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扬子乙烯:艰难的“接保检”

2017-01-04

中国石化 2016年12期
关键词:扬子精馏塔指挥部

□ 本刊记者 陶 炎

扬子乙烯:艰难的“接保检”

□ 本刊记者 陶 炎

吊装裂解炉。

“一个螺丝钉也不准损失,也不准生锈!”

扬子石化30万吨/年乙烯工程是国家“七五”“八五”重点工程,是改革开放后决定引进的重点项目之一,当时被称为“金娃娃”。但是,这个“金娃娃”的诞生就异常艰难。

“停缓建”如晴天霹雳

当迎接“金娃娃”诞生的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时,1980年11月,国家对扬子乙烯下达了“停缓建”指令,如一个晴天霹雳,一时间人心慌乱。14.7万吨的订购设备已开始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想退退不掉,想卖也无人无津。

乙烯项目到底怎么办?从1980年6月到1981年10月,国家组织了3次论证,最后决定先把进口设备接下来,进行检验,就地保管,这就是俗话说的“接保检”。

“同志们,由于国民经济调整,工程‘停缓建’了,但是同志们放心,国家不会让8亿多美元买来的装置永远躺在这里睡大觉,我相信项目迟早会上马!”当年项目指挥部的第一副指挥望见、副指挥戴顺智等领导班子成员在各种会议上鼓励职工,“关键是我们人心不能散,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创造条件,迎接工程建设的到来!”

指挥部很快稳定了人心,并提出:“一个螺丝钉也不准损失,也不准生锈!”

能打硬仗的装卸队伍

然而,要把14.7万吨的设备接卸下来,谈何容易?有那么大吨位的码头吗?有那么多工程机械把它们送进仓库吗?有那么多仓库和堆场保管它们吗?即使全有,要存放多久,会不会损坏?

一系列的难题摆在指挥部面前,望见和戴顺智等领导达成一致意见,万无一失地接卸设备要有五个必须:必须有一个能打硬仗的卸船队伍,必须有大型运送设备和吊具,必须有停靠万吨巨轮的码头,必须有坚硬平坦的大堆场,必须有足够的料棚、仓库和恒温库。

为此,指挥部决定,在长江沿岸昼夜抢建可以吊卸600吨的大件码头;在长江滩地平整土地,建设20万平方米的临时库房、60万平方米堆场,用来存放进口设备。但是,最重要的是,还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装卸队伍。

1980年11月,望见找到南化建设公司副总经理杨玉德,说:“乙烯工程宣布停缓建,但工作不能停,以你们建设公司为主体,立即组织力量,把14.7万吨的设备接卸、保管、检验的任务承担起来。卸运要做到万无一失,保管要做到五个不,不损失、不损坏、不变形、不变质、不锈蚀!检验要有严格方案,怎么样?”

南化建设公司欣然接受了这项重要任务,并组成一支工种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装卸队伍,细分为调度、安全、保卫、运输、机具码头、道路、库区和后勤7个组,共有500名成员。

由于很多设备又重又大,难以卸船和搬运,南化建设公司为此专门从天津租赁了36轮的大平板车。1981年1月,正值严冬,训练有素的起重工、装卸工按动按钮,拉着倒链,让那些庞然大物规规矩矩地离开船体,又平稳地装到大平板车上。超大的平板车像一条巨龙,驮着巨大设备,缓缓地向库区移动;8吨、12吨的卡车上,也装满了银光闪耀的设备和物件,稳稳当当地尾随而行。尽管寒风呼啸,冰天雪地里,工人们要穿上军大衣去干活儿,但他们干劲十足。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来多少卸多少,保管多少。

“常老八”的土办法

设备的卸货和运输都还算顺利,但是很快就遇到一大难题。乙二醇装置的精馏塔运抵码头,该塔重达500多吨,而且体积庞大。这样的大型设备,即便是现在也很难运送,何况是那个年代。36轮的超大平板车根本无济于事。

怎么办?指挥部听说有一个姓常的起重工,此人虽然学历不高,但技术高超,经验丰富,起吊和搬运过很多大型设备,人送绰号“常老八”,意思是说,国家八级的起重工水平,级别最高,能力最强。只要有“常老八”在,没有搞不定的设备。

