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加速推进战略投送能力生成对策

2017-01-01鲍利平卢正升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装备战略能力

鲍利平,卜 超,卢正升

(1.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训练部,安徽 蚌埠 233011;2.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233011)

● 战略投送 Strategic Projection

新形势下加速推进战略投送能力生成对策

鲍利平1,卜 超2,卢正升1

(1.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训练部,安徽 蚌埠 233011;2.蚌埠汽车士官学校 司训勤务系,安徽 蚌埠233011)

为提高新形势下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水平,分别从坚持以战略需求为牵引、确保投送方式协调发展、推动战略投送力量军民融合、强化战略投送对象可投送性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战略投送;投送能力;能力生成

在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中,我军领导指挥体系得到了全面彻底的重塑。陆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近海防御与远海护卫型结合转变,空军由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战略投送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新形势、新体制下,如何加速推进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有效生成,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以战略需求为牵引,确保投送能力发展正确方向

战略投送能力是国家战略能力特别是军事实力的基本标志,是军队核心军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过程中,必须以国家战略与军事战略需求为牵引,注重顶层设计、理论先行,确保我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1.1 服务国家战略,科学确定发展目标

做好战略投送能力发展这篇文章,谋划问题的视角要与国家战略、国防政策、军事战略方针相一致,谋划问题的高度要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匹配,谋划问题的落脚点要与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相同步。当前,我国国家战略中的“一带一路”战略、“海洋强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既对战略投送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战略投送能力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在战略投送顶层设计中,必须确立全局意识,统筹兼顾、谋篇布局。例如,“一带一路”战略既是经济发展战略,又蕴含安全战略。要深入领会“一带一路”战略中军队可能担负的任务,重点从增加远程海空投送装备、境外投送工具动员、交通建设中推行“中国标准”等问题出发,努力实现需求嵌入、内外衔接,为切实提高我军“走出去”能力提供支撑。

1.2 突出理论牵引,科学确定发展路径

要站在战争筹划和军队建设的高度,聚焦战略投送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的双重属性,开拓视野,适度超前,系统谋划战略投送理论体系构建工作。一是完善战略投送理论体系。重点加强战略投送指导、建设、指挥、应用、管理和政策法规等理论研究,形成战略投送基础理论、核心理论和现实重大问题研究为一体的、特色鲜明的战略投送理论体系。要尽快推出一批基础性和标志性理论成果,抓好《战略投送学》《战略投送指挥学》《联合投送概论》《战略投送训练》《战略投送后勤保障》《战略投送工程与装备保障》等专著(教材)的修编工作,形成严谨完善的体系框架[1]。二是进一步强化理论服务实践。坚持“贴近实战,聚焦战场”的原则,着眼研究领域由陆基投送向多维投送拓展、由区域投送向全域机动拓展,重点开展陆基机动平台投送、防护和信息一体化研究,大型空运装备、远海运补装备技术(战术)指标研究,投送运载工具运输性研究,以及岸海衔接、公铁转运、空地装卸平台等核心技术研究。

1.3 注重需求评估,科学确定发展举措

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对于战略投送评估高度重视,不惜耗费大量精力和经费进行研究与实践。例如,美国在海湾战争后进行了5次“投送能力与需求评估”研究,以战略空运、战略海运和战略预置能力为重点,全面考察其投送力量能否支撑“全球警戒、全球作战、全球到达”的能力[2]。我军应借鉴以美军为代表的有关国家军队的经验,将需求评估作为开展战略投送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战略投送评估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力度,结合我军实际,积极开展战略投送评估的研究与实践。坚持定期评估、定性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和基于想定分析的原则,以富有超前性、稳定性、严谨性的战略投送需求评估,作为查找战略投送能力瓶颈、规划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研制及采购新型战略投送装备的重要依据。

2 以多维投送为基础,确保投送方式协调发展

2.1 遵循战略方针,继续巩固铁路投送主体地位

新形势下,我军依然坚持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在重点增强海、空战略投送能力的同时,绝不能忽视地面投送力量的关键作用,要科学处理其中的辩证关系。应充分考虑国情、军情,进一步提升铁路战略投送力量的质量与效能,为我军维护国家主权与安全提供强大保障。一是构建适应高速铁路布局的“人装分离”投送方式。在军民一体化战略投送网的基础上,探索实行“人装分离”的投送模式:用高铁运送作战人员及轻装备,重装备由普通铁路投送,战略投送基地储存战略预置物资,可大大加快战略投送的整体速度。二是继续加强铁路投送工具建设。立足我军全疆域作战战略投送需求,完善铁路投送装备系列,重点发展大型超限装备专用平车、卫生列车、铁路指挥列车和特种自备货车等专用铁路投送装备。协调地方有关部门,在铁路装卸搬运装备的设计、建造中贯彻国防要求,在解决现有装备数量不足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标准化和系统化。三是加强铁路投送辅助装(设)备建设。重点完善在铁路战略投送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装卸搬运机械化系统、集装化装卸搬运系统、野战军用装卸搬运系统等。将一些新型专用捆绑加固器材配发到基层部队,列入装备编制,由部队管理使用。通用捆绑加固器材暂时由铁路部门添置、管理,部队实施铁路投送时使用;但从长远看,也可考虑有计划、逐步分批地纳入军队装备编制之中。

