的话语分析相比,批评话语分析的显著特征是把话语与社会权力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话语分析来揭示社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问题的相应策略[1]。早期的CDA多用于分析新闻话语,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机构话语研究,如课堂话语、医患交际话语、电视访谈话语等,国际批评话语分析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根据Citespace这一新兴的科学文献可视化软件对2006-2015年这10年间在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批评话语分析论文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分析,以期对国内的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提供参照。

一、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本研究拟采用的分析工具CiteSpace4.0,是由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用Java 语言开发的基于引文分析理论的信息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通过深入地分析文献的共被引数据,考量出某一特定知识领域的基本情况,并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出其知识结构,从而探明其研究进展和趋势[2]。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Web of Science(WOS)TM核心数据库中的SSCI期刊,以“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作为主题词,将检索期刊的时间维度设为2006-2015年,对近10年的全部期刊进行检索(检索日期为2016年5月2日)。通过数据清洗,共获得有效批评话语分析文献2 755篇,117 752条有效被引文献①本文数据只限于期刊论文,不包括书评、编者按等其它文献类型。。我们将所检索文献的相关信息(文章题目、作者、来源期刊、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以纯文本文档的格式下载并保存下来,为数据的CiteSpace分析做好准备。

本研究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发展的总体趋势是怎样的?2)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热点话题有哪些? 3)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受到哪些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二、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总体趋势和特点

统计表明,从2006到2015年这10年间,批评话语分析文献的发表总数为2 755篇,总体呈现出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除了2006年的93篇,其余年份发表的论文数量都超过了110篇,其中2015年达到发表的最高点440篇(如图1所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近10年来批评话语分析研究持续受到国际研究者的关注,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

图1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SSCI期刊年度发文量分布(2006-2015年)

通过对SSCI期刊分类统计发现,国际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发表在以下5类期刊上:1)教育教学类(527篇),如《教育政策杂志》《教育文化政治学中的话语研究》《体育教育精神和社会》和《体育教育与社会》等;2)语言学类(379篇),如《语言与政治学杂志》《语用学杂志》《语篇与话语》《社会符号学》和《语言学与教育》等;3)交际类(308篇),如《批评话语研究》《话语与交际》《话语研究》《新闻学研究》和《环境交际:自然与文化杂志》等; 4)社会学类(177篇),如《话语与社会》《媒体、文化和社会》《健康和疾病的社会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等;5)公共环境和职业健康类(151篇),如《社会科学与医学》《护理探究》《健康》和《健康、风险和社会》等;6)管理类(146篇),如《机构研究》《机构》《机构变化管理杂志》和《人际关系》等,发文量排在前10位的期刊如图2所示。

图2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SSCI期刊分布(2006-2015年)

通过考察主要SSCI期刊批评话语分析的论文分布图可以发现以下特点:第一,批评话语分析主要属于语言学的研究范畴。虽然批评话语分析论文大都发表在教育学或者语言学领域的文献上,然而刊登这些论文的教育类、社会学类以及政治学类期刊也多是研究语言教育学、社会学中的语言和语言心理学,从而证明批评话语分析属于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学科,并与教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进行跨学科研究。第二,统计显示,国际批评话语分析期刊的发表论文数量呈现出不均衡的特点,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期刊是《话语与社会》(126篇),处于第2位的是《语言与政治学杂志》(68篇),位居第3位的是《批评话语研究》(56篇),而其他期刊的论文发表数量相对较小,进一步证明了批评话语分析的社会性和话语性特征;第三,批评话语分析具有很强的交互性,在语言教育、政治话语和新闻话语等交际活动中较为常见,比如在儿童语言习得的研究中,通过音频、视频、转录等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儿童的话语语料,探析儿童的语码转换特征和话语策略;在政治演讲中,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方法,通过对某位国家领袖演讲辞的特点和结构解析,探讨其进行某种行动合理性的交际策略;在新闻话语中,通过考究新闻媒体话语的语言使用特点,揭示其所要表达的真实意识形态特征。

(二)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网络图谱分析

本研究将数据导入到CiteSpace4.0系统中,设置相关的参数,把时间跨度(“Time Slicing”)设置为“2006-2015”,时间分区(Years Per Slice)为“1”年,系统运行后,将语义相似的主题词归类,自动生成出研究热点主题词可视化共现知识图谱(图3)。

