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行装再出发
——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团矢志改革强军纪实
2017-01-02高宏伟周启青刘畅平
高宏伟 周启青 刘畅平
“改革会不会让我们精简分流?”“职务高、年龄大的同志大部分要向后转?”“没有主官经历的干部是不是就没什么前途了?”……在部队调整改革前期的一次调研摸底中,少数官兵表露出了种种忧虑疑惑和不安。起初,团政治处主任陈鹏一天要接到10多个咨询电话,问的人多了,也让他不胜烦恼。
“官兵的思想疙瘩不解开,就会心神不宁、自乱阵脚。”这一切,团政委张冠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上的教育没少搞,大道理没少讲,为什么大家不认账?”那段时间,张政委也是寝食难安,一有空,就到各个班排转悠,和官兵促膝谈心。摸清大家的思想脉搏后,他意识到,涉及到官兵切身利益的问题,不是光动动嘴皮子就能解决的,必须抓住“关切点”,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以改革获得感强化认同感
年初,一场以“感恩改革红利,汇聚改革力量”为主题的讨论辨析,在该团会议室热烈展开。“以前,院子里头路不平、灯不明、水不清,现在咱们是花园式、人性化、综合型的营区;过去飞机是老式的米格,只能在家门口打转,如今的‘飞豹’战机,经常转战千里之外……”讨论会上,团长吴郑军率先打开了话匣子。
“来到部队后,经历了3次大的工资调整。现在,我每月就能拿到1万多,去年买房通过军人公积金贷款省了十几万,今年还找到了心仪的女朋友,心里想着都觉得美!”该团仪氧师罗冲接过话茬,激动地述说自己的“幸福账单”。
他们的发言得到了大多数同志的认可。没想到,该团修理厂教导员何立却在会上“放了一炮”:“这些年,改革确实让我们收获满满,我们都想在部队好好干下去,就怕改革把我们这身军装改没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又开始议论纷纷。“改革给我们带来红利,让官兵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但同时,也会伴随着牺牲奉献。作为新一代革命军人,时代大考面前,我们既要有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思想定力,更要有直面挑战、顾全大局的政治觉悟。”师政治部主任陈亮明寥寥数语,掷地有声。
特意被团里邀请来参加讨论会的质检中队原中队长杨志成,紧接着向大家讲述了上世纪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为了给组织分忧,带领10余名干部主动申请转业复员的故事。“那时候,只要组织需要,从来不提条件、不打折扣、不讲价钱。”
讨论越深入,认识越深刻。团党委以此为契机,集中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军人社会地位提高、打赢信心提升、成长成才机会增加、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条件变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朗等6大军改政策红利,以及该团组建以来拥护支持改革的典型事例,着重开展改革获得感专题教育。
党委一班人还以普通党员身份走进班排,参加所在党支部(小组)讨论,现身说法。一场场交流交心,一次次触及心灵,大家在反躬自省中,感触改革红利,深思改革之责,廓清思想迷雾,坚定改革信心。
领导带好头树起好样子
“人最容易迷茫的地方,往往就是十字路口。这个时候,领导干部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示范,以上率下是最有力的引导。只要领导做好了,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事儿。”团政委张冠增说,“我们党委一班人不看调门看定力,不看表态看行动,把干好工作、带好部队作为对改革的最大支持、对组织的最好回报。”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记者了解到,团领导中不乏年龄快要到杠、任职年限即将到顶者,在节骨眼上,他们干劲不松、标准不降、斗志不减。“请首长放心,我们一定发扬传统、保持本色,不管有多大困难,坚决完成任务!”3月下旬,在该团千里转场驻训仪式上,带队领导、团副政委王维新的话字字千钧。
换作平时,这席话算不上“慷慨激昂”。但此刻,官兵们却感受到了字里行间的力度和温度。因为就在几天前,王副政委已被确定为转业对象。干部退役工作的通知下来后,该团部分领导被安排转业分流,而单位又相继接到赴外地轮训驻训任务。
团党委正酝酿带队人选之际,王维新主动请战:“我去吧,让我站好最后一班岗!”在位一分钟,干好六十秒。驻训期间,王维新始终坚守在一线,跟班飞行没落一次,值班值勤毫不含糊。在某重大演练任务中,他带领机务人员连续奋战,及时发现排除了飞机突发某系统故障,确保了战机顺利参演。
“这次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团长和政委。面对个人的进退走留,两位主官都那么淡定,更何况我们?”该团飞行大队长王兵说,今年春节前夕,该团突然接到转场驻训命令。驻训机场环境陌生,组训、战备压力大,而且当时不少官兵家属都赶来部队过年……任务部署会上,团长吴郑军第一个表态:“我带队飞!”
所有人都看着他,整个会场鸦雀无声。大家都清楚,单位即将面临改革,在这紧要关头,他考虑的不是自己今后的“位子”,而是肩上的“担子”,一门心思扑在练兵备战上,怎能不让人钦佩?
以上率下,不令而行。会后,不论是空勤还是机务,都争着向团党委递交申请书,要求第一批参加转场驻训。为此,有人退掉了回家的车票,还有人把家属和孩子送回了老家……
坚决讲服从当好践行者
“我有任务,马上就走,你还是别来了!”今年年初,该团仪氧分队长李松阳的妻子周容,好不容易跟单位请了长假,准备来部队探亲,却不曾想被丈夫泼了一盆“冷水”。结婚7年了,小两口聚少离多,一直没孩子。周容理解自己的丈夫,但这一次为了“宝贝计划”,她决定不能再“让步”了。
“这次改革,你不是说可能会被分流吗,还那么上心干啥?你咋就不想想这个家,别人都生‘二胎’了……”说完,周容委屈地在电话里哭了。“媳妇儿,我也想要个宝宝,只是这次任务特殊,组织决定让咱去,咱就得去,这没法商量。”听见妻子哭,李松阳也心疼。不过闹情绪归闹情绪,知道丈夫有难处,通情达理的周容又一次选择了妥协。
“这没法商量”,记者听完李松阳和妻子周容的故事,这几个字一直萦绕在心头。取舍面前见大义,更见忠诚。面对“小家”与“大家”的抉择,把个人困难埋在心里,也不向组织提要求,这正是该团官兵面对改革最朴实而又最鲜明的态度。
前不久,某新组建单位急需抽调业务骨干。团党委按照标准条件划定了初选人员名单,在征求个人意见时,每名官兵都表示坚决服从组织安排。“你怎么就同意去了?”听到消息,刚随军到驻地的吴双波妻子非常不解:“那个单位那么偏,条件那么苦,再说了,我们一家人好不容易在一块,你还折腾个啥?”
“新单位确实需要我,部队培养了我,也成全了我们这个小家,咱们得讲个知恩图报,是不?”
在该团,像吴双波这样的并非个例。面对改革分流,先后有数十名官兵服从组织安排,准备奔赴新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