2.2 补齐短板弱项,重点提升海、空投送能力

面对快速增长的战略投送需求,海、空投送能力的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军整体投送能力的一大瓶颈,亟待突破。一是重点发展海、空大型运载工具。要遵循军民融合思路,将海、空大型运载工具建设纳入国家科技发展规划,实现军地协同创新。各级交通战备机构要主动作为,与国家和地方有关机构加强联络,在海、空运载工具研发中积极提出军事需求,为建强我军海、空投送装备体系打下坚实基础。特别要将军用战略(战役)运输机、重型运输直升机、综合补给运输舰、大吨位多功能滚装船、大型医院船、修理船、救捞船、潜艇补给船等投送装备作为重中之重,尽快打造我军海、空投送利器。二是重点发展配套设施设备。航空投送领域,在机场建设中应严格贯彻国防要求,使民用机场的机场跑道、加油坪、停机坪、机场道路等具备保障军用运输机起降及装卸能力;机场内应加速配备各种大型特种车辆装备,以适应战略投送任务中的地勤保障需要[3]。海上投送领域,对现有军港进行改造,重点抓好登陆码头、海上临时浮动基地、换乘平台等设施设备建设。

2.3 聚焦力量汇合,突出多种投送方式的衔接

战时,战略投送行动容易受到敌方持续、猛烈的打击,尤其是交通线一旦损毁,短时间内难以修复。因此,各种战略投送方式的衔接转换环节是整体效能发挥的关键。一是加强公路重装备投送力量建设。公路重装备投送力量,因其具有的灵活、小型化等特点,成为衔接铁、水、空等战略投送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全军统一部署下,应按照战略层次保障、部队建制保障、地方运力动员保障“三位一体”建设模式,尽快扩大重装备输送车整体规模。加强统筹协调,将目前部队分散掌管的公路重装备投送装备实施集约化管理,提高保障效率。要切实加强重装备输送分队指挥员与驾驶员的教育训练,加大投入,完善相关训练场地设施建设,提高专业院校、训练机构重装备输送教学训练的整体水平,为增强公路投送能力打牢人才基础。二是加强装卸载装备建设。海上方面,重点发展浮游栈桥、岸滩铺路器材和无码头卸载等装卸载装备;航空方面,重点发展新型升降平台、货物集装箱、便携式登机梯等装卸载装备。三是加强装卸载保障队伍建设。针对目前我军应急装卸载队伍较为薄弱的情况,可考虑组建一定数量的军队建制装卸保障分队,以有效增强重点交通枢纽和投送节点的综合保障能力。

3 以国家交通为依托,促进投送力量军民融合

3.1 优化结构,构建深度融合的战略投送队伍体系

在大力加强军队建制战略投送力量建设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国家交通运输行业优势,依托交通运输行业主管部门和大中型企业,在加强现有预备役汽车团(营)的基础上,组建航空、水路预备役运输旅(团)和铁路预备役运输保障队伍,使其成为交通运输的生力军、应急投送的突击队、作战投送的战斗队。尤其是在海、空投送力量方面,要在《国防法》《国防动员法》和《国防交通法》等国家法律构架内,通过签订有关经济合同条约,形成军地互守、责权统一、合作共赢的国防协议,打造一批军地共同拥有的、适合大批量部队远距离投送的海、空运力。

3.2 夯实基础,构建深度融合的战略投送设施体系

紧密结合国家交通运输建设规划,认真贯彻国防要求,重点关注和增强干线铁路、港口码头、骨干机场、高速公路、重要枢纽的国防功能。从总体上筹划战略和战役网路布局、网路构成、网路规模和网路质量,在交通网路布局上要注意铁、公、水、空和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的结合和综合利用,特别是主要干线、次要干道以及迂回道路要连通高效,避免断头路。形成纵贯南北、横跨东西,覆盖各战区、行政区和经济区的战略通道。同时要建好部队进出道路的连接线,保证部队能迅速快捷地进行机动,逐步建成由战略纵深直达陆、海边疆的铁路和公路战略干线网。要注重加强重点战略方向的交通网路建设,建好后方通往一线阵地的道路,以满足战时兵力集团及物资战略投送的需要。要有针对性地搞好铁路军专线的建设与改造工作,疏通进出道路,完善装卸设施,以保证应急情况下重点方向物资快速投送。