统计结果表明,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涉及30个主题,除了批评话语分析这个高频主题词之外,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话语、话语分析、批评分析、教育、身份、政治、性别、权力、政策、新闻媒体、语言、意识形态、视角、管理、知识、女性、健康、政治话语、种族、交际、科学、种族主义、话语建构、气候变化、批评理论、文化、新解放主义、社会公正和话语策略(表1)。

表1 国际SSCI期刊批评话语分析热点主题词统计(2006-2015年)

中介中心度(Betweenness centrality)是测度节点在可视化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Citespace通常运用该指标衡量文献的重要性,并用紫色圆圈对其进行重点标注[3]。表2展示了中介中心度大于等于0.1的15个主题词,这些高中介中心度主题词反映了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关注领域和研究热点。

表2 国际SSCI期刊批评话语分析高中介中心度主题词(2006-2015年)

表2表明,“批评话语分析”的中介中心度为0.31,居于首位。“新闻媒体”“知识”“教育”“批评分析”和“话语”分别处于第2至6位。综合图3的可视化图谱、表1的热点主题词和表2的高中介中心度主题词,按照批评话语分析的组成要素、理论基础、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等进一步地分析归类,可以发现,从2006年至2015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反映出如下特点:

第一,关注批评话语分析的组成要素。批评话语分析的组成要素包括话语、权力和批评。话语是一种社会实践,通常以口语和书面语的方式表现出来,这既体现了话语的社会实践性,又彰显了其语言运用含义。因此,语言[4]、性别[5]、种族[6]等拓展了“话语”的意义,同时也是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权力是指话语活动中产生的社会操控力,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社会关系。由此可见,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权力是参与者的话语权力[7]。此外,由于话语活动参与者的身份和知识结构的不同也会影响到话语的操控力,因此身份[8]、知识[9]、管理[10]也都是批评话语分析所关注的热点。批评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旨在凸显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的隐含关系;第二,批评话语分析的“批评”包括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第三,批评话语分析本身是能够引起社会变革的一种实践。因此,意识形态[11]、社会公正[12]等都是近年来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

第二,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从理论基础上来看,国际批评话语分析通常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源自批评理论和话语建构论。批评语言学家费尔克劳、沃达克和范代克等[13-14]都曾指出,批评语言学和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方法和语言观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马克思主义,特别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批评话语分析遵循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评传统[15]537。此外,批评话语分析的领军人物费尔克劳认同福柯的话语建构论,坚持话语既由社会塑造又塑造社会的观点[16]。费尔克劳认为,个体和社会是在话语实践中被不断地建构的,关注话语就要研究话语建构社会现实的路径[17]。因此,批评话语分析[18]、话语建构[19]等是近10年来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热点主题词。

第三,关注批评话语分析与其它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从研究领域来看,国际批评话语分析主要涉及新闻媒体、教育、政治、环境等领域。新闻媒体所使用语言的批评话语分析,通常通过从国外某个国家的主流媒体中提取文本,解析该国媒体对本国或者他国形象的话语建构[20],或者通过分析新闻媒体的语言特点来揭示其隐含的意识形态[21]。教育领域是批评话语分析早期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探讨话语参与者的“批判性思维意识”[22]来培养其对话语的社会结构和结构性质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由于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社会中权力滥用以及人们对此的反抗,通过对某个国家领袖所做出的演讲辞进行解析,得出其进行某种行动的合理性,因此政治话语[23]一直是批评话语分析的核心话题之一。此外,伴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重视,气候变化[24]等环境问题都是近10年来国际批评话语分析所关注的重要领域。

第四,批评话语分析的运作机制受到重视。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话语分析、批评分析、话语策略等批评话语分析的运作机制备受重视,其中话语分析最受关注。不同于传统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特别关注社会问题和政治争端的话语分析。其次,作为有态度的话语分析,批评话语分析注重从批评的角度探究话语研究的不同领域,如话语语法[25]、话语语用[26]等。最后,批评话语分析还为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因此话语策略[27]也是一个研究热点。

