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懂名师教学中的“真”与“美”

2017-01-03王喜清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名师美的特色

王喜清

【摘 要】透过名师“独特”“高超”和“奇妙”的教学,会看到名师教学中含有朴素的“真”与“美”。学习名师的教学,不能仅仅关注名师教学的一招一式,而要关注名师教学的“真”与“美”。

【关键词】真 美 情境教学

我们大家都喜欢观看名师精彩的课堂教学,对名师的美的教学赞叹不已,极力想将名师“独特”“高超”和“奇妙”的教学方法学到手。名师的教学精彩仅仅是方法上的“独特”“高超”和“奇妙”吗?其实透过名师教学的外在形式,我们会看到内在更多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地方。笔者关注的是其中的一点:名师美的教学的精彩很多体现在“真”上。透过名师教学外在形式,我们会看到,名师的教学从“真”出发,创设了美的学习情境。 我们先从“欣赏名师教学‘真与 ‘美的效应”谈起。

【名师案例呈现】

案例1:张齐华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

其实学习字母表示数之前,学生经验中已经潜含了字母表示数的思想,如运算律是用字母表达的,一些公式是用字母表达的,只不过这思想是在无意识中隐藏。张齐华老师先来个反面挑战,让学生用3+4=4+3表示加法交换律。凭经验,学生立刻回答不行,理由是:因具体数字不代表任何数,要用“a+b=b+a”表示。此时假命题“加法交换律用3+4=4+3表示”与学生以往潜含的真命题“加法交换律要用a+b=b+a表示”产生矛盾。在“真”与“假”碰撞中,学生以往还没十分明确认识的“a+b=b+a的本质意义”则凸显了:啊!原来字母有“代表任意数”这个意义啊!新旧知识的链接,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了。学生感悟到的,是自己的心中发出的深刻认识。此时学生的认识中,伴随了强烈的“情”。 “情”和“真”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价值的认识,于是美感产生了。此时名师的教学精彩呈现了。

案例2:朱国荣老师的“圆的复习”

复习该从什么入手呢?朱国荣老师首先想到了“真”,小学生喜欢在活动中学习。朱国荣老师先给出一个圆,问学生:如果让你介绍这是一个怎样的圆,你该量什么?算什么?这激起了学生的情趣,学生学习已经真正发生了。学生亲自经历操作体验后,自主回答了圆的直径、半径、相关数学史、π、面积……这里教师以问题为线索将圆的知识串联起来,使学生真正在自主活动中积极回顾知识。此时学生通过联想得出的网络图,是来自自己认知结构下的思考,是按自己真实的个性化的理解建构的“真”。事实联想是大脑构建层次网络模型和激活扩散模型必要的心理活动;由一点出发,通过多向联想,能接通知识间的各个连线,由此扩散到我们所要复习的知识点,合成知识结构图,此时的建构真正发生了。学生自身大脑中的知识网络本来就是通过这样的过程建立的。 复习课中,让每名学生独立建构出知识网络图,是比较难的。本课教师让每名学生都谈自己的联想,树形图将大家的成果糅合在一起,通过集中大家的智慧完成网络图建构,这符合现实的“真”。树形图将学生富有规律的思维形象地呈现出来,体现了“美”。本课是“以真激情”“以真激思”,凸显了名师的教学特色。

案例3:俞正强老师的“植树问题”

从表面看,这一课似乎没什么惊天动地的特色,和我们平常的教学差不多,太朴素了。然而正是如此,才体现了“真”与“美”。教学开始,教师给出了两个问题:

1.20米,5米种一棵,共种几课?

2.20米,5米分段,共分几段?

第二题是道封闭题。学生很快列式算出:20÷5=4。教师追根问底,学生说出自己的依据是“平均分”,体现了“ 真”。因为其一,学生说出了原理,教师了解了学生大脑真实的思考;其二,教师由此读懂了学生心理,为后续教学策略的选择,积淀了心理的“底”。

第一题是道开放性问题。学生的回答是:你没有说“一头种一头不种”,你也没有说“两头都不种”,也没说“头和尾都种”;有的学生说“该题没法做,因为这三种选哪种做,题没说清楚”;有的还说“用除法就行”……学生面对开放性问题,真实思考暴露给教师了,体现了“真”。

教师然后问学生“学习过植树问题没有。一些学生回答“在数学奥林匹克班学习过”,并回答出了“头尾都不种减1,头种尾不种不加不减,头尾都种加1,环形不加不减”。教师问“有多少同学学过植树问题,学过的同学举手”。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他们都在数学奥林匹克班学习过)。教师将学生回答的4种类型写在黑板上。在这段教学中,其一,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其二,让学生回忆旧知识,为解答新问题提供必要的心理准备;其三,教师由此在思考:面对学生都学习过了植树问题,那么我今天的教学该讲什么“真”?

