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03张俏
张俏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下,自主学习成为不可替代的模式方向。在高中学习中,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课堂吸收起着关键作用。历史课作为典型的文科思维科目,实施中更需深入透彻。教师要进入学生的认知中心,催化个性感知,扎根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然、充实的牵引中学习。
【关键词】高中历史 自主学习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50-02
进入高中学习阶段,历史科目的广度和容量都有了显著的增加,对学生来说挑战性不小。要在课堂中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引导,首先便要避开形式化的教学导向,不能让学生条件反射式地参与课堂,更不能让学生没有乐趣性和目的性地展开学习,而要着重内心层面的引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中的自我意识以及独立思维,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历史,而不是背记历史,从而全面激发出独特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创设感官情境,提炼自主学习趣味
高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对加大难度,拓展容量的教材进行有效的吸收。在此前提下,教师的课堂教学不能事无巨细,不能完全针对教学内容,更多的是需要引导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寻找学习乐趣,自主激发实际感受。为此,要从大量板书的教学常规过渡到全方位的感官引导中,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充分调集学生的感官认知,吸引学生自主深入,积极参与课堂。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时,围绕纸质、电波、图像、网络四种传媒方式的发展递进过程,教师以多媒体的导课方式为学生创设了感官学习情境,让学生站在现代媒体人的角度去感受大众传媒的飞跃性发展。多媒体工具让学生看到了历时最久的《申报》;黑白默片的片段;倍受欢迎的中国早期电影海报;直至当今时代不可思议的网络速度等。这些感官冲击中,有视觉、听觉、思觉等,学生在趣味感知之余,迅速调动起主动探究的热情,有的回忆起小时候的电视与如今的巨大差别,有的质疑报纸在当今时代的存在是否还有必要,感官带给学生刺激,也驱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
历史学习脱离不了冗长的文字,但也不能局限于此,有丰富形式、丰富资源的学习内容才有可能激起学生的主动关注兴趣,也因此能诱导学生抛开“为学而学”的旧习惯,在自主感知的引导下由心而发地投入课堂,寻趣课堂。
二、重视分组合作,优化自主学习体验
分组合作一直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倡导内容,小群体合作式的学习能够让学生间相互借鉴、调整、取长补短,在共同的学习任务下,和共同的学习氛围中催化出自身学习潜力,在丰富的认知和充分的参与过程中增强课堂自主学习体验。历史课堂最缺乏的就是开放的讨论空间和多彩的自我展示,分组合作无疑为学生提供了机会。教师可以设置挑战性任务,为学生创造自主体验条件。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学习中,教师利用现代中国的外交成就及外交新挑战等知识衔接背景,让学生展开分组学习,并安排了学习任务:对比建国初期,总结当今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延续和转变?未来可能还将有什么改变?在小组合作环境下,大课堂的量化、统一化学习弊端得到了很好的调整,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意识。开放而集中的小环境催动学生主动交流,任务的层次性和创造性也起到了独特的牵引。各小组在第二个问题中迎来了合作探究的高潮,从产生分歧,到通过磨合协调,最后形成共识,这个过程积极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体验。
分组合作放大了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将统一性课堂分化为个性化课堂,在自由、探奇、多彩的合作环境下,学生很容易找到个性迸发点。此外,在既平衡又差异的认知融合中,学生能够共同进步,共创深刻的自主学习体验。
三、培养问题意识,牵引自主学习思维
高质量的课堂从来不乏提问,现代教育中,课堂提问早已进入双向轨道,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建立自主提问的意识。只有创新思路,勇于提问,懂得提问,问得精彩,才能帮助学生跳出传统被动学习模式,进入自主探索学习模式。历史教学内容难免固定化,枯燥化,要想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巧妙选材,建立学生与教材的连接点,层层诱导,让学生爆发独特的思维火花。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时,教师展开了双向问题引导,先是教师提出常规的教学问题:两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持以怎样的态度?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等,让问题作为学习线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带着问题,学生很快进入深层学习状态,这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路开阔一些,”、“和现代生活与自我联系多一些”,引导学生自主发问,有学生提出:“既然英国对本国明令禁止贩卖鸦片,那为什么又要对中国大肆出口?”有学生则提出了感性问题:“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现在的中英两国会不差距反转呢?”双向互动的空间,跳跃性的思维指引,让学生放开了顾虑,愿意主动寻求异向思维,发挥个性意识。
问题交流能够更彻底地带领学生学向源头,而不是学在表面,有来有往的提问能够充分活化学生的思维能动性,让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寻找答案,而是更丰富地促进学生放大自己的想法,制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在不少学生眼里,历史是“死”的,只需要多花背记功夫便能掌握,但实际上,历史的表面数据虽是一层不变的,但背后的思想深度和社会影响却是巨大的。在历史教学中强调自主学习,推进个性探索,正是对历史“活”内涵的充分融会,对学生从意识到方式全面解放,才能让历史课堂打破一潭死水,激起五彩浪花。
参考文献:
[1] 张健.自主学习——历史课堂的终极追求[J].学园,2014(06).
[2] 杨凤英.中学历史“主体型”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