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弗兰克之后的摄影》

2017-01-03刘张铂泷

数码摄影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夫特影集弗兰克

刘张铂泷

罗伯特·弗兰克是摄影史永远无法绕开的节点。他是美国式公路摄影的代表,“快照美学”的鼻祖,也是美国引领摄影话语权的开端。不过弗兰克并不是美国人,而他的那本摄影集《美国人》最早也并不是在美国出版的。分析弗兰克的作品及其产生的影响的专著不计其数,但这本并不是其中之一。《弗兰克之后的摄影》的重点在于描绘20世纪50年代至今摄影发展的图景,而这一发展的起点则是弗兰克。

刚刚取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美国正处于全球经济的制高点,经济的繁荣自然带来文化的蓬勃发展。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末,1940年,MoMA正式成立了自己的摄影部。战争期间的MoMA一度成为国家宣传机器的代言人,随着战争的结束,MoMA的重心开始回归,而它也成为了美国与欧洲争夺艺术话语权的重要阵地。1962年,约翰·沙考斯基接手MoMA摄影部主任。他以格林伯格式的现代主义理论成功奠定了作为一种艺术媒介的摄影的地位。而他也将李·弗里德兰德,盖瑞·温诺格兰德,戴安·阿勃斯等一批继弗兰克之后的“新纪实”风格的摄影师推到了艺术界的前台。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码技术的成熟,艺术品市场的兴起,作为当代艺术的摄影也逐渐成为人们口中经常谈起的话题。

而这一切正是在弗兰克的《美国人》出版之后所发生的。并不是说这本影集触发了此后的一切,而是恰恰在那个时间点,这本影集诞生了,于是当我们回望历史时,它就成为了无法绕过的节点。不过,我们应当关注的并不是这一个点,而是在这之后摄影发展的脉络以及与摄影创作相关的各个领域,比如发表,出版,销售,收藏,等等。无论对于哪一种艺术媒介来说,创作都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它一定是发生在某个语境之内的。带着语境去观察才能有更好的理解。这本书提供的正是这样的视角。

作者菲利普·盖夫特曾在《纽约时报》工作超过15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图片编辑。书中的文章多数来自他为《纽约时报》撰写的专栏,包括书评,展评,甚至是讣告。盖夫特首先从“纪录”这一主题入手,探讨“摄影作为对客观世界的证明”,以及纪录这一概念如何被作为“判定这种媒介是否是艺术创作实践的基础。”在接下来的一章中,他进而讨论“摆布的纪录”。从纪录到摆布的纪录是摄影向艺术跨出的一大步,摄影师不再默认照片的真实性,反而开始质疑照片再现现实的能力,以及“它作为构建社会现实的角色,它作为艺术形式的合法性”。无论对于以摄影为生的专业人员,摄影爱好者,还是职业艺术家,摄影都已经不再是按下快门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作者在这两章中为我们揭示了摄影背后运作的方式以及由它引起的各种社会现象。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摄影,从而让其更好地为己所用。

猜你喜欢

夫特影集弗兰克
弗兰克·盖里——建筑界的“毕加索”
2021年正阳县“沃夫特”复合肥在夏花生上的肥效示范
打破僵局
弗兰克先生是个女的
影集里的故事
作家影集
喜欢“懒人”的老板
想进监狱的蒙弗兰克
老包种甘蔗就靠这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