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影汇 边缘岛屿

2017-01-03李威仪

数码摄影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博爱物件策展

在集美·阿尔勒的主体展览中,“亚洲影汇”这一关注亚洲社会的影像板块格外引人注意,板块由四个展览构成,分别由中国香港策展人秦伟、中国台湾策展人李威仪、日本策展人后藤繁雄、中国大陆策展人颜长江共同策划。其中关注台湾社会人文的展览“边缘岛屿”以多元的角度、深刻的观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当下台湾的社会切片。

多重殖民的历史结构为当代中国台湾带来了主体/边陲的恒久课题,在历史叙事板块不断运动推挤下,建构了这座岛屿对应世界距离的边界坐标,边缘与遗落同时成为台湾社会具有反身性的集体意识与焦虑。本展邀集台湾5位艺术家作品,试图从历史、社会、空间与视觉的切点,思索边缘性的各种状态与意义。 高俊宏以与其生命相连的台湾一处老旧市场“博爱”的隐喻出发,游走在工厂、矿场与监狱等众多边缘地带里,直视现代社会无所回避的失落结构。刘芸怡的 《遗落之岛》记录金门岛上历经殖民与战火的洋楼建筑废墟,在时代轨迹中寻索破败的幽暗记忆。曹良宾的《忠烈计划》 踏察全台湾前身为日本神社的忠烈祠,探看历史空间场域的吊诡关系。张卉欣的影像装置《看不见的东西》则捕捉颓圮边沿的日常场景并挖空照片截去影像的焦点,质问潜伏于观看意识里中心化的视线逻辑。陈以轩的《静物研究II:岛民》透过都市陆桥下游民散落的家居物件与人工修筑的假石景观,对应以房地产广告文案改造而成的“诗句”,形成边缘地景的一则岛屿寓言。

高俊宏的《博爱》首先指涉一个实存空间,一个因为中心空洞化而“位移”的老旧博爱市场 ;但其也隐喻了城市边缘众多的滞后地带, 这些空间住满了失去时间感的人们,也存在着关于现代社会种种疾病的隐喻:失智、躁郁、忧郁症、帕金森氏症、自卑、反社会、边缘型人格等。《博爱》一作试图从隐喻的角度,连结工厂、矿场、监狱等社会场景,一如哈耶克之作《通往奴役之路》嘲讽地指出,一个奴役于现代性的疾病隐喻中心。

刘芸怡的《遗落之岛》暗指金门这座岛屿,岛上特殊的军事遗迹和景观因而被完整保留至今,成为过往战乱历史的见证。 在金门岛上共计有100多栋洋楼,这些破败倾颓的洋楼作为战争历史的隐喻和承载物,反映不断颠沛流离的精神和动荡的政权更迭,犹如被时代所遗忘的无名纪念碑,将时空封存在这些已无人栖居的建筑当中。 在这些空无、被封闭的废弃空间当中,其隐藏的过往,一直是我所感兴趣的。那些不可见的历史空缺,成为想象发酵的场所。用个人的觉察和感知去填补空缺,藉由影像创作的过程穿凿微小的罅隙,得以让想象和意义流动于空间界限内外、可见与不可见之间。

延续前作《静物研究》对于垃圾与环境异物的摄影探查,陈以轩的新作《静物研究II:岛民》将进一步聚焦在市民大道陆桥下的游民家居物件。岛上的“市民”们在面对公权力的间歇清扫下,带著各式“物件”做暂时性的家居占领, 流离居所于桥下的三不管地带,并与陆桥周边各式的房地产广告文宣共处。房产也被称为“物件”。 收集这些房产“物件”的文案,抹除案名地点等销售元素后选粹成诗。捡拾到的诗句中描绘着美好家居的模组化倡议(广告诉求),更是市民对家居的集体想望(消费者需求)。透过桥下各种“物件”的采集与拍摄,作者感兴趣的是人在公私领域分界上的居处,以及自然与文明的交互占领、消长、最终被抹除,抹除即占领。

曹良宾以《忠烈计划》回顾过去,台湾历经荷西、明郑、清领、日治、国民政府等历史时期,不同的政治实体在岛屿上兴替,留下了或多或少的治理痕迹。此一拍摄计划主要记录前身为日本神社的忠烈祠,试图凸显场域里死者与生者、神圣与凡俗、国族历史与身份认同之间的冲突。据以探讨台湾人与忠烈祠的错综关系,以及身为台湾人的现代意义。

张卉欣的装置作品《看不见的东西》更富有哲学属性和个人思考。她认为由于某种原因一切都变成一种隐喻。 机运,闪光,断裂,物,取与舍,在什么之下影像,取与舍,物,一半的另外一半事物的阴影,衰退,疲乏,剔除,掩盖。这些关键词构成了她的装置影像。

猜你喜欢

博爱物件策展
打开话匣子的好物件
老物件
旧元素,新物件
关于策展
互动体验营“博爱星” 周键文
以爱博爱 倾我所有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博爱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