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2017-01-03郝大栾
郝大栾
【摘要】2013年12月23日中央办公厅颁发了重要文件《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各高校响应和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不断深入,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全文在分析和综合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仰 核心价值观 高校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41-02
一、当今高校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不足
1.教育方式方法和内容不完善
背诵灌输式教学,忽视实践行动的渗透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不足,这也是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同时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教育实践相分离。大多数学校以背诵内容为主,这样根本上脱离了素质教育的性质, 达不到教育目的。学生死记硬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十四字”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排斥和反感,更不会产生自觉行为,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2.教育效果评估和反馈系统不完善
有些学者认为这种德育考查方式是我国道德教育中最大的失误。仅仅靠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检查学生的思想政治情况背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达不到教育目的。会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定就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因此,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评估方式有待完善,大部分学校只考其内容的背诵,欠缺考核其学习生活中的实践行为。
二、实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本质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实践精神。因此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为个人自觉行为意识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有效途径。
1.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从他律到自律,个体自觉意识的构建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来源自道德教育,他的最终目标是个体道德自觉意识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本质是道德教育,体现了个体对道德的自我体认和自觉坚守。它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他律阶段到自律阶段,再到自由阶段的过程。这是形成了道德自觉生成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笔者认为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个体自觉意识的构建的有效途径。
2.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影响着教育、道德文化、社会实践的发展及高校的道德教育
高等学校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生成与发展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文化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因此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课程。教育者应该着力培养良好的校园文化调动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加强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和行动中受到教育、产生自觉性,这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实践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探究
1.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意识
教育者要遵循道德自觉生成与发展的规律,激发道德自觉意识,养成道德信仰,创新道德教育理念,促进道德教育向信仰的发展,不能只是背诵和宣传,应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通过参加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缩短的时间内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也可以通过网络等学生兴趣入手内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自觉指导自己的行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自觉是当前社会发展和高校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
2.利用学校资源营造学习环境
杜威认为应当让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受到应有的道德训练。学校生活不能和社会生活要统一,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活动。例如道德模范示范教育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同时利用好社会、家庭在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3.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信仰
信仰是道德行为的动力,信所致,言必行,信仰对个人的道德和行为起着束作用。康德曾说,“意识到与之连结在一起的对于他们易受本能刺激的本性的依赖性。”所以,道德的关键是自律,建立在信仰基础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更具有稳定性和坚毅性。只有这样在面对压力和挫折不会改变对道德的追求。不惜献出倾其所也要完成自己的某种义务和使命有是因为我们拥有虔诚的信仰。信仰赋予我们以力量,培养大学生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发挥它作用。
4.建立合理地评估模式
学校为了应付检查而教,要求每个学生要背诵,教学效果不好。这就要求改革其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系统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中不仅包括背诵情况,还应包括学生学校生活中的道德实践行为。使学生能够把知识用于生活中,制定合理的考核和奖励措施,而不是死记硬背行为规范。建立完善的考核方式才能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实施。
四、总结
人的行为和意识不能依靠强制性的执行, 只有在实践的支撑下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了真正动力,不能自觉的接受和实施就不可能现实地发挥它本来功能。马克思强调“人是主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创新方法。我坚信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过程中,通过不断培养大学生自觉意识,培养自觉行为习惯,社会核心价值观必定会转变为个人的信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挥它真正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金炳华,等编.哲学大辞典(修订本)[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1
[2]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邓若伊,蒋忠波.网络传播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基于五省市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