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看病》的教学回顾与剖析

2017-01-03罗秋兰

广西教育·A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顾剖析

罗秋兰

【摘要】上好略读课文是教师的一个困惑。作者以《学会看病》教学为例,剖析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学会看病》 回顾 剖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A-0088-02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中,略读课文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如何摆正略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成为语文教师的一个困惑。近期,笔者有幸承担一节展示课的教学任务,特地选取了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会看病》,与同行进行研究探讨。现将所感所悟与同仁商榷。

第一步:课前预习

【镜头回放】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课文,自学了生字词,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

生1:我认为“打蔫儿”容易把儿话音读错。

生2:我觉得“按图索骥”这个词比较难读。

师(出示词卡):把同学们提出的容易读错的词各读两遍。

师:课文中你有没有不理解的词?

生3:“艰涩”这个词我有些不理解。

师: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来帮助他一下?

生4:我在词典中查到“艰涩”的意思:①指道路阻滞难行;②指语言艰深难懂;③指艰难,艰苦。

师:在本文指的是什么?(学生答不出来)

师:不理解没关系,我们学到课文中的语句时再来理解这个词。

【剖析】预习是让学生自己摸索、动脑、理解的过程,略读课文更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教师应给学生提出具体的预习要求,如:1.读课文三遍以上,做到熟读。2.自学生字新词,从文中画出生字新词,给生字注音,写出每个生字的音序、音节、部首,组两个词,选两个词语根据上下文进行解释。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查找课文相关资料,了解作者。5.思考课后问题,提出疑问。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进行自学,熟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哪些词的读音、书写、意思是自己已经掌握的,哪些字词还不懂,在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标上了记号,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更能注意那些不大理解的知识,增强了听课的目的性。学生的预习工作做得好,既能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步掌握基本的预习方法,又锻炼自学能力。

第二步:自主批注

【镜头回放】

生1:我认为母亲狠心、冷漠,她逼着生病的儿子独自上医院。

生2:我认为母亲很爱孩子,教子有方,她叫孩子独自上医院看病是为了磨炼儿子。

师:既然同学们对母亲有不同的看法,那我们就仔细读读课文,到书本中找找答案,看看这位母亲到底狠不狠心,她当时是怎么想的。

出示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第20至23自然段,画出描写母亲心理的句子,圈出关键词,多读几遍,感受母亲当时的内心,在句子旁边做批注(不少于两处)。

【剖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思维和情感活动,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画出重点句,圈出关键词,在句子旁记录自己阅读课文时的思考和感受,即指导学生作批注。“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前人读书的经验,教师在教学略读课文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欣赏、评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让学生写阅读批注,能帮助学生走进母亲的内心,实现与母亲的心灵对话,感悟母亲对儿子的担心,对自己的后悔与谴责。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写阅读批注,使学生加深对所读文章的感悟,形成阅读个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第三步:汇报交流

【镜头回放】

师:你还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中读出母亲的后悔?

生1:“出门那一分钟”“世上最狠心”“不但……还……”“雪上加霜”等。

师:你能抓住这些关键词读出母亲的后悔吗?

师:我们继续交流,像刚才抓住关键词来谈谈你做批注的感受。

生2:第22小节写到“时间艰涩地流动着……收缩成一团”,我从“艰涩”“坠入”“沙漏”读出母亲觉得时间很难熬。

生3:我有补充,这句话我从“忐忑不安”“两个小时”“还”“疼痛”读出了母亲对儿子非常担心。

生4:我从第23小节句子“但我还是深深地谴责自己……这一刻,我只要他在我身边”,感受到母亲内心很矛盾,也很自责。

师:同学们,读到这里,我们还能把这位母亲说成是残忍、狠心、冷漠的吗?

【剖析】略读课文应视为提供学生自主阅读实践机会的平台。在略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舞台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拥有思维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各抒己见,交流想法。只有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课堂讨论的作用才得以发挥。在本环节中,学生踊跃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发挥了主体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注重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关键词交流阅读感受,降低课堂交流的难度,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关注多元感悟,渐渐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习惯,使得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在不断的交流尝试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第四步:实践运用

【镜头回放】

师:是的,特别是母亲内心独白的描写非常细致,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在看病的过程中,儿子的内心一定也是不平静的,我们来模仿母亲的内心独白写一写儿子的心理活动。自主选择一个、两个或是三个场景来写。

场景一:母亲要我一个人去医院看病,我……

场景二:我在医院里看到其他孩子有父母陪同,我……

场景三:我终于学会了看病,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我……

【剖析】语文新课程标准将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语文课要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主,力求“一课一得”。我们透过课文一系列母亲的内心独白,感受到了母亲看似言语严厉、冷酷,却深藏一颗温柔、充满母爱的心。由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教学中不可能也不必面面俱到,而应该抓住文中最有特点的表达方法——母亲的内心独白,作为语言训练的重点,让学生从看病前、看病中、看病后这三个场景任选一个或两个,或是三个,仿写儿子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学生交流的写话来看,他们能够走进儿子的内心,并合理地表达出来,使整堂课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教学,利用有效的读写迁移,如句型模仿训练、引导想象练笔、仿写课文中有特点的表达方法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第五步:拓展延伸

【镜头回放】

师:感谢这位用心良苦的母亲,她不仅磨炼了孩子,也让我们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这位母亲就是文中的作者毕淑敏,谁来说说你对她的了解?

生:毕淑敏,国家一级女作家,当了20年医生后开始专业写作,被誉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师:推荐她的两篇文章给同学们——《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是一篇反映天下父母心声的好文章。还有一篇是我们课本后面的选读课文《剥豆》,相信大家读完文章会对毕淑敏这位母亲有更深的认识。大家也可以和父母一起读一读这两篇文章。

作业:随文练笔。以儿子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出儿子看病的过程,要求写出儿子内心的独白。

【剖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文本所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教师应抓住教材与推荐读物的联系点,在学生阅读文章意犹未尽之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作者的其他作品,举一反三,使学生想读、多读,激发学生博读课外佳作的热情与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拓展,教会学生把拓展性阅读当作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阶梯。随文练笔则促进了表达方法的迁移升华,学生通过适当的拓展延伸,进入作品的情境,把作者的言语和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运用能力。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回顾剖析
一元一次方程错解剖析
剖析高考数列创新题
“主谓一致”剖析
“几何图形初步”错解剖析
集合中的错解剖析
一次函数错解剖析
城市可持续交通行为研究述评
贴近实践贴近学生创新方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