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高校非京籍学生留京意愿与满意度调研

2017-01-03封沁含刘媛李立业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封沁含+刘媛+李立业

摘要:教育是立国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汇聚了大批优秀的高等学府。面临就业时,对于非京籍毕业生来说,离开北京还是留在北京,这是个问题。留下,需要面对的是更激烈的竞争、不甚舒适的生活环境;逃离,或许也会失去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大学生是否留京与他们的生理、心理诉求紧密相关。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调查分析了非京籍大学生留京意向及影响非京籍大学生留京的因素。并追踪了部分非京籍毕业生,调查分析了非京籍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及留京就业的满意度。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并由此得出结论:非京籍在校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均对他们选择留京有重要影响。非京籍毕业生更关注自己的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高层次的心理需求。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建议:第一,政府完善就业制度,为非京籍大学生营造良好公平的就业环境。第二,高校加强对非京籍大学生的就业引导,提供更多社会实践的机会。第三,大学生应该不仅关注工资、住房这些基本需求,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心理需求,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就业地点。

关键词:非京籍大学生;留京意愿;影响因素;马斯洛需求理论

一、北京高校非京籍大学生留京意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1、研究背景。

第一,北京高校非京籍毕业生在京就业情况。北京作为首都,是大学生向往的就业城市。可是为数不少的用人单位招人要求必须是北京户口,这就造成了本来非京籍学生考到北京的高校,已经比京籍学生不容易,就业机会却比京籍学生少得多。京籍与非京籍学生就业机会的不均等。除此之外,家庭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成本、户籍问题等都是毕业生选离京”的重要原因。

然而,在日渐收紧的落户政策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当下,北京仍是非京籍大学生选择奋斗打拼的热点地区。北京市教委发布的《2014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0月31日,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已就业人数为168241人,其中,北京生源为57159人,京外生源为111082人。京外生源中,50623人在北京就业,占非京籍生源的45.6%。

很多非京籍大学生还是像怀揣着大城市梦想,坚守在北京就业。北京作为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更多的娱乐设施和人脉,更为健全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

2、研究意义。

第一,一线城市毕业生就业问题与人才逆流现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一线大城市的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由于竞争激烈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加之二、三线城市的迅速发展,大城市开始出现人才流失的现象。数年前,在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就已经出现了人才逆流现象,并且对该现象的有了较为成熟且全面的研究。

近年来在我国的一些大城市也开始出现了人才逆流现象,“逃离北上广”更是成为一种趋势,因此,研究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及其趋势对人才逆流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非京籍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调查他们的留京就业意愿也有重要意义。因此通过调查研究,分析非京籍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他们对于未来发展的相关诉求,寻求相关途径对他们进行有效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调研目的: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近5年非京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及其趋势发展的研究分析,旨在:①深入了解我校非京籍在校生的就业意向和留京意愿;追踪非京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满意度;为工大学子将来的就业提供一些真实数据参考。了解北京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规律和趋势,给北京高校非京籍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提供依据,给有留京意愿的非京籍在校生提供参考。②为政府决策部门以及北京地区各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与决策参考。③为北京地区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促进北京地区发展的活性化、增强北京的首都区域优势提供一定参考。

二、调查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1、问卷调查与设计、总体及取样介绍。问卷的设计是基于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科学的理论之一,具有一定的研究参考意义。问卷设计的问题旨在调查这五个需求对北京工业大学非京籍在校生留校意愿的影响,非京籍毕业生在这五个需求层次的满意度。

本问卷设计分为两部分:一是非京籍在校生留京意愿,二是近五年内非京籍毕业生毕业流向及留京就业满意度。?

本调研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我们调查的人群为北京工业大学在校生及部分非京籍毕业生。采用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样本数量合理,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问卷发放与回收统计情况。本次问卷调查时间从2015-6-21开始,到2016-3-28截止。共收到411份有效调查问卷。样本数量为411人。

样本的分布情况如下:

样本性别构成为:女性207人,男性204人,总人数411人。

2、样本故乡地区构成情况:

本次问卷的填写126人来自北京,非京籍人数为286。样本分散来自东部、西部、南部、北部地区。

3、身份构成情况:

本次问卷调查对象411人里,361人为在校大学生,50人为毕业生。

三、北京工业大学在校生就业留京意愿的数据分析

1、北京工业大学在校生留京意愿情况:

根据问卷显示,在校生中有留京意愿的学生为239,约占总人数的66%。其中,留京意愿强烈的有83人,约占总人数的23%。另有约16%的学生不愿意留在北京希望到其他城市。约1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或没有考虑过该问题。

2、选择留京影响因素。在“哪些个人因素会让您选择留在北京?”的问题中,个人发展机会更多(65.68%)社交机会、朋友圈、人脉广(63.04%),北京城市发达、文娱生活丰富(53.14%),社会保障和福利更加完善(50.83%),工资待遇较好(49.5%)占了较大比例。

在给出的8个留京原因中,更多的个人发展机会是多数在校生选择留京的首要原因,另外,拓展人脉,完善的社会保障福利,丰富的文娱生活以及较好的工资待遇也是大家选择留京的几大原因。

为下一代的教育考虑,留在北京让我和家人觉得自豪,大学期间已经习惯北京生活也分别占了28.38%,12.87%,10.23%。3、留京职业选择情况:

4、留京工作的预期收入情况:

