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主从一日生活活动细节开始

2017-01-03沈丹凤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尝试环节幼儿园

沈丹凤

众所周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通常可划分为若干项内容。即为入园、盥洗、进餐、喝水点心、如厕、户外活动、午睡、离园及集体教学活动。在这些内容中,除集体教育活动之外,我们一般统称日常生活活动。

但教师在带班中,不必要的一刀切集体行动,或多或少的反映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大家排着长长的队伍,等着老师一个个的分发体育器械;午睡过后先穿好衣服的孩子们坐等在床上;点心时,请值日生分发,如谁违反所谓的规则,就得停顿;在组织下一活动前,老师还要求没有声音坐端正,才继续下一环节等习以为常的消极等待,造成幼儿有效活动时间的隐性浪费,自主性不能真正体现。班级老师根据现状进行反思,以《指南》和省幼儿园评估标准为引导依据,尝试调整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细节,下面选择一日生活中典型的生活环节为例加以展开。

一、点心喝水环节的调整

传统的幼儿园点心环节,基本上每次都是一个品种,幼儿想多吃,不行;真吃不完的,就扔掉。如是人手一份,操作起来还比较简单,遇到两人或两人以上一份的,老师还得充当“公证员”。幼儿的整个点心过程完全有由老师把控,幼儿就像被动的还没出窝的小鸟。

从培养幼儿自主性的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在教室合适的地方开辟“点心角”后。把“发”点心改成“幼儿自助点心”。幼儿可以用小用具将点心或水果放在小碟子中,还可以选择大小、数量、品种不一样,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点心品种和数量。遇到点心是多人份的,幼儿自由结伴,一同享用。幼儿从单纯的品尝点心到享受点心的整个过程,使他们的行动更自主,心情更愉悦。还避免了等待现象,使活动环节间衔接更有序。下面以表格的形式加以呈现。(表1)

二、中餐环节的再安排

传统的午餐环节,孩子排排坐等着老师和保育员分发完饭菜,然后老师扯着嗓子叫第一组,第二组……孩子就按组去座位吃饭。在餐前,教师和保育员或值日生要分发餐具、饭菜,帮幼儿穿倒背衣等,教师不停的忙前忙后,总之,包办代替过多。

我们已经意识到:孩子在群体中生活,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环境中。我们从餐前环节下手,模拟“一条龙”快餐取餐环境,尝试餐前自我服务,用领餐的方式,自己取餐就餐。放手让幼儿尝试,使幼儿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感受轻松、自然、愉快的用餐过程。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从自我服务中体验有序意识。下面以对比的方式加以说明。(表2)

三、起床环节的空间统筹

传统的起床方式是等全体幼儿穿好衣服后,老师带队去解小便、洗手、喝水,幼儿由于经过午睡的“养精蓄锐”,老师就像“交警”进行疏导,稍有疏忽,就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况且,起床时教师对幼儿包办得多,如整理衣裤,等待的孩子,不许离位,不许大声说话,这种所谓的“常规”,造成了幼儿心情不愉快,对活动不积极,个性受到了压抑,人际关系得不到发展,自理能力也得不到培养。

我们以《指南》健康领域中指出“创设温馨人际环境,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为指导。将起床环节与后续环节进行融合,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需求,自主选择先后、快慢。使起床、如厕、盥洗、喝水从“集体流水”环节分解成“个体流水”环节,这种空间和时间的立体利用,不但使幼儿和教师都有选择余地,而且让起床和后续环节过渡变得自然温馨。同时还创造机会让孩子去尝试自我服务,尝试在不同情况下与同伴交往,从被动交往到主动交往和善于交往;做他们通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事,体验成功的乐趣,“并积极适应群体生活”[1]。下面以表格的形式来说明。(表3)

优化幼儿一日生活,科学整合一日生活内容,有机组织一日生活,实现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创设自在、自由、自主、自助的和谐温馨环境,减少消极等待。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丰富多彩、合理而有趣的过渡方式,进而无痕迹地将每个生活活动有机连接,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交往,在适应中学适应”[2],促进身心和谐发展,使他们在园的每一天都过的充实而有意义。

参考文献

[1][2]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要点解读[J]2013,(7、8)6页.

猜你喜欢

尝试环节幼儿园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尝试
爱“上”幼儿园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论评标环节的优化与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