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看

2017-01-03龙应台

课外语文·中 2016年12期
关键词:欧洲人龙应台田埂

好友从贵州考察回来,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这一幕:他看见数十农人耕种,另外有数十农人蹲在田埂上看这数十人耕种,从日出,到日落,日复一日。学者受不了了——难道一批人工作,需要另一批人监督?他跑到田边去问那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蹲着的人仍旧蹲着,抽着烟,眼睛仍旧蒙蒙地看着田里,用浓重的乡音说:“就是看呀。”

“为什么看呢?”

“没事干啊!”

学者明白了。一亩地,那几个人也就够了,其他的人真的没活可干,就到那田埂上,蹲着,可能潜意识里也是一种“同舟共济”的表达吧。

蹲着的人们这回转过头来,奇怪地看着他,然后问他为何发此问。

香港来的学者倒愣住了。他要怎么回答呢?说,因为蹲在田埂上什么也不做,是一种浪费?说,“没事干”是——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因为在香港或台湾或新加坡或美国,每个人一辈子都在努力干事,“没事干”是件……是件可怕的事。

他要怎么说呢?

于是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地点是非洲。一个为红十字会工作的欧洲人到了非洲某国,每天起床还是维持他的运动习惯:慢跑。

他一面跑,一面发现,一个当地人跑过来,跟着他跑,十分关切地问他:“出了什么事?”

欧洲人边喘息边说:“没出事。”

非洲人万分惊讶地说:“没出事?没出事为什么要跑?”

这个欧洲人愣住了。他要怎么解释?因为他总是坐在开着冷气或暖气的办公室里头一个开着的电脑前面,他的皮肤很少被阳光照到,他的手很嫩、肩膀很僵硬、腰很酸,因为没有身体的劳动,因此他必须依靠“跑步”来强制他的肌肉运动?他是不是要进一步解释,欧洲人和非洲人,因为都市化的程度不同,所以生活形态不同,所以“跑步”这个东西,呃……不是因为“出了事”。

好友在说贵州人蹲一整天没事干,就是抽着烟望向漠漠的田地时,我发现自己的灵魂悠然走神,竟然叹息起来,说:“就是蹲在田埂上看田,唉,真好。”

我知道,我在向往一个境界。

慢的境界。

和华飞(龙应台儿子)走东南亚十五天,出发前就做好了心理调适:慢。

当你到了码头,没有一个办公室贴着时刻表,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用权威的声音告诉你几点可以到达终点,你就上船,然后就找一条看起来最舒服的板凳坐下来,带着从此在此一生一世的心情。你发现你根本不去想何时抵达,连念头都没有。你看那流动的河,静默却显然又隐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你看那沙滩上晒太阳的灰色的水牛,你看孩子们从山坡上奔下来,你看阳光在芦苇头上刷出一丝一丝的金线,你看一个漩涡的条纹,一条一条地数……

从琅勃拉邦(老挝的佛教中心)到吴哥窟(柬埔寨旅游胜地)的飞机,突然说延误三个小时,人们连动都不动一下。因为预期就是这样,于是你闲适地把机场商店从头到尾看一遍,把每一个金属大象,每一盒香料,每一串项链,每一条丝巾,都拿到手上,看它、触它、嗅它、感觉它。反正就是这样,时间怎么流都可以。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

我想有一个家,家前有土,土上可种植丝瓜,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我就坐在那黄泥土地上,看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慢看……

(选自《目送》,三联书店出版)

赏析

“没事干”,在如今这个如陀螺般旋转的社会里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从小吃着励志故事长大,胃里填满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这样让人神经高度紧绷的名言警句,我们深谙“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生命是一条奔腾的河流,每一秒的停息都是一种浪费,在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支配下,“快”是人类无可奈何的宿命。“快”固然无可厚非,但因“快”而一味否定“慢”难免有失偏颇,甚至可能得不偿失。生活固然需要使命感,需要认真,需要积极进取,但是,有时候我们也不妨试试“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随性,因为“任何一个时刻,任何一个地方,都是安身立命的好时刻,好地方”。放慢脚步吧,生命如果原本短暂,何不慢看欣赏?

以景作结可以为文章营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以景作结,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也属于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指的是诗歌在议论或者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诗作,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传的思想内涵,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使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从而使读者感到余韵无穷,意犹未尽,并进一步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虽然以景结情的手法在诗歌中运用更多,但在写文章的时候也不妨借鉴一二。龙应台在这篇《慢看》的结尾就借助想象,描写家中种植丝瓜慢看的场景,“丝瓜沿竿而爬,迎光开出巨朵黄花”“花谢结果,累累棚上”“丝瓜身上一粒粒突起的青色疙瘩”三个画面的粗线条勾勒,渲染出闲适、温暖、美好的氛围,使读者也一起陷入到“慢看”的憧憬之中。实际上,这种手法在龙应台很多散文中都有运用,有心的同学不妨选择几篇来研读揣摩,也可以在记叙文或散文写作中尝试一下这种写法。

(唐惠忠)

猜你喜欢

欧洲人龙应台田埂
田埂的底色
田埂上的稻草人
有价值的善良
龙应台被儿子教育
比例原则在欧洲人权法院诽谤判例中的适用
商标权属于人权?——从欧洲人权法院判例谈起
《银色仙人掌》
漆与艺——一种欧洲人的视角
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