指挥部把“常老八”请到现场。他很快想出一个办法,用结实的帆布将精馏塔裹起来,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往里面充气,使帆布鼓起来,减少与地面的摩擦,然后推动设备缓慢向堆场前进。但是大家很快发现,这个方法根本无法实施。尽管能够将精馏塔完全包裹起来,但是设备太大了,很难充满气,即便充满气,也还是拉不动。

装置生产出的塑料下线。

“常老八”用上了土办法,就是利用滚筒的原理,用二三十根粗大的钢管,一根一根地慢慢垫到精馏塔下面,这就相当于给精馏塔装上了轮子,然后利用卷扬机作为牵引力,缓慢地向前拉,每拉动几米,就将后面的钢管重新垫到塔的前面。就这样,一步一步地抬钢管,垫钢管,尽管搬运速度缓慢,但非常有效,最后成功地将精馏塔送到指定地点。

两访法兰克福

由于扬子乙烯装置“停缓建”,外国厂家对设备生产开始马虎起来,很多设备缺斤短两。

1982年4月,订购的设备开始开箱检验。检验人员像训练有素的侦察兵,从取出清点、图纸核对到质量检验,一一清查,随时与被请来参加检验的外商交谈,指出问题。白天、晚上,周而复始,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

望见和戴顺智等指挥部领导,奔走在检验队伍里,指点检验者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这些花美元买回来的设备。他们多次叮嘱检验人员,要认真查对装箱单与实物是否相符,部件是否配套,有无损失和锈蚀。对查出来的问题,要与在现场的外商不卑不亢地交谈,统一认识。

在检查中,指挥部发现,很多设备缺少配件,图纸不全,设备不全,还有的设备甚至根本就没有。为此,以时任中国石化副总经理的盛华仁为首,专门组成代表团,先后两次前往德国法兰克福进行谈判。外商一看,尽管项目已经停缓建了,但中国人还如此较真,没有办法,答应补齐设备和部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达成赔偿或补偿协议,其中一阶段工程设备签字赔偿或补供货合同就达1042份。

运送设备现场。

两次紧急抢救设备

1984年冬天,南京突然下了一场暴雪,把库房几乎全部压倒。几十米的料棚压倒在设备上,情况十分紧急,因为很多设备根本不能沾水,否则就会锈蚀损坏。

当时的扬子石化第一任总经理戴顺智下达死命令,决不能损坏一个设备,并且要求,谁建的料棚谁负责,要快速重新搭建。建设公司和各单位职工团结一心,昼夜奋力抢救,扒开大雪,将压垮的料棚重新搭建起来。工人们很团结,责任心非常强,不到一周时间,就将压垮的料棚和仓库全部重新建好,而且没有损坏一个设备,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1984年夏天,订购的设备全部进了仓库。那年7月初,南京突然连降暴雨,长江水位不断上涨,而扬子石化库区就处在由滁河、岳子河、马汊河和长江构成的一个四边形区域里,紧靠江边。由于连续暴雨,岳子河突然决堤,洪水向西流去,而江边库区正好在西边。

双基台吊施工现场。

指挥部立即下令堵漏,决不能让洪水冲到江边库区,一旦设备遭到水淹,后果不堪设想。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均投入战斗,连夜奋战堵漏,一天一夜终于成功堵上堤坝,挡住了凶猛的洪水,设备免遭水淹。

大家经过共同努力,出色地完成了扬子石化建设史上“接保检”这一特殊任务。

1982年4月1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和两天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恢复南化30万吨/年乙烯建设。1983年9月扬子石化公司从南化分离,成为中国石化总公司成立后第一个新成立的直属企业。

“接保检”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1987年7月,扬子石化30万吨乙烯装置建成投产;1989年10月,45万吨芳烃等十套装置和配套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开车一次成功,并创出当时同类装置开车时间最短纪录。

30年来,扬子石化靠自己的努力,归还了150亿元的建设借款,为国家贡献了一个“扬子石化”。现在生产规模扩大3倍,引进外资建设了7家合资公司,经济效益长期居中国石化炼化企业和江苏省工业企业第一方阵。

(图片由陶炎提供)

猜你喜欢

扬子精馏塔指挥部
一起精馏塔自燃事故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改进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
江苏扬子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1号公告
黑龙江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指挥部第2号公告
下期要目
2019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
岔路失羊
红雪
关于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成立时间及组建情况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