3.3 技术引领,构建深度融合的战略投送创新体系

应抓住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科技飞速发展的机遇,加快完善战略投送军民协同创新体系。尽快设立“战略投送技术创新军民融合领导小组”,吸收国家和军队交通运输相关科技管理部门,建立需求提报、定期协商、信息通报、联席办公等工作制度。将战略投送领域的军事需求纳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战略投送建设寻找新的力量源泉。充分发挥军队主导作用和地方创新积极性,切实把地方科研创新力量融进来,向地方适度开放部分技术开发领域[4]。健全“双向纳入”机制,将战略投送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将国家交通重大技术项目攻关嵌入到战略投送能力发展计划中,将相关装备研制预置到战略投送装备体系中,实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国防科技动员体系的有机融合。

4 以提升效能为抓手,强化投送对象可投送性

战略投送对象可投送性,是指作战力量对战略投送力量的适应性,主要由装备物资可运输性、部队投送训练水平、部队编成结构等因素组成。作为一项复杂的联合军事活动,战略投送的主体是投送力量,客体是作为投送对象的作战力量。要切实加强作战力量的可投送性建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运用、提高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效益。

4.1 优化装备设计改造,提高装备可运输性

装备的可运输性,是指其用运载工具通过铁、公、水、空等运输方式进行高效运输的固有能力。在武器装备的设计研发中,应及时提出可运输性需求,将可运输性作为一项重要性能指标,尽可能解决部分装备装卸不便、固定困难、质心位置过高等问题。同时,对于大型装备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使装备能被迅速地拆卸成便于运输、搬运和组装的模块,为实现快速高效投送提供全新途径。在武器平台研制中,可采用新型发动机、复合材料、通用化轮式平台等先进技术,在保证作战性能的前提下,适当减小平台质量,为改善武器装备可运输性、增强机动性奠定基础。

4.2 加强物资集装化,提高作战物资可投送性

一是搞好物资集装化统筹规划。在选用或设计集装器具时,不仅需考虑其与各级包装、储存环境和使用要求的适应性,还应重视集装器具与装卸、投送工具的适应性,以尽快实现集装器具的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二是改革集装器具管理模式。参考借鉴民用集装器具的管理模式,结合军队实际,充分利用部队物资的采购与调拨分配自成体系、便于统一管理的优势,对军用集装器具的使用、回收和重用等全过程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集装化系统高效运行。三是提高集装化物资信息化水平。在集装化推广过程中,必须同步推进集装物资的信息化建设。如在物资集装器具上安装存有物资信息的射频标签或条形码,再和物联网、定位导航、网络和通信等技术有机融合,以便快速地进行物资跟踪、数据交换及实时监控,提高物资投送全过程的作业效率。

4.3 强化战略投送训练,提高部队投送反应能力

加强战略投送训(演)练是转化投送能力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部队投送反应能力、增强可投送性的必要措施。一是科学确定战略投送训练内容。设置科学合理的训练课题、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是确保战略投送训练效果的重要前提。一方面,应通过对战略投送训练问题的研究,弄清未来战争中战略投送准备、实施和保障的程序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科学确定具体课目;另一方面,要增强战略投送训练的实战针对性,突出复杂交通环境、不良天候和复杂电磁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在训练中逐步生成和提高部队对战略投送的快速反应能力。二是规范战略投送训练程序,健全规章制度。要以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健全战略投送训练规章制度,明确各级职责分工,确立投送训练的要求和评估标准,规范组织实施和相关保障措施。部队在战略投送训练中,要健全组织机制和程序,依据可能担负的任务和自身情况,制定投送训练的具体实施方法,做到任务清晰、方案详实、手段丰富。三是适时组织战略投送综合演练。战略投送系统是一个整体,不仅需要进行各环节的基础训练,更强调各环节间的协同配合。因此,有必要通过定期组织实施联合投送综合演练(如利用实兵演习和其他大型军事活动时机),加强投送各环节、各要素的衔接和融合,促进投送力量和投送对象的匹配与适应,提高战略投送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1] 刘继贤.围绕战略投送能力的要求实行院校建设转型[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2,14(10):3-4.

[2] 史新生,董志强,曾友春,等,战略投送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160-169.

[3] 向阳.谈加快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建设[J].航空杂志,2012(4):55.

[4] 曾友春.论建设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投送力量[J].中国军事科学,2014(2):69-70.

(编辑:张峰)

Counter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Generation Under New Situation

BAO Liping1, BU Chao2, LU Zhengsheng1

(1.Training Division, 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 Bengbu 233011, China;2.Driver Training Service Department, Bengbu Automobile NCO Academy, Bengbu 233011, China)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under new situation in our arm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rom following 4 aspects: taking strategic demand as the traction, ensur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projection methods, promoting civil-military integration of strategic projection capability,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jection capability of strategic projection object.

strategic projection; projection capability; capability generation

2016-05-31;

2016-07-11.

鲍利平(1963—),男,硕士,教授.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1.001

E234

A

1674-2192(2017)01- 0001- 04

猜你喜欢

装备战略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港警新装备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