第五,研究群体集中在女性。从研究对象上来看,从2006到2015年这10年间,以女性为研究对象是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另一个显著特征。虽然女性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其社会地位也得到了相应地提高,但是在有些国家和地区妇女并没有得到完全的平等地位,为了争取到更多的平等权力,一些研究者开始逐步关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女性的境遇,如慰安妇问题[28]等,女性问题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语料,因此女性是批评话语分析关注的焦点对象。

(三)国际批评话语分析重要成果影响力的聚类和演进分析

本节通过梳理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的关键节点文献,分析哪些作者及其文献被引用的次数最多,因而对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影响最大。本部分以1年作为一个时间分区,把2006至2015年划分为10个时间分区,运行CiteSpace4.0系统软件,采用最小树算法(MST)自动生成对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文献共引的网络图谱,一共包括10个关键节点,每个节点标识一篇被引用文献(图4)。

图4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关键节点文献的聚类图谱(2006-2015年)

结果表明,从2006到2015这10年间,有10篇文献被引用的次数最多,其中费尔克劳有6篇文献入选,最具影响力的文献是DiscourseandSocialChange[16],被引用频次为293次;其次是AnalyzingDiscourse:TextAnalysisforSocialResearch[29],被引用频次是283次;排在第3位的文献是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30],被引用频次是205次;排在第4位的文献是LanguageandPower[31],被引用频次是178次;排在第5位的文献是“PrinciplesofCriticalDiscourseAnalysis”[14],被引用频次是133次;排在第6位的文献是TheArcheologyofKnowledgeandtheDiscourseonLanguage[32],被引用频次是118次;排在第7位的文献是LanguageandPower(2ndedition)[33],被引用频次是109次;并列第8位的文献是DiscourseinLateModernity[34]和MediaDiscourse[35],被引用频次均为107次;排在第10位的文献是DiscourseandDiscrimination[36],被引用频次是103次。

通过对关键节点论文进行近10年的演进分析(图4),结果表明,以上10篇文献涉及5位作者和4种语言学理论,这些作者对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最大,其所提出的理论观点在批评话语分析中引用得最为广泛,这些理论方法必将对于国内开展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图5 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关键节点论文被引历史(2006-2015年)

第一,话语-实践研究法。费尔克劳入选的6篇高被引文献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体现了他所提出的话语-实践研究法。其中《语言与权力》(第一版)是话语-实践研究法的奠基之作,该书把社会条件划分为三个层次:社会背景、社会机构和社会整体,提出话语是一个同时包含话语、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事件(a discourse event),以上构成了费尔克劳的批评话语分析三维框架[37],即文本分析、语篇实践和社会实践,该书在近10年间被不断地引用,在2015达到了峰值28次,该书的第二版也受到了广泛地关注。《话语和社会变迁》一书历年被引用得次数最多,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来看,最近10年保持着较高的被引用频率,该书旨在把语言分析与社会和政治理论联系起来以描绘并进一步地引发社会变迁,是对话语-实践研究法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文献《批评话语分析》的近10年引用频率呈现出波浪形曲线上升的趋势。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来看,在另一高被引文献《话语分析:社会研究的语篇分析》中,费尔克劳增加了批评实践的内容,并把文本分析和社会分析融合为新三维框架的第二步。由此可见,话语-实践研究法已经成为批评话语分析的基础研究理论之一。

第二,社会-认知研究路径。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图来看,范代克的“批评话语分析原理”一文在2006至2015这10年间被不断地引用,在2015年被引用的次数达到峰值26次,呈现出上升的势头。在该文中,范代克探讨了批评话语分析的原则、目的和标准,从理论上提出了把权力和话语以显性的方式连接起来的“认知接面”研究,认为“社会认知连接了社会的微观和宏观方面,连接了话语和行为,连接了个体和集体”[15],这可以看作是社会-认知研究路径的雏形。

第三,话语—历史研究法。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图来看,赖西格尔和沃达克的《话语和歧视》一书在近10年呈现出波浪形被引频次,在2012年和2015年同为被引用峰值19次,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势头。该书对奥地利自由党发布的“奥地利优先”请愿书进行了话语历史分析,并对该研究方法所包含的三步分析框架进行了概括,即第一步:确定某一特定话语的具体内容或者主题,第二步:解析语篇的话语策略,第三步:分析话语策略的语言体现方式[42]。

