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确定方法

2017-01-03胡江涛

西部交通科技 2016年12期
关键词:空闲泊位时段

王 浩,胡江涛,晏 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确定方法

王 浩,胡江涛,晏 秋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居住区泊位共享能够使停车供需不平衡的难题得到缓解,合理的共享泊位开放数量可在满足外部停车需求和影响本地环境间取得平衡。为了给居住区泊位对外开放策略提供基础依据,文章以居住区共享泊位选择行为模型和居住区周边交通小区分时段停车需求预测模型为基础,建立了居住区共享泊位分时段开放数量模型,实现了居住区共享泊位的按需开放,并以廊坊市华苑小区工作日开放泊位共享为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居住区泊位共享;停车选择模型;停车需求预测模型;共享泊位开放数量模型

0 引言

居住区停车设施具有夜间使用率高,白天使用率低的特点,存在明显且较为固定的闲置时间。居住区泊位对外开放共享可提高本地停车设施利用率,分担公共停车需求,盘活有限的停车设施资源。由于居住区共享停车受限于本地居民停车状况,不适宜过长时间的停放和共享时段外的停放,因此宜作为公共停车设施尤其是路内停车设施的补充;居住区空闲泊位开放共享数量越多,吸引的外来停车需求越大,影响本地车辆正常停放的几率越高,且过多的机动车进入势必导致居住区环境质量下降,因此应对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

文献1分析了建筑物停车设施对外共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1];文献2讨论了已建成区域的停车共享拓扑关系,提出了总的泊位需求分析流程[2];文献3分别从现状调查、停车供需矛盾分析、配置方案以及预测模型等方面对停车资源共享配置理念进行全面阐述[3];文献4以停车生成率法为基础,探讨了基于泊位共享的停车需求预测方法,提出采用类比法对现有停车配建指标按照规划目标进行调整的方法[4]。文献5采用双层规划模型实现了停车共享方案的动态调整并通过校园停车加以验证[5];文献6提出了共享配置条件下混合开发用地配建停车泊位的设计流程、调查内容和分析因素等[6]。目前国内对新建地块规划已开始引入泊位共享的理念,但对于已建成区域的泊位共享方法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的确定方法,为停车泊位对外共享在操作层面提供参考。

1 居住区共享泊位选择模型

1.1 停车选择概率建模

一般而言,停车者在选择停车设施时主要受经济因素、使用效率、使用习惯、环境因素以及停车者自身特性、车辆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二项Logit模型,将影响停车场选择的关系定量化,建立的居住区共享泊位选择模型如下:

(1)

(2)

式中,Pin——出行者n选择方案i(i=1,2)的概率;

Vin——出行者n选择方案i(i=1,2)的效用函数的固定项。

第n个驾驶人选择第i种方案的效用函数为:

Uin=Vin+εin

(3)

(4)

式中,εin——出行者n选择方案i(i=1,2)的效用函数的随机项;

K——特性变量的个数;

θk——第k个变量对应的未知参数;

Xink——出行者n的第i个选择方案中所包含的第k个特性变量,包括出行者特性变量和选择方案特性变量。

1.2 模型标定

选择停车时长、步行距离、与路内停车费用差价、个人月收入、停放安全性等作为模型变量,以河北廊坊市私家车出行者为调查对象,通过RP和SP调查采集停车选择行为数据,得到200份样本,利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卡方检验估计结果,采用95%的置信度。标定结果显示停车时长、步行距离、与路内停车费率差价、停放安全性等因素为影响停车者对居住区共享泊位选择行为的主要因素,如表1所示。Hosmer和Lemeshow检验df=8,sig=0.962>0.05,说明模型能够很好拟合。

表1 共享泊位选择模型标定表

2 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确定模型

2.1 模型假设

(1)研究区域内各土地利用性质已知,配建停车泊位、路内停车泊位均已确定,道路通行能力正常,无工程施工等因素对停车供需产生影响。各停车设施按照政策标准正常收取停车费用,除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外无大型路外公共停车设施。

(2)研究区域内所有停车设施发布有完备的停车诱导信息,进出停车位的道路行驶条件良好,车辆出入库方便,驾驶员具备熟练的驾驶技能;优先停靠目的地停车泊位,当目的地无空闲车位时才考虑停靠居住区共享泊位或其他停车设施。

2.2 调查内容

本文构造的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模型适用于已建成的未对外开放停车的居住区,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1)居住区泊位空闲特性。研究表明居住区车辆朝出夕归的出行特性造成停车设施在工作时段产生明显的闲置,最具共享潜力。对目标居住区进行车辆出行调查,确定具体的泊位空闲时段是居住区对外开放共享泊位的先决条件。

(2)居住区周边建筑共享停车需求。研究表明泊车者的步行距离以≤500m为宜[7]。对目标居住区停车设施半径500m区域内进行停车需求小区划分,停车需求小区依据用地性质相同或相近来组合,选取商业金融、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娱乐休闲等停车需求时段具有宏观的互补特性的停车需求小区进行停车状况调查,掌握其配建泊位数量、各共享停车时段机动车到达和离开数量以及初始时刻的停车数量。

2.3 模型建立

(1)现状停车需求

①当交通小区有全面详细的用地规划资料时,可采用式(5)、式(6)计算:

(5)

(6)

式中,Lik——第i区第k时段的停车需求;

Pi0——第i区初始时刻的停车量;

Bir——第i区r类用地的用地规模;

δkr——第k时段r类单位用地面积所产生的交通到达量;

λkr——第k时段r类单位用地面积所产生的交通驶离量;

ηr——r类单位用地面积的初始停车 量[8]。

②当交通小区缺乏用地控规资料时,需通过调查得到各时段停车状况,采用式(7)计算:

(7)

式中,μik——第k时段r类用地所产生的交通到达量;

