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阅读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017-01-03施黎艳
施黎艳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家长在开展亲子阅读过程中存在的三大误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亲子阅读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128-01
儿童的早期阅读被誉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近年来,亲子阅读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形式,渐渐成为幼教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话题。
今年6月初,江苏省海门市树勋幼儿园举行了阅读节系列活动。在亲子阅读沙龙中,几位家长都反映自家的孩子对阅读不感兴趣,每天15分钟的亲子阅读仿佛成了彼此的一项任务,甚至是一种负担。家长之间的交流让笔者很困惑:为什么一件有益的事会演变到如此地步?长此以往,亲子阅读会不会成为一种形式?而家长们反映的问题也让笔者察觉到了原因何在。虽然我们开始重视亲子阅读,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家长们对亲子阅读的理解存在着诸多误区,导致实际操作出现偏差,最终效果不佳。
误区一:将幼儿阅读过于目的化,忽视了孩子发展的实际需求
很多家长虽然重视孩子的早期阅读,可他们将亲子阅读理解为一种对书本知识的客观认知,甚至是一种识字认词的手段。他们把成人阅读与幼儿阅读等同起来,忽视了儿童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客观规律。
对策:幼儿早期阅读的目的并不在于单一的知识认知,而在于幼儿自身能力的发展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首先是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通过感知读本中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了解读本内容,逐步完成口语化语言向形象化语言过渡。其次是想象能力的培养。孩子通过听、看、思、说等方式,对书中的故事情节与画面内容展开丰富想象,从中培养将书本内容还原成生活实际的能力。再次,经过长期有效的亲子阅读,孩子能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由阅读向悦读的转变。
误区二:将成人审美观念强加给孩子,忽视了孩子的兴趣
家长们往往从自身审美观念出发为孩子准备一些读物,如《唐诗三百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集》等。这些读物固然有较好的精神养分,但这些读物往往因为文字主导、内容太多、缺乏情节等因素,不为孩子所认可,最终会被孩子束之高阁,甚至成为打击孩子阅读兴趣的“毒物”。
对策:幼儿读物的选择应根据其年龄特征进行。如对于4周岁前的孩子,家长可选择一些色彩鲜艳明快、故事情节较为简单的大开本画册;孩子4周岁后,可逐步选择一些图文并茂、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物类童话故事。当然,家长也可让孩子自己去挑选读物,甚至可以将购书作为对孩子的奖励,让孩子将阅读作为一种胜利的享受。美国图书馆学教师苏珊罗森维格说:“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计划阅读,那注定不会长久。”把阅读的选择权还给孩子,这样更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误区三:家长不了解亲子阅读的方法,忽视了孩子的实际接受能力
有的家长在进行亲子阅读时只读不讲,简单地将读本中的文字阅读一遍,然后放任自流。有的是读后即讲,家长阅读一遍后立即让孩子复述内容;有的是读讲而不想,只是让孩子记住故事情节,而没有引导孩子对图片、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拓展想象。这样的亲子阅读虽有一些效果,但终究不能从根本上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对策:家长需要用科学的亲子阅读方法来提高亲子阅读的实效性。比如可以一边让孩子看图,一边讲述故事内容给孩子听,让孩子通过家长的讲述感知故事情节和绘画构图。然后,再采用家长读前半句、孩子接后半句的方式,完成合作阅读。最后,家长可以让孩子看图片自己尝试讲述故事内容。家长也可以向孩子提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孩子拓展想象。在这过程中,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以鼓励表扬为主。当然,年龄较大的孩子也可以采用置后阅读法。家长先引导孩子根据绘本的图画展开想象、自己构建故事,随后再和孩子一起细致观察图片,一起完善故事情节,最后再进行绘本内容的阅读。这种方法不仅能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还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和自信心。
亲子阅读应该是父母与孩子共同努力进行的一项工作,我们不能忽视其中任何一方的力量。亲子阅读也是家长、孩子、学校通力合作的途径,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应该及时指出家长在亲子阅读中的误区,并予以纠正,让家长和幼儿在融洽和谐的亲情中感受书香,体会成长的快乐,享受生命的美好!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