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 寻法 表达

2017-01-03曹蕾

教育界·中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感悟表达

曹蕾

【摘 要】语文教学之路有法则可依——课程标准即为法则;有规律可循——语言表达方法即为规律。以“感悟、寻法、表达”为线索,循序渐进,必然对学生的读写能力有所提升。

【关键词】感悟 寻法 表达

春有桃红柳绿,莺飞燕舞;夏有草木葱郁,虫啾蝉鸣;秋有桃李满园,果蔬飘香;冬有风花雪月,天寒地冻。四季交替,生命轮回,一切景语皆情语。当我们面对生活中的一切景语时,是否有表达的欲望,是否会表达,是否能真切的表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表述,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在具体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近期承担主题性阅读的课题研究中,本人就高年级读写教学,从“感悟、寻法、表达”三个层面进行了探究。

一、 感悟

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正如同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因此,作为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领悟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是一项基础性训练。

夏丏尊认为:“对于文字应有灵敏的感觉,即语感。”《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目标上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敏锐的语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条件,是构成语文素养的内核力量。

以诗词教学为例。诗词是直倾诉诸情感,节奏明快,语短意长,易于诵记,使人百读不厌,乃至脍炙人口。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在不同的语调节奏中思考;在吟诵中品味,会自现其义,入情入境,明理言志。诗词教学可以极好地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文字美、意境美以及情感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文字感悟能力。

(一) 品读文字美

诗歌的语言凝练精辟,节奏抑扬顿挫,音律悦耳和谐,准确的朗读,有利于理解古诗含义,体会诗人情感,激发学习兴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诗歌作品,语言风格、语言艺术也各不相同。或优美婉丽,或放纵恣肆,或雍容典雅,或朴素自然。学生多读这类诗歌,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无疑都有直接的促进作用。

(二) 想象意境美

诗歌的画面是很美的,古人的作品几乎都是诗画同现。甚至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面。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出少年王勃眼中那傍晚的长江恢宏的气势,更有那风华少年的意气风发。

(三) 领悟情感美

优秀的诗歌作品一定包含丰富多彩的感情,甚而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等。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悠远的意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培养语感,也有助于学生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与神奇。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我们感受到爱国诗人热切盼望回归故土、祖国统一的情怀。而“初闻涕泪满衣裳”更是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之弦。读“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那恢宏的气势,令人神往。

因此,要满足于学生表达时“一吐而快”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在自身的“语言仓库”内有充足的储备。

二、 寻法

语文教师必须明确两个基本观点:第一,语文是门学科,在教学时,内容不可忽视,而方法尤其应当重视;第二,语文的含义与文学不同,它比文学宽广得多。所以,教语文并不等同于教文学。语文教学有它独当其任的职责,那就是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因此,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语言文字表达的法则,追寻得法的训练方式和途径是提升学生读写能力的关键。

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轮椅上的霍金》教学片断为例,文章运用排比递进的方式,凸显人物特点。

(1) “虽然,他的身体一点也没有离开过轮椅,但是,他的思维却飞出了地球,飞出了太阳系,飞出了银河系,飞到了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深处,飞向了神秘莫测的黑洞。”

——“飞出……飞出……飞出……飞到……飞向”,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来写霍金的思维无限的延伸。

“飞出”后面的顺序能不能颠倒?

——不能,因为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是越来越远的。

这样排比的写法,写出了霍金的思维空间是越来越——大!距离是越来越——远!

(2) “他在大脑中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读着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霍金在轮椅上孜孜不倦地想象着,论证着,计算着。霍金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他看书,如蚕食桑叶一样。

——好一个蚕食桑叶,速度是那样的慢,数量是那样的少啊!3个短语,9个字,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内涵啊!

(3) “他发现了……”“他推论出……”“他还建立了……”内容很复杂,作者却写得过程清晰,节奏明快!为我们介绍了霍金的研究内容。

一系列内容有层次、表达有规律的语句,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方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至关重要的。

三、 表达

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要求有以下描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是一种技术,它用文字表达所积蓄的内容,使它恰到好处,让人有如量倾吐的快感,情感心通的妙趣。因此,学生要达到准确、具体、生动的表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预设和训练。

(一) 选材要恰当

笔者以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人类的老师》为例,作为习作选材的指导。

出示文中列举的六个例子,想想内容,看看表达,体会作者选取材料的意图。教师引导、点拨、发现本文选取事例的方法。

(1) 生活空间不同:天上、水中、陆上;

(2) 活动方式不同:飞、游、跑、跳;

(3) 动静状态不同:有动物、有静物(鸡蛋);

(3) 详略表达不同:三个事例详写,三个事例略写。

——由此发现,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选取材料,做到了不重复,不拖沓,表达清晰。选取材料丰富,表达有侧重,使读者充分地感受到“自然界的种种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

(二) 选题要贴切

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让学生倾吐他们的“积蓄”。教师在习作选题时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预测他们心中已有的积蓄。或者,有意识地创造时机,设计主题活动单元,帮助学生积蓄。一旦学生触及这类题目时,正是他们胸中所积蓄的,表达的欲望被激发起来,习作自然不勉强。

(三) 表达要有法

文字根据语言表达,但并不是直录语言。我们评价某人善于表达,并不是说他花言巧语,只是说他能够把意思表达清楚,整体完美,没有拖沓、重复、脱节、似是而非等问题,一听就懂,甚至印象深刻。

因此,教语文必须要教表达方式。这样,文字的积累感悟与表达方式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习作表达自然得心应手。于是,开口说话,便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提笔写作,便是个“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性”的能手。

语文教学之路有法则可依——课程标准即为法则;有规律可循——语言表达方法即为规律。我们以“感悟、寻法、表达”为线索,循序渐进,必然能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

猜你喜欢

感悟表达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