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超载”现象例谈

2017-01-03马桂萍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1期
关键词:现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马桂萍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问题有很多,最突出的则是课堂的“超载”现象了,这些“超载”现象主要有学习方式复杂、教学激励频繁、课堂提问繁琐、教学内容冗长。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些教学问题,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笔者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笔者的观点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超载”现象  举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52-02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益虽然提高了,但是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教师为了追逐教学的新潮流而采取了一些新形式,但是再新的形式也应和教学的实际需要相适宜。接下来笔者就着重分析一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超载”现象。

“超载”现象一:学习方式复杂

《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有的教师却没能准确的把握这一学习概念,在教学中虽然采用合作学习、探究等学习方式但是收效甚微,甚至有的学习方式竟然成了提高教学效益的负担。

举例分析:

在讲《梅花魂》的时候,一位上展示课的教师是这样上课的:

品词读句,感悟“梅花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问题1:找出句子中的一对反义词。

问题2:古玩和一幅画哪个更值钱?

问题3:从这对反义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问题布置完以后,教师就让学生开始小组讨论。这样的教学设计一眼就能看出问题,问题1和问题2都没有讨论的必要,学生在课上虽然热热闹闹讨论,但是学生的自主性和品读感悟文本的能力根本没就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是毫无效益的,所以只能是教学的负担。

对策分析:

要想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有效就必须整合与优化。因为课堂需要,我们在一堂课中可能会用到几种教学方式,像自主探究的方式,合作学习的方式都是经常用到的,但是这些方式如果不整合就会毫无头绪,学生学习的效率也会降低。要想发挥教学方式的作用,教师要把启发式教学和有意义的讲授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学效益。

“超载”现象二:教学激励频繁

自从新课改以来,我们对教学评价的关注也提高了,一直强调鼓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但是在课堂的教学中过渡的评价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扰,甚至一些过渡的评价会适得其反。

举例分析:

笔者在一次公开课中做了一次课堂观察,观察的维度就是教师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次数,在统计中笔者发现,这名教师一节课说了10次你真聪明,说了6次你真了不起,说了4次你真是个善于动脑筋的好孩子,说了2次做的很棒。教师的激励性评价没有问题,但是“糖吃多了也会腻”,学生也不例外,类似的评价听多了也会觉得麻木,如果一节课下来,没有响应的指引和纠正学生也就没有进步,所以我们不能让频繁的教学评价束缚我们的教学脚步。

对策分析:

教师的评价必须有,但是我们的评价不能是盲目的,我们应该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让他们在教师的评价中分辨是非,如果一堂课都是激励性的评价,效果反而会为其所累。要想避免激励的频繁性,发挥其有效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就要将激励与批评有效结合。学生在上课中表现好,理应激励,这样的激励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学生课上的行为不规范时,就应该有相应的批评来约束,只有这样才能不为过渡的、频繁的激励所累。

“超载”现象三:课堂提问繁琐

课堂提问是一门极强的教学艺术,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才是启发式。于是课堂上到处都是问题,最后整堂课下来学生们也没有自己的思考余地,只是机械的在回答每个老师的问题。还有的教师,自己根本没有设计出合理的问题,在逻辑上都是混乱的,所以当学生听到问题后也都是一头雾水。

举例分析:

比如,在讲授《难忘的一课》时,教师在学生读完一遍课文的基础上一连串提出了三个问题:

1、孩子们我们试着回忆一下并试着说一说这个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

2、这“难忘的一课”到底是什么内容,以至于作者终身难忘?

3、这句话在课文中总共出现了几次,各在什么地方?请你划出来,并读一读。

教师在学生读完一遍课文的基础上就提出了三个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初读课文的学生来讲根本就是一个困难,所以说教师的问题过于繁多。

对策分析:

教师的问题要适度,尤其是要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一节课可以是被主要问题串联起来的,但是不能一堂课都是问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设计精而简的问题。比如设计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设计一些有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毕竟挑一挑摘到桃才是我们的教学目的,过多的问题只是负累。

“超载”现象四:教学内容冗长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笔者认为对于一些课文内容我们只要把精华的部分让学生掌握了就行,没必要无休止的去拓展和延伸,这样只会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长文短教”、“长文精教”也是一种教学策略。

举例分析:

一位教师在讲授《鸟的天堂》时在导课的时候就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展示了很多和榕树有关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茂密的树木,在讲这些时又把“鸟的天堂”进行了解释,然后才让学生进入文本阅读的。当教师讲到第三部分,也就是10到13自然段的时候,又用到了多媒体,那就是让学生们观看《鸟的天堂》视频,体会鸟的天堂的情景。这时候学生们一看视频出现了,就都比较兴奋了,当教师再布置阅读和思考的任务后,学生们很难再静下心去思考了。

整堂课的问题就在于教师把教学内容设置的过于冗长了,尤其是多媒体的不当使用,更加剧了内容冗长的时间,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策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减少一些辅助设备的使用,没有花里胡哨的形式,只追求实实在在的内容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只有我们的教师将教材吃透,才能为学生们展现一场精彩的教学盛宴。

参考文献:

[1]高丽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2年06期.

[2]顾惠娥.“煮”与“品”——提高语文常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索[J].基础教育研究,2010年22期.

猜你喜欢

现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