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东省部分城市为例
2017-01-03林立球侯德红
罗 强,王 强,林立球,侯德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 珠海 519090)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实践
——以广东省部分城市为例
罗 强,王 强,林立球,侯德红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系,广东 珠海 519090)
本文通过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与内涵、体制与机制、主体与路径进行探索,认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保障公民基本体育权利的实现、保障和改善那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在体育公共服务体制中具有主导地位,同时要发挥市场机制和公民社会的作用,厘清三者的职责分配;在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方面要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三边互动作用。在实践方面,通过调研、查阅相关方面资料,对广州市、深圳市和佛山市的体育公共服务构建情况进行了分析。
体育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广东省
1 体育公共服务的提出
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衡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发现,我国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起始于2002年。之后,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体育学者,均开始重视体育公共服务,促进了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2 相关理论研究的述评
目前,我国对体育公共服务的研究多集中在概念、内涵、体制机制、主体及
路径等方面,本文主要从以下3方面进行述评。
2.1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
我国学者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阐述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意义:一是从公民体育权利的视角,认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公民人权的实现,是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和保障的重要途径;二是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视角,认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构建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利于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三是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角,认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从政府的施政理念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视角,论述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
无论从哪个视角来分析,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都是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不仅对国家有利,对普通公民和老百姓来讲,也是一件大好事,既有利于促进公民的身体健康,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
2.2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机制是根本性的制度问题。董新光阐述了竞技体育与社会群众体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他的观点是要深化体育体制的改革,其中主要包括2个部分。一是改革体育的管理体制,二是要改革体育财政体制。陈玉忠认为,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各阶层体育公共服务的需求。首先要完善政府的体育公共服务职能,其次要充分发挥民间社会体育组织的作用等,努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发展。蔡景台认为,政府应当尽快把体育公共服务数量、质量和均等化程度等相关方面的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且提高其权重;在职责方面,要建立严格的体育公共服务的问责制,以此来促进体育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建立和发展。王伯超的观点是:体育公共服务体制的建立需要公平机制、激励机制、效率机制和公共监督机制4方面机制的联动。
2.3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和路径
有学者认为,政府应成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上,大包大揽的政府具有垄断性质或效率低下问题,提出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可进行市场化运作。随着民间社团组织地区发展壮大,有学者提出,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中可以发挥补充作用,逐渐成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20世纪90年代初,公共治理理论成为学界和政府特别关注的一种社会治理理念。该理论强调在公共事务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三边互动。在公共治理理论的视域下,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就由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组成。这三者没有轻重之分,为了实现体育公共服务良好治理,就应当建立起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的治理机制。
表1 2015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汇总表
3 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
3.1 广东省的总体情况
广东省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尤其是对群众体育的重视也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广东省加大投入了全民设施的建设,如利用省级体彩公益金2 000万元顺利完成150个工程的建设任务;投入5 084万元扶持全省各地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建设和维修全民全民健身中心、健身广场(园)、体育馆、游泳池等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在群众体育赛事和体育活动方面,成功举办广东省第12届“体育节”系列活动,精心组织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全民健身日启动仪式,广东省首届百街千镇乒乓球赛,广东省“体育进社区”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演活动等,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在学校体育场馆方面,2016年,广东省220所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为老百姓的体育健身开辟了新的途径。
3.2 广州市的实践
本着“体育为民、体育惠民”原则。广州亚运会后,广州市体育局出台了等一系列政策(如《广州市体育惠民总体方案》),加大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力度。从2013年开始实行全市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免费开放14h、优惠开放14h,有力推动了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37号)政策的颁布实施之后,广州市政府积极响应并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方面的要求,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了该项试点工作,采取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的方式,有力推动了社会场馆的优惠和免费开放。2015年9月29日,广州市体育局采购预算以825.8万元向社会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商,2015年10月完成第一批场馆资格招标,实际签约108家;2016年2月26日,采购预算以1 800万元向社会购买体育场馆公共服务上,此次计划招220家场馆入围,并于2016年3月10日启动招标工作,努力市民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体育公共服务。
3.3 深圳市的实践
2006年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推动下,深圳体育场、深圳体育馆、深圳游泳跳水馆等成为深圳市第一批124家转企的市属事业单位。深圳市体育中心所属体育场馆的资产所有权归深圳市人民政府,管理权归深圳市体育局,运营权属于各场馆单位。在 2008 年,深圳市政府向深圳体育场、深圳体育馆和游泳跳水馆支付了800 万元、157万元和 310万元的购买公共服务资金,以保障市民应有的体育权利,满足市民体育消费的需求。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2016年2月25日公示了2015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情况,具体如表1。根据表1可知,5个场馆均达到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基本满足了市民对体育锻炼和健身的需求,极大维护了市民应有的体育锻炼的权利,促进了深圳市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4 结 语
从总体情况看,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走在全国的前列。无论是对市场机制的引入还是政府购买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广东省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体育公共服务的有效治理,以满足广东省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保障人民应有的体育权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总量的不足、结构的不合理、供给方式的单一、社会化和市场化不足等,但总体上是进步的,大方向是好的。
[ 1 ]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及实践路径选择[ J ].体育与科学,2009(4):10-14.
[ 2 ]王伯超.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 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1):1-4.
[ 3 ]蔡景台.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问题的理性思考[ J ].浙江体育科学,2009(4):16-19.
[ 4 ]潘雪梅,樊炳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及目标[ 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 3):10 -14.
[ 5 ]李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J ].体育科研,2009(4):15 -18.
G812.4
A
1674-151X(2016)09-13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7.069
投稿日期:2016-06-1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2013B020900001)。
罗强(1978—),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