第四,话语建构理论。从节点被引历史折线图来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一书的历年引用频率呈现出波浪型曲线上升的趋势。在该书中,通过强调陈述的四个不同层次,即事物、谈吐情态、概念和策略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话语形成中的作用,福柯阐释了互语性(interdiscursivity)和互文性(intertextuality)的重要性,突显了话语的建构特征,即话语塑造了社会的客体和主体,同时又由社会的客体和主体所塑造。

三、结 语

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这一可视化分析软件以2006-2015年发表的SSCI来源批评话语分析文章为语料,对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的热点与动向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了科学知识图谱,研究发现:

1.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步入蓬勃发展时期,论文刊发数量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从学科类别来看,刊发论文主要集中在教育教学和语言学领域,所发表论文的期刊主要分布在语言学类、交际类和社会类,验证了批评话语分析的话语性、交际性和社会性特征,批评话语分析的交叉学科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热点。

2.通过对热点主题词和高中介中心度主题词分析,发现从2006年至2015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包括如下特点:关注批评话语分析的组成要素,聚焦批评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关注批评话语分析与不同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从研究内容上来看,话语分析、批评分析、话语策略等批评话语分析的运作机制备受关注;从研究对象上来看,近10年间以女性为研究群体是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另一显著特征。

3.通过对国际批评话语分析重要成果影响力进行聚类和演进分析,发现以费尔克劳为代表的批评话语分析家的早期经典文献是批评话语分析的高被引文献,这些文献所涉及的话语-实践研究法、社会-认知研究法、话语-历史研究法和话语建构理论对近10年国际批评话语分析的影响深远,必将为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的开展提供重要的参照。

[1]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n.) [M].London: Longman,2010: 9.

[2]CHEN,CHAOMEI.Predictive Effects of Structural Variation on Citation Counts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2,63,(3):431-449.

[3]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 [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89.

[4]MACHIN D,MAYR A.Personalising Crime and Crime-fighting in Factual Television: an Analysis of Social Actors and Transitivity in Language and Images [J].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2013,10,(4): 356-372.

[5]DONAGHUE N.Who Gets Played by “The Gender Card”? 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Coverage of Prime Minister Julia Gillard’s Sexism and Misogyny Speech in the Australian Print Media [J].Australian Feminist Studies,2015,30,(84): 161-178.

[6]MALMQVIST K.Satire,Racist Humor and the Power of (un)Laughter: On the Restrained Nature of Swedish Online Racist Discourse Targeting EU-Migrants Begging for Money [J].Discourse & Society,2015,26 (6): 733-753.

[7]KILBY L,HOROWITZ A D.Opening up Terrorism talk: The Sequential and Categorical Production of Discursive Power within the Call Openings of a Talk Radio Broadcast [J].Discourse & Society,2013,24,(6): 725-742.

[8]ZHANG,WEIMIN.Discourse of Resistance: Articulations of National Cultural Identity in Media Discourse on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in China [J].Discourse & Communication,2015,9,(3): 355-370.

[9]FLOWERDEW J,LEONG S.Presumed Knowledge in the Discursive Construction of Socio-political and Cultural identity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0,42,(8): 2240-2252.

[10]HUNT D,KOTEYKO N.“What was Your Blood Sugar Reading this Morning?” Representing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on Facebook [J].Discourse & Society,2015,26,(4): 445-463.

[11]CATALANO T,WAUGH L R.The Ideologies behind Newspaper Crime Reports of Latinos and Wall Street/CEOs: a Critical Analysis of Metonymy in Text and Image [J].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3,10,(4): 406-426.

[12]OLIPHANT T.Social Justice Research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s: A Case for Discourse Analysis [J].Library Trend,2015,64,(2): 226-245.

[13]FAIRCLOUGH N,MULDERRIG J,WODAK,R.“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In van Dijk,T.A.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2nd edn).

[14]VAN DIJK T A.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Discourse & Society,1993,4(2): 249-283.

[15]苗兴伟,穆军芳.批评话语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方法论[J].当代语言学,2016(4):1-12.

[16]FAIRCLOUGH N.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 [M].Cambridge: Polity,1992: 55.

[17]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Globalization [M].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2006.