ωkr——第k时段r类用地所产生的交通驶离量。第i区初始时刻的停车量由观测求得。

(2)共享泊位需求:

(8)

式中,Mik——第i区第k时段泊位缺口;

Ni——第i区配建停车位数量。

(9)

式中,Ok——第k时段居住区共享泊位需求数量;

P(i)——第i区停车者选择居住区共享泊位停车的概率。

(3)共享泊位开放数量:

Rk=min(Ok,Q)

(10)

式中,Rk——第k时段居住区共享泊位开放数量;

Q——居住区实时空闲泊位数量。

3 实例分析

3.1 背景资料

以廊坊市华苑小区工作日泊位对外开放共享为例。该居住区建成于2004年,为廊坊市中等规模居住区,目前居民入住率90%,共有停车泊位数327个,停车设施不对外开放,居住区周边有廊坊市中医院、建安医院、廊坊市人大、石油管道大厦、乐都新天地购物中心、新世纪步行街第五大街商业区等主要建筑设施。各主要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泊位供给不足,违章停车现象较为严重。

3.2 模型应用

2016年4月对该居住区及周边停车小区进行停车状况调查。居住区调查采取连续式调查法,记录停放车辆的车型信息、起始和终止时刻,则可获取车辆停放时长和时段数据。周边停车小区调查对于路外停车设施采用人工连续记录车辆进出的时间和车型信息,对于路内停车设施采用间断式调查,调查员每15min在调查区域内巡回行走,记录车辆停放的时间段以及车型信息,调查以每60min为一个时段。

居住区各时段车辆出入情况如图1所示,可见该居住区在9:30~16:30出入车辆数量趋于平缓,空闲泊位数量稳定,表2为调查日分时段空闲泊位状况,为简化表述,取各时段均值。

图1 居住区车辆出行特性曲线图

表2 居住区分时段泊位空闲数量表

具备停车需求互补性的周边交通小区停车状况如表3所示,依据上文所建立的模型,确定不同费率水平下该调查日各时段共享泊位开放数量如表4所示。可见,当收费费率与路内停车相同时,该居住区各时段空闲泊位尚有开放空间;当与路内停车费率差价超过2元×时-1时,15:30~16:30时段泊位开放数量为实时空余泊位数量,说明已达到此时段对外共享能力的最高值。应用此模型可根据每周不同日期和每天不同时段的共享停车费率的变化调整泊位开放数量,以达到合理分配停车资源的目的。

表3 居住区周边交通小区停车状况表

表4 居住区工作日分时段泊位开放数量表

4 结语

本文建立了停车者的居住区共享泊位选择行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居住区共享泊位各时段开放数量的确定方法。该方法能够平衡居住区周边的停车需求与泊位供给,实现居住区共享泊位按需开放,既使居住区周边建筑高峰时段的泊位供给缺口问题得到缓解,又避免共享泊位开放数量过多而吸引大量停车造成本地停车困难和居住区环境恶化。模型考虑了停车收费费率对于居住区共享停车选择行为的影响,共享泊位的开放数量可根据费率变化而相应调整,拓宽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对共享泊位收费政策制定也具有参考意义。居住区周边建筑相互之间的泊位共享情况以及多个居住区同时开放泊位共享的情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1]陈永茂,过秀成,冉江宇.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设施对外共享的可行性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0(1):21-25.

[2]冉江宇,过秀成.基于停车共享的已建成区停车需求分析方法[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5,33(3):9-15.

[3]刘 斌,张 晔.城市中心区停车资源共享配置方法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42(11):1-6.

[4]薛行健,欧心泉,晏克非.基于泊位共享的新城区停车需求预测[J].城市交通,2010(5):52-56.

[5]徐小丹,陈 峻.基于动态停车泊位共享策略的双层规划模型[C].新型城镇化与交通发展——2013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暨第27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

[6]SmithM.S.,UrbanL.L.,InternationalC.O.S.CSharedParking(2NdEdtion)[M].N.W.,WashingtonD.C.:UrbanLandInstitute,2005:25-42.

[7]关宏志,刘小明.停车场规划设计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8]谢 莹,程宝洁,董 凯.基于用地的停车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4,42(19):13-18.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Opening Quantity of Shared Parking Lots in Residential Areas

WANG Hao,HU Jiang-tao,YAN Qiu

(School of Transportation and Logistics,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610031)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parking supply and demand can be alleviated by sharing the parking lot in residential areas,and the reasonable opening number of shared parking lots can make a balance between satisfying the external parking demand and affecting the local environment.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opening-up policy of parking lots in residential area,and based on the selection behavior model of shared parking lots in residential area and the sub-period parking demand forecast model of communities around residential area,this article established the opening quantity model of shared parking lots in residential area,realized the parking-lot sharing in residential area according to the demand,and verified the validity of this model with the open parking-lot sharing in weekdays at Huayuan Community in Langfang.

Shared parking in residential area;Parking selection model;Parking demand forecast model;Shared parking-lot opening quantity model

王 浩(1989—),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胡江涛(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工程;

晏 秋(1970—),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管理与控制。

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研究生创新实验实践项目(YC201507109)

U491.7

A

10.13282/j.cnki.wccst.2016.12.020

1673-4874(2016)12-0070-04

2016-10-25

猜你喜欢

空闲泊位时段
基于泊位使用特性的停车共享策略方法
公共停车场内过饱和停车诱导研究
养阳的黄金时段到了
“鸟”字谜
四个养生黄金时段,你抓住了吗
西湾村采风
彪悍的“宠”生,不需要解释
WLAN和LTE交通规则
分时段预约在PICC门诊维护中的应用与探讨
Anti-ageing effects of a new Dimethylaminoethanol-based formulation on DGalactose induced skin ageing model of 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