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题解与佳作展评
2017-01-03冯汝汉潘军芳
冯汝汉+潘军芳
【真题回放】
题目一:
请以“读书 实践 收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要 求:
(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写作点拨】
2016年北京中考作文与前两年一样,仍然是由“情境写作”与“大作文”两部分组成,但每一板块都有两个题目供学生选择。四个写作命题情境的创设,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宽泛的选择空间,更易于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让不同类型的学生更好地展示个性化的写作才华。
写好“大作文”第一题“读书 实践 收获”,需着重注意以下五点:
其一、审题求严,理解三者关系。
这是一道条件式关系型作文题,尽管三者关系比较直白,但把握不好还是有偏题跑题的可能。 审题时,要从不同层面解读“读书 实践 收获”这三个要素,要辨清三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条件与结果,只有认真“读书”,坚持“实践”,才能“收获”。关系辨明了,选材就有了方向,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其二、选材求新,凸显三者关系。
这道题的选材空间很大,考生可以从自己的爱好、生活和学习等角度加以展开。不过,要在选材上出彩,必须准确理解“读书”。乍看“读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选材似乎很容易,但想获高分必须尽量避免中考范围的名著,同时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书,或选择文学性的书来写,或选择自然科学类的书来写。切忌:选择“读书”的随意性就有可能埋下题材平庸的隐形炸弹。就“实践”而言,可以是家庭、学校、街道、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选择自己真正地融入生活,做生活主人的事来写。所谓“收获”,即得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要求考生不仅要多看多参与,更要多思多想多总结。总之,一定要根据自身实际,选取那种自己最熟知、最易驾驭、最有把握、最有话可说的“读书 实践 收获”密切联系的事来写。
其三、结构求巧,表现三者关系。
构思时,可以运用“镜头剪接法”,或纵向排列组合,即以时间为序展开镜头,用“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表示;或用简明醒目的小标题,对各部分内容进行简要概括;还可以采用段落排比、小段剪辑、反复穿插、散点铺排等形式来构思,对材料进行巧妙组接。在写法上,一要紧扣“读”与“践”,并佐之心理描写手法来表现亲身经历的读书生活;二要文中多处点题,用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其四、语言求活,包装三者关系。
写这道题,特别要注意语言精美鲜活、出彩出新,让语言插上翅膀,带着阅卷老师飞翔。或清淡朴实,或清新自然,或饱含激情,或深沉委婉,或幽默诙谐,或弥漫浓郁的书卷气,或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等。用个性化语言来包装“读书 实践 收获”,让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给读者同样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五、形式求稳,展示三者关系。
要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稳打稳扎。假如写记叙类文章,就得先将关系具体化,再将具体化的关系化为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进行描述,并注重以心理、细节传情。假如写议论文,可把具体化的关系作为论点展开论证,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结构模式,并注意论证的层次,切忌平面化展开。总之,不管选用什么文体来写,行文时都必须努力突出选定的文体特征。切勿头脑发热而擅用不熟悉的文体来写,进入文体“四不像”的不伦不类之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