[18]MULDERRIG J.The Hegemony of Inclusion: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Deixis in Education Policy [J].Discourse & Society,2012,23,(6): 701-728.

[19]SOWINSKA A,DUBROUSKAYA T.Discursive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Us' and 'Them' Categories in the Newspaper Coverage on the US Anti-ballistic Missile System:Polish Versus Russian View [J].Discourse & Communication,2012,6,(4):449-468.

[20]KIM K H.Examining US News Media Discourses about North Korea: A Corpus-based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Discourse & Society,2014,25,(2): 221-244.

[21]RESENDE V M.Media,Sexual Exploitation of Children and the National Street Children’s Movement in Brasilia: an Analysis of Texts’ Social Effects [J].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3,10,(3): 263-274.

[22]WETIEL M M,ROGERS R.Constructing Racial Literacy through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A Case Study of a Beginning Literacy Teacher [J].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2015,32,(A): 27-40.

[23]GAVRIELY-NURI D.“Talking Peace——Going to War” Peace in the Service of the Israeli Just War Rhetoric [J].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2014,11,(1): 1-18.

[24]BURKE B J,WELCH-DEVINE M,GUSTAFSON S.Nature Talk in an Appalachian Newspaper: What Environmental Discourse Analysis Reveals about Efforts to Address Exurbanization and Climate Change [J].Human Organization,2015,74,(2): 185-196.

[25]SEO S.Hallidayean Transitivity Analysis: The Battle for Tripoli in the Contrasting Headlines of Two National Papers [J].Discourse & Society,2013,24(6): 774-791.

[26]CAP P.Applying Cognitive Pragmatics to Critical Discourse Studies: A Proximization Analysis of Three public Space Discourses [J].Journal of Pragmatics,2014,70: 16-30.

[27]HANSSON S.Discursive Strategies of Blame Avoidance in Government: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J].Discourse & Society,2015,26,(3): 297-322.

[28]GU,XIN-YUA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Asian Women’s Fund Website [J].Discourse & Society,2014,25,(6): 725-740.

[29]FAIRCLOUGH N.Analyzing Discourse: Text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M].London: Routledge,2003.

[30]FAIRCLOUGH N.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M].London: Longman,1995a.

[31]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 [M].London: Longman,1989.

[32]FOUCAULT M.The Archaeology of Knowledge [M].London: Tavistock,1972.

[33]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2nd edn.)[M].London: Longman,2001.

[34]CHOULIARAKI L ,FAIRCLOUGH N.Discourse in Late Modernity: Rethinking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9.

[35]FAIRCLOUGH N.Media Discourse [M].London: Edward Arnold,1995b.

[36]REISIGL M,WODAK R.Discourse and Discrimination:Rhetorics of Racism and Antisemitism[M].London: Routledge,2001: 44.

【责任编辑 卢春艳】

A CiteSpace-based Analysis of 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Research (2006-2015)

MU Jun-fang1,2,MA Mei-ru3

(1.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University,Baoding,Hebei 071000;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3.Language Training and Testing Center of Hebei Province,Shijiazhuang,Hebei 050051,China)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is a significant research area of discourse analysis.By employing th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CiteSpace,this paper makes the scientometric analysis of SSCI Journal papers in Web of Science TM core database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from 2006 to 2015.Through analyzing the general trend,the research focus term,the clustering and evolution of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fluence of international CDA,it makes clear the whole skeleton of international CDA in the recent 10 years,presents the latest research advances and tendency as well as provides enlightenment for the domestic CDA research in the future.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iteSpace;research focus;CiteSpace-based Analysis

2016-06-20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批评话语分析的英语新闻蒙蔽策略研究”(HB15YY047)

穆军芳(1983-),女,河北邢台人,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语篇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H315

A

1005-6378(2016)06-0146-09

10.3969/j.issn.1005-6378.2016.06.023

猜你喜欢

主题词语言学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神经语言学和心理语言学视角下的二语习得》述评
《老年医学与保健》2017年第23卷主题词索引
我校学报第32卷第5期(2014年10月)平均每篇有3.04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我校学报第32卷第6期(2014年12月)平均每篇有3.00个21世纪的Ei主题词
《疑难病杂志》2014年第13卷主题词索引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