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浅析

2017-01-03裴秀英

未来英才 2016年20期
关键词:情境小学数学方法

裴秀英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大力实施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而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我们教师只有不断改变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总结与反思,才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情境

教学方法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态度、意志、情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手段。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方法就成为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正确合理的运用教学方法,教好数学,使学生全面发展呢?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几点看法。

一、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看起来虽然是抽象的,但其实它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我们能够轻易地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所以,在教学数学中,要在教材的基础上,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创设出与生活相关的、生动而有趣的教学情境。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对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有利的,此外,这种情境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联系,从而让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来。比如,在进行除法的学习时,有个题目是这样的:“一个工厂有20箱货物,现在用5辆货车来运送,问每辆货车平均要运多少箱货物?”这道题在我们看来是简单至极的,但是对于刚接触这类问题的小学生来说,很容易就会让他们的思维出现混乱。所以在讲解这道题时,我们可以将题目改为:“爸爸让你写20页的小字,规定你要在5天内完成,问你平均每天要写多少页?”题目的内涵没变,但是却更加贴近生活,很多学生甚至经历过这样的事,他们的思维会因此变得活跃,会试着用学过的加减法来解决这个除法问题。

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三、充分利用游戏

游戏能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谐的气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大地价值。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强。注意力不稳定,单凭兴趣去认识事物,感兴趣的就愿意去做,不感兴趣的就心不在焉,而游戏正可以顺应儿童的这一特点,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新的知识。

四、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新教材的情景图尽管幅幅都色彩明丽,充满童趣,但毕竟都是静态的平面图形,而动画的表现形式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所以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当普遍的今天,把情景图制作成动画课件,充分利用它的形、声、色、动、静等功能,使静态的画面动作化、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时,通过电脑演示了解两个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向”“背向”“同向”,探究两个物体在相向运动中出发的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运用软件直观演示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应用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五、强化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使用时也应因教材而异、因教学对象而异、因教学环境而异、因教师而异,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不存在教学方法上的百宝箱。”我们虽然研究小学数学教学法、教学模式,但并不主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方法“单一化”、“模式化”。教学模式只是创造的依据,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其要义,取其“神”而舍其“形”,要依据不同的制约因素来选择和优化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伟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法[J].新课程:小学,2013(01).

猜你喜欢

情境小学数学方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可能是方法不对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