根据调查结果,约82%的在校生对于留京工作的收入预期都在五千元以上,有22.7%的在校生对于留京工作预期收入在一万元以上。

5、不想留京原因的情况:从统计数据看,在校生不想留京的首要原因是住房问题。82.7%的学生认为北京住房压力大,房价高。其次,约65.5%的学生拒绝留京的原因是因为环境因素,包括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另外,分别由32.7%的学生选择不在北京工作是由于家人、朋友在京外的原因以及无法解决北京市户口的问题。少数人选择京外工作是由于个人原因。

6、留京因素影响程度。对于在校生留京意愿影响因素中,有很大影响的前四位是北京的住房条件和房价、工资与待遇、职业晋升与个人发展机会和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有一定影响的前四位是家人朋友的支持认可、社交圈子与文娱机会、北京社会保障福利、北京就业环境和相对公平以及北京的交通状况。

41%的学生认为北京的环境状况对于留京意愿有一定影响,约15%的学生认为环境状况有很大影响。对于北京的交通状况,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该因素对于他们留京选择方面有影响。约78%的学生认为北京的住房条件和房价对于他们的选择有影响,其中,约44.6%的学生认为住房对于留京选择有很大影响。约70%的学生因为社会保障与福利对于留京选择有影响。同样的,对于北京就业环境与相对公平这一选项,约70%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其中,46%的学生认为有一定影响,24.3%的学生认为有很大影响。

在我们列出的15项选择中,有13项的填写情况与上面所罗列的数据相同。而有两项结果与之不同。在能否解决北京户口这一问题上,约50%的学生认为会影响选择,而另约50%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而另一项则是身边同学留京情况对于自己的影响,只有约46%的学生认为有影响,多数学生认为无所谓或没有影响。

四、关于北京工业非京籍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数据分析

1、非京籍毕业生就业地点情况:

在我们调查的五十位非京籍毕业生中,三十位毕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工作,七位回到家乡工作,八位在除北京外的一线城市发展,五位在其他二三线城市工作。

2、非京籍毕业生收入情况。

在五十位受访者中,44%的毕业生收入在3000-5000之间,收入在5000-8000区间,以及8000-10000区间的毕业生各占12%。另外,14%的毕业生月收入达一万以上。然后,还有18%的毕业生毕业后月收入不足三千元。

3、非京籍毕业生工作享有的社会福利状况:

此题为多选题,由结果看来,医疗保险是毕业生工作后享有率最高的福利,其次是养老保险,工伤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由此可见,毕业生就业时公司提供的福利还是比较完善的。

4、满意度调查。由此图看出,毕业生满意度为五分的因素,排在前五的是家人朋友的认可,恋人和重要的人的认可度,社交圈子与文娱机会以及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毕业生满意度为四分的因素前五位是工资与待遇、家人朋友的认可度、职业声望社会的尊重程度、恋人或重要的人的认可度以及环境状况。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非京籍在校生就业意愿就留京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非京籍在校生就业的意愿大部分还是趋向于留京工作,而留京意愿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生存需求。有的大学生经济困难,对他们而言,需求层次可能就是生存问题。例如:生存压力、住房问题、交通、环境等。大部分学生会考虑到房价、交通等多方因素。北京的高房价和住房紧张是大学生不能承受之重。环境污染尤其成为北京亟待解决的问题。

2、安全需求。大学生们很关心所要从事的岗位的福利待遇及今后的养老等问题。这就是安全层次的需求。北京社会保障福利、北京就业环境和相对公平对非京籍在校生有较大吸引力。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归宿感的需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加深社会化,对友谊、爱情等有强烈的渴求。在我们所罗列的十五项因素中,身边同学留京情况对于非京籍大学生的影响占较大比例。家人朋友的认可,恋人和重要的人在京也使非京籍大学生选择留京。

4、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关心的是与自己的个人才能与雄心壮志相匹配的成就、地位和晋升机会。

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他们并不在乎眼前的所谓的收入、待遇、工作地点等,甚至都不在乎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地位、名声和晋升机会,最在乎的是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即是否有机会将自己的潜能、才华与社会的需要最大限度结合在一起。

在关于“你对非京籍在校生将来的就业有什么建议?”的问题中,近五年的毕业生给出的建议很多。部分毕业生对非京籍在校生提出“离京返乡就业”、“没必要特意留京,回去发展空间未必小”;更多的是对毕业生“根据自身想法考虑是否留京”、“自己把握人生”的建议。在关于“非京籍在校生希望在将来的就业上获得哪些帮助?”的问题中,在校生给出了以下答案:①学校方面:提供就业指导,更多的就业培训、社会实践学习机会;更多的给予大学生创业帮助。②政府方面:提供就业信息、大学生住房信息,非京籍毕业生留京条件的说明,提高非京籍招收录用比例。对于户口,出台更人性的政策,给予优秀毕业生就业落户机会。

作者认为,是否选择留京工作,没有绝对的对错。非京籍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国家大,人口多,京籍学生高考、就业占优势是多年形成的问题。同时,大学生要正视现实,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升自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对于企业,用人也不会千篇一律,会有不同的岗位和需求,非京籍的大学生很可能会有比京籍大学生更多的优势,比如更强的进取心、更能吃苦,这些是企业欣赏的优秀品质。另外,人的发展不见得要在大城市,中小城市一样是广阔的天地,不一定所有人都要做白领,只有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踏实肯干,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肯吃苦的优秀大学生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在是否留京就业的问题上,非京籍大学生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是按照望或“随大流”盲目追逐大城市。合理选择就业地点,符合自己的实际诉求,提高就业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谢灵芝.幸福与超越—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谈起[J].成都大学学报,2008,(5).

[2] 杨守建.改革开放与青年理想[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

[3] 傅宝英.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对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影响[J].教育与现代化,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