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提问教学策略研究
2017-01-03柳玉学
柳玉学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后,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巧妙教学的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互动合作、实践探究,在体验、经历中掌握知识与能力。为了真正契合素质教育目标,也为了打造高效的互动式以生为本的课堂,需要巧妙实施提问教学策略,以问题来启迪思维、鼓励探究。本文从串联式提问、并联式提问、总结式提问、拓展式提问这几个方面,探讨了初中物理有效提问教学实施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 有效提问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12-02
“学而不思则罔”,而提问是思考的最佳源动力,只有在巧妙设问与提问激发下,采取科学的提问教学方法,才能有效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是一门思维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讲解式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真正切身感受、深入理解,也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实施问题导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引导思考、促进分析、激励探究,在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逐步探索中,不断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提问教学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多少,并要注意问题的情境创设和启发性,在把握这些原则与理念后,实施多样化的提问方法,能有效激活趣味的物理课堂,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问题的分析、研究与解决,以此达到寓教于乐目标,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一、串联式提问,促进深入探究
这里提到的串联式与并联式提问方式,起源于物理科学电路中的串联和并联理念。与电路连接相类似,串联式提问也能称之为递进式提问,基于循序渐进思想,设计逐步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在认知水平上,不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施串联式提问,需要教师科学预设,在准确把握教学内容与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与个体差异后,设计由基础概念分析,到进一步的方法思路分析,再到动手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归纳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并探索实践,在过程中创新思维,不断解决问题,并掌握知识与方法。可以借助多媒体情境、实验情境来辅助提问教学的运用。
如“浮力的利用”教师借助演示实验,实施串联式提问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对浮力的理解。教师首先提问:“什么是浮力?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的方向?”在一系列问题中,学生回顾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一一回答问题。其次教师拿出实验器材,选出2名学生上台演示实验。实验一:将装满沙子的小塑料瓶扔进透明玻璃槽中,观察现象。再拿出塑料瓶,倒掉2/3的沙子,再扔进去,观察现象。实验二:将橡皮泥捏成实心团扔进水中观察现象,再将其拉成小船的形式,观察现象。教师提问:“大家观察2个实验的前后现象分别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学生回答出:“实验一中,重力开始大于浮力,之后等于浮力,重力的改变让小塑料瓶先是沉底状态,再变化为悬浮状态。实验二中,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由悬浮变成了漂浮。”教师继续提问:“结合实验,大家说说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师:“浮力潜水艇和轮船中的运用,大家能说出原理了吗?”通过串联式提问,学生逐步理解了浮力运用的相关知识。
二、并联式提问,建构知识网络
并联式提问与串联式提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并联式提问更侧重于知识的纵向对比和延伸,通过并列排开,将同一层次的问题依次列举出来,让学生在对比分析与探究异同点的过程中,掌握一类事物的特点与特征。并联式提问一般与串联式提问结合运用,串联的横向延伸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并联式提问的纵向延伸拓展了知识的广度,联合起来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搭建知识网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并联式提问一般运用于同一单元的不同小节或不同单元的类似章节中。通过针对性问题,在区别中把握各自的知识要点。
如“光的反射”与“光的折射”是两种不同的光现象,同时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很多,属于同一块知识领域。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区分反射和折射的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并联式提问教学策略,激励学生对比分析。教师提问:“光的反射、折射各自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定义。教师继续提问:“根据定义,光的反射是在同一种介质中的现象,依托于分界面产生,光的折射是一种介质进入另一介质,或进入不均匀介质中,光的方向发生偏折,那么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分别在哪种介质中?”“反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相比,各有什么区别?”学生回答出反射光线在原介质面中,折射光线不同,而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与入射角不等。在这些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总结:“光的反射、折射在生活中各自的实际运用有哪些?”学生继而互动探讨不同的应用方向。通过并联式提问,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深化对同一类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式提问,引导深化理解
串联式与并联式提问方式的结合运用以后,学生就会对知识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再通过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配合思维导图的方法,能进一步激励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应用意识,还需要配合总结式提问方式的运用,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分析、归纳反思,查漏补缺,找出现存的未解问题,并将自己的独特思想表现出来,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对生活问题、实验结论、课题研究结论、综合实践活动收获等进行总结式提问,以此依托问题情境,深化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
如“串联和并联”这一小节的教学初步完成后,教师为总结本小节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师:“画出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并说出其各自的连接特点、电流路径(1条还是多条)、开工作用、用电器工作情况(是否相互影响),将其制作成表格。”学生结合已学知识,画出表格,将教师提问的几项内容列出来,作为横列内容,再将串联、并联作为表格纵列内容,填入各自的结果。继而教师说出生活中的电路,引导学生判断其是串联还是并联。教师:“装饰用小彩灯、家庭中的电视与点灯、路口交通指示灯、同亮同灭的路灯分别是串联还是并联?”学生一一回答问题,还提出新问题“可能出现混合电路吗?”教师的回答是肯定的,并激励学生课下学习更多关于电路的知识。通过总结式提问,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学生在自主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引导查漏补缺,让学生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四、拓展式提问,激励实践应用
课程快结束时,学生意犹未尽,为了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探究兴趣,教师可以采取拓展式提问策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学海无涯、魅力无限。拓展式提问,是将当堂课学习的内容,与相关联的知识、实际应用结合起来,通过设计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的无限延伸潜力,以此激励学生深入探究与生活应用。拓展式提问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业,也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举措。
如“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基础知识教学与总结完成后,教师为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延伸学习,采取了拓展式提问的方式。教师:“上节课我们做了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大家知道,物距不同,那么像距和成像规律也会不同。那么在物距大于2f、等于2f、在1f和2f之间、等于f、小于f时,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分别有哪些?”结合教师的拓展提问,学生结合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再回顾实验中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回答出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等实例,学生感受到凸透镜的奇妙与运用的广泛。再如“压强”知识学习后,教师提问:“压强在生活与生产中有哪些运用呢?”在多媒体辅助下,学生回答出有抽水机、钢笔、自动喂水器、输液瓶等运用实例,趣味的物理知识和实际运用案例,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动力。
五、结语
初中物理教学,教师要科学预设,通过巧妙设计和运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激励学生按图索骥、探寻脉络与思路,从而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互动与解决问题中,掌握知识与方法,实现高效的物理学习过程。同时,提问教学方式的运用,要基于情境创设、因地制宜的原则,配合演示实验、动手制作、课题研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问题下,提出更多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悟物理科学的魅力,实现提升学生物理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吕柿成.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12):100-101.
[2]刘亮.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误区及对策[J].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5(12):51-52.
[3]陈秋草.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学理科园地,2013(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