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多学科知识精心设计《机械制造技术》第一课

2017-01-03景修润王为邓拥军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

景修润++王为++邓拥军

【摘要】本文根据“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工厂实践及课堂教学实践, 对第一堂课的课件设计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提出了结合多学科(经济学、历史、思政等)上好第一课(绪论课):精心改革教学案例,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技术,增加学生对本课程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学习该课程能找到方向感;精心设计第一次课外作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为后续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机械制造技术  绪论课  多学科融合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108-02

《机械制造技术》是高等工科院校机制、机电等相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作为毕业设计前段的一门“压轴课”, 本课程与《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数控技术》等课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者,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泛,学生在进行课程及毕业设计时,都离不开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如何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一直是一线教学的专业课教师们共同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工程和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相关的研究与探讨,那就是先上好第一课——绪论课。

一、搭建扎实的绪论课平台,构建知识体系,使学生领会现代化制造业中该课程的重要性

1.结合经济学,讲解制造和机械制造这两个基本概念,说明机械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业,拓宽知识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表明,兴趣是人们认知某种事物或爱好 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能激发和引导求知者去努力探索事物的底蕴,直接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制造业是人类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之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是将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人力、信息)通过制造过程转化成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和生活消费品的行业,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制造业。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制造业,食品饮料制造业,制药业等都属于制造业,而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像塑料袋、一次性碗筷、写字用的纸和笔、螺钉螺帽等都需要靠制造来完成。

2.结合历史,讲解机械制造业和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关注本学科的发展和行业的动态,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热情。

制造业的发展历程:原始技术(新石器时代—琢钻和磨削)—工场手工业(17世纪中叶—奠定了制造业的基础)—机械制造业的形成(蒸汽机的发明)—现代制造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冶炼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内燃机的发明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刀具、高速大功率机床等不断出现),同时促进了机械制造业技术和基础理论的发展。

我国现代制造工业起步晚,始于洋务运动,主要是以学习外国的技术为主,新中国成立后,在一穷二白的大地上,一步一步建立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制造工业,非常不容易。没有强大的制造业,没有强大的工业,就没有强大的国家。

3.结合工业4.0,结合中国制造2025,讲解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吸引学生,鼓励学生们为振兴祖国的制造工业而努力奋斗、拼搏。

机械的出现,机器代替手工劳动,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工业4.0主要是在机械制造和电气工程领域。其核心是三个“智能”。“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其内涵是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目前,虽然中国的高铁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但我国与发达国家制造业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出口商品结构仍然以中低档为主,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和成套设备出口比例很低,竞争力不强。

二、通过生动的实例讲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向明确

机械制造技术就是机械制造工艺,工艺就是加工的方法,熟练的编制的高质量低成本的加工工艺,那就是艺术了。

1.提高挈领讲解本课程的体系和内容。本课程是研究各种机械制造的过程和方法(工艺);以冷加工为主;以切削加工为着眼点;研究切削设备及工装(含设计)。即以机械制造工艺为核心内容,以质量、生产率、经济性为主线,贯穿以质量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其主要的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机床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选择机床进行加工;机床夹具的原理和主要结构,根据工艺要求设计夹具;机床的精度;装配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新工艺新技术和发展趋势。强调学习方法: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勤学多思,加强培养动手能力。

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了解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明确机械制造工艺的作用和意义,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方向性。

2.列举一简一繁的两个实例,增加学生对制造工艺的感性认识。例一是两张对比的图片,比较传统的手工锻造的菜刀与冲压生产的日本料理刀,通过比较其制造的工艺,使学生了解制造在生产中不是孤立的,而与质量、成本、效率、交货期(QCD)等密不可分。例二是讲解手工缝衣针制造生产的工艺过程:棒材→校直、切断→磨尖→压型、冲孔、穿鼻→磨鼻→热处理(淬火)→研磨、串亮→清洗→去污→理针→精磨→抛光→包装,通过这12道工序,实现了缝衣针的制造。另外,强调选择材料应当尽量减少加工余量;而“铁杵磨成针”的典故只是励志的一个故事,在机械制造中,合理的加工余量的也是我们后续学习中应当把握的重点内容。

通过结合这些生动的生产实际案例的讲解, 让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学好本门课程的重要性,感悟到本课程在生产生活的实用性。

三、精心设计课外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斗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应认真精选教学内容,力求使教学呈现出“学多于教”的良好局面。我们的方法是:让学生动起手来!

每学期本课程的第一节课后,我们会精心设计一道习题,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的一个工件(物件),要求学生自己设计、自己选择材料,用已经掌握的知识,把设计的工件加工出来。同时不限材料、不限方法,提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们先后布置作业题,要求设计制造“撬杠”、“镇纸”、“筷子”等,从学生作业反馈的情况来看,激发了学生的设计灵感,看到了未来制造工程师的影子。

四、结论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追求主题,不断钻研教学方法,使传授的知识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使受教育者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上好第一节课,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后续课堂教学布下一个良好的开局。

参考文献

[1] 李兆铨,周明研主编.机械制造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 冷余生,解飞厚主编.高等教育学[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第2版.

[3] 潘晓良,郑莹主编.高等教育心理学[M].长江出版社,2014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欢

机械制造技术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与机械制造技术的探讨
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向
谈现代机械制造技术及其发展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