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防治水稻稻曲病药剂试验
2017-01-04潘秋波谢子正李建群
杨 强,潘秋波,谢子正,陆 芳,李建群
(1.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站,浙江平湖 314200;2.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
不同时期防治水稻稻曲病药剂试验
杨 强1,潘秋波1,谢子正2,陆 芳1,李建群1
(1.平湖市植保土肥技术推广站,浙江平湖 314200;2.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浙江杭州 310020)
对杂交稻甬优538进行稻曲病防治药剂和防治适期的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防治水稻稻曲病均有较好的效果,但防治时间对防治效果至关重要,杂交稻最佳防治时期为破口前1~3 d。
稻曲病;药剂试验;不同时期
水稻稻曲病是由稻曲病病原菌[Ustilaginoidea virens(Cooke)Tak.]引起的一种水稻穗部真菌病害,主要病症为水稻穗部产生稻曲球。稻曲病菌污染稻谷,并含有对人畜有害的毒素[1]。多年来,稻曲病在常规稻上发生为害一直较轻。但近年来,随着杂交稻推广面积的逐步扩大,稻曲病发生日益严重,大发生年份高感品种的病穗率在20%以上。为研究不同用药时期对稻曲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掌握最佳防治适期,于2015年开展不同时期防治稻曲病药剂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在平湖市林埭镇徐家埭村进行。参试水稻品种为杂交水稻甬优538,6月21日直播,播种密度为24万丛·hm-2。水稻栽培及水肥管理水平一致,水稻生长较好,9月9日破口抽穗。分蘖期后至试验前,不施用任何农药。
试验药剂有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在水稻破口前7、3、1、0 d施药,每次均施用2种药剂,分别为肟菌·戊唑醇225 g·hm-2和苯甲·嘧菌酯600 m L·hm-2,以不施药空白为对照(CK),共9个处理组合。小区面积33 m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
1.3 调查方法
病情考查于10月16日进行,此时为水稻黄熟期,每处理调查6点,每点调查240株。调查总穗数、病穗数及病粒数,并进行分级,计算株发病率、病情指数和株防效、病指防效。株防效与病指防效数据经反正弦转换后[2],用DPS[3]进行方差分析。
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参照唐春生等[4]的标准:0级,未发病;1级,单穗1个曲球;3级,单穗2个曲球;5级,单穗3~5个曲球;7级,单穗6~9个曲球;9级,单穗10个曲球以上。
株发病率/%=发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
株防效/%=(对照穗病率-处理穗病率)/对照穗病率×100;
病情指数=∑(各级发病穗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穗数×最高级代表值);
病指防效/%=(对照病指-处理病指)/对照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表1表明,2种药剂对稻曲病的株防效,破口前1 d用药,肟菌·戊唑醇略优于苯甲·嘧菌酯;破口前7、3和0 d用药,苯甲·嘧菌酯略优于肟菌·戊唑醇。但2种药剂之间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用药的株防效,破口前1 d优于破口前3 d,但差异不显著;该两期用药优于破口前0 d用药;破口前7 d用药的防效最低,与破口前1、3 d用药的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1 不同处理稻曲病发病情况
病指防效,2种药剂同一时间用药,破口前1 d,肟菌·戊唑醇略优于苯甲·嘧菌酯;破口前7、3和0 d,苯甲·嘧菌酯略优于肟菌·戊唑醇,但差异不显著。不同时期用药,破口前1 d优于破口前3 d,但处理间不存在显著差异;该两期用药明显优于破口前0 d用药;最低的是破口前7 d用药,与破口前1、3 d的处理存在显著差异,与破口前1 d用肟菌·戊唑醇的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325 g·L-1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防治水稻稻曲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防治时间对防治效果至关重要。根据本试验,杂交稻甬优538防治最佳时间并非破口前7 d,而是破口前1、3 d效果最好;太迟效果亦不佳,破口前0 d效果亦会下降。
杂交稻甬优538的最佳防治时期为破口前1、3 d。建议在破口前1~3 d使用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225 g·hm-2或325 g·L-1苯甲·嘧菌酯600 mL·hm-2。对其他的杂交稻品种是否适用,须进一步试验。
[1] 杨健源,曾列先,陈深,等.我国稻曲病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77-79.
[2] 刘全国.DPS数据处理系统在植保专业中的应用[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2):66-68.
[3] 黄国洋.农药试验技术与评价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224-225.
[4] 唐春生,高家樟,曹国平,等.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的研究和应用[J].植物保护,2001,27(1):18-21.
(责任编辑:张才德)
S435
:B
:0528-9017(2016)12-2004-02
文献著录格式:杨强,潘秋波,谢子正,等.不同时期防治水稻稻曲病药剂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2004-2005,2015.
10.16178/j.issn.0528-9017.20161221
2016-07-21
杨 强(1972—),男,江苏平湖人,学士,从事植物保护工作,E-mail:zby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