接着教师让学生暂时不要想前面的4种类型,将这些忘掉。并说,不要做题了,我现在就给你一条20米长的路,每5米放一棵,你还会放吗?此时教师面对已经学过植树问题的学生,给出了富有真实性意义、体现开放性活动的新问题,学生开始进入了新的探讨活动。活动中,教师时刻提醒学生忘掉以往记忆的“4种条条框框”,是防止学生在对开放性问题的分析中机械套模式。在后来的各个讨论中,教师时刻让学生开放性想象工人植树时树的放法,并说出运算的道理。这是使学生进入模拟生活的情境,产生意义的情境性学习,以便能学懂,在“懂”中构建数学模型,体验数学的价值,“真”“ 美”……名师的精彩接连不断出现。

【思考】

一、何为“真与美的教学”

至此,大家可能要问:“情境性教学”的“真”到底是何意?什么是“真与美的教学”? “情境性教学”蕴含了建构主义教与学的思想。郑毓信教授在剖析建构主义学习观时指出:只要学习发生之处,我们就可以认为学习是真实的、情境性的、有意义的。可见,这里的“真”就是学生“真正投入学习”,即真正进入学习情境。数学教与学中,情境性教学大多是真、善、美融合的教学。体现了知识的客观性、数学本质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适合了客观的学生,则为“真”;体现了数学知识的意义和价值,则为“善”;真与善中所含的美感因素得到显现,则为“美”。真、善、美,“真”排第一。想让你的教学情境体现美,往往先要体现“真”。因为符合现实客观规律的事物,人们才会肯定它,才有可能对它产生美的感受。笔者认为,“真与美的教学”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你的教学方法符合你的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与学生认知心理能真正相融,学生能真正学懂学好;第二,你的教学模式体现认知规律,学生能由此进入学习情境;第三,你的教学形式与学生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协调,学生体验到知识美和教学的艺术美,进而充分调动学生认知与非认知因素,使学生能积极投入学习活动。可见,“真与美的教学”体现了教学方法模式预设和生态课堂的恰当融合。上述三位名师教学的“真”,使学生在情境中看到了知识的规律美,凸显了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美的教学情境诱发了学生的美感,美的教学在自然中生成了。一个学生的身心不能真正投入课堂,学生学习难在情境中真正发生。同样,情境美的课堂能促进学生真正进入学习与思考。名师教学极其关注创建与学生心理及思维规律和谐的课堂,以此打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兴趣,诱发学生价值观,启迪学生思维,激起学生从心灵出发进行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在情境中真正发生。

二、情、真与名师教学艺术的特色

情境第一个字是“情”,而“情”的功能和“真”紧密相连。“真”才有望 “学懂”,“ 懂”则生“情”,情真意切,“情真”才能换来“意切”。 在情真意切下,美的教学情境才有可能产生。美的教学情境一旦产生,即便这节课结束了,学生也会感到美的余味未尽。从某一角度讲,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常常是以各种手法去体现“真”。比如,用有宽度的线这形象性艺术手法去表示根本没有宽度的线段,却能将线段的真实的本质特征揭示得淋漓尽致。又如,在教学“可能性”的转盘游戏中,故意将转盘画得很大,而将转动盘的人画得渺小,这夸张的艺术手法却真正凸显了转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名师课堂教学的魅力,大多来自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而教学艺术的产生,来自教师艺术的灵感,灵感导致真情输出,“真与美”的效应往往就产生了。

名师的教学设计,绝不是刻意思考“形式上如何取得‘惊奇”,而是实实在在地、朴素地思考“如何使面前的学生学懂学好”。为此,名师大多都在“真”与“美”上下功夫。首先要熟悉或推测陌生的学生群体的真实情况,思考“运用什么教学策略使学生学习真正发生”;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去读懂学生,调整教学策略,而不是单单追求新颖和特色。什么是特色?从某一角度讲,你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学习规律,适合了你的特定学生群体的认知心理,产生非常理想和精彩的教学效果,听课者会为此而赞美,这就是你的教学特色的源泉。奇特源于“真”和“美”,而并非“教学美”源于“教学形式的奇特”。名师们教学的亮点,主要就体现在“真”和“美”上。事实上有意义的“特色”和“精彩”不是离开真实的学生硬性构想出来的,而是在体现“真”的教学中自然生成的。正是由于名师的教学方法真正符合课堂特定的学生认知和非认知规律了,他教学的特色也就出现了,他高于其他人之处的亮点也就展现了。

三、我们该如何学习名师的教学

名师的精彩教学,对你的教学来说,会有正迁移,也会有负迁移。一些教师总喜欢看名师教学的一招一式,没弄清背后的学习原理,就凭感觉将名师的美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结果往往产生负迁移,效果反而不美,反倒不如用自己原来的方法了。为什么?你没针对你的学生真实情况依学习原理去运用,没体现“真”。

你越盲目追求“特色”,往往就越远离真实的学生。给教学披上华丽形式的外衣,却不一定符合你真实的学生。其实名师用的方法都是朴实的,没什么所谓的神一般“奇特”,正是由于“朴实”和“真”,真正符合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真学会了,名师的教学才产生“精彩”。名师精彩的教学方法正是在寻求“真”中找到的。假如名师的教学仅仅是外在形式上有特色,而在课堂后的检测考卷中,学生连最简单的基本知识都答不好,那就谈不上“真”,更谈不上“美”。我们的教学,若离开“真实的学生”去片面追求什么“教学特色”,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现实的课程、现实的学生、现实的课堂和体现“真”的学习规律。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遵循“真”这个理念,不去刻意追求特色而硬套名师的教学方法,而是实实在在地去思考学习规律,去思考教材,去思考你自己的学生,去思考恰当运用名师的教学方法和你以往的朴素的教学方法,何愁没有“奇”“妙”和“精彩”?

参考文献:

[1]郑毓信,建构主义之慎思[J].数学通报,2004(9).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教育研究院 215004)

猜你喜欢

名师美的特色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打破平衡
浅议"名师"
美的校 美的人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名师读意林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