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牢牢把握科技兴军的时代要求

2017-01-01赵存如

国防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军事战略科技

赵存如

科技兴军,是习近平主席对科技与军事、科技与战争矛盾关系的科学分析与准确判断,深刻揭示了世界军事科技发展规律。习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推进重大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加强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深入学习和理解习主席科技兴军战略思想,牢牢把握科技兴军的时代要求,对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意义。

一、向科技进步要战斗力,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战略基点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孕育兴起,科技进步将重塑未来战场作战模式,作战域加速向网络、电磁、深海、太空、极地等战略新疆域拓展,新兴领域已是未来战争胜负新的较量场、新质战斗力生成的新空间。为在新军事革命中抢占战略制高点,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均将科技创新作为提升战斗力的重要推动力。究其原因,对科技前沿感知敏感度最高的武器装备,直接决定战斗力提质增效的速度。

(一)科学技术将重塑未来战争形态

科学技术对战争的巨大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从二战后的舰载航空和潜艇技术,到现代战争的隐形与反隐形、摧毁与反摧毁,科学技术极大拓宽了人们的战争视野,挑战着人类的认知极限,深刻影响着战争形态、作战样式的发展变革。未来信息化战争,必然是在多维战场空间同时展开军事角力的有机融合式体系作战。科技创新必将打破传统武器装备技术发展的思维定式,实现武器装备从技术设计到作战实践的前沿领先和跳级跨越。新技术、新理念相互渗透,促使多维度新兴作战空间发展日趋成熟,信息主导、体系破击、网络攻防、精确打击将成为贯穿战争全过程、渗透作战全维度、融合作战全要素的战斗力倍增器。世界军事强国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各国将会越来越依赖人工智能提高军事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将显著增强战场态势信息和数据感知与处理能力,提升无人作战平台作战效能,推动体系作战能力快速形成。我国已将人工智能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在我军的应用必将进一步加强,不仅仅局限于为作战、指挥、控制概念的探索奠定技术基础,而是综合集成各种战略前沿技术实施总体应用,在军事能力构建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科技兴军

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强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超级计算、无人系统、新型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喜人成就,为科技兴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潮已经掀起,我们在生物技术、自主可控、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望处于全球创新发展前列。我国必将从世界工场变成世界实验室,从世界经济的发动机变成未来科技的引领者。军事科技史启示我们,科技兴军必须在国家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加强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找准目标、路径、重点和突破口。当前,必须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一方面是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融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军民一体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另一方面是把国防科技工业体系融入国家大工业体系,构建军民一体的国家工业基础。必须坚持实战牵引、体系论证,运用先进理念、方法、手段,发挥国家专家智库体系作用,提高战略筹划水平。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推动部队战斗力建设跨越发展。

(三)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研制发展步伐

推进国防科技创新的落脚点,必然是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发与应用,国防科技创新必须物化为各类武器装备。当今世界,武器装备内涵出现了深刻变化,科技创新催生了许多新概念武器。面对新的国际军事竞争环境,必须大胆探索新策略、新方法、新手段,把科技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软硬武器装备。从各国武器装备的研发情况来看,技术与制造越来越复杂,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仅仅依靠一个单位研制是不可想象的。必须全面落实军民融合战略,抓住国有军工单位和民办科技型企业这两个关键,构建网络化协同武器装备研制体系。通过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实现信息化与武器装备研制的深度融合。以建设武器装备研制产业集群为战略目标,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小核心、大协作、专业化、开放型”武器装备研制新模式、新格局。推动装备研制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还必须着力解决制约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的系列问题,充分激发创新主体和社会资本积极性,改革完善我军装备研发投资体制。同时,继续加强军民共用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建好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体系,采取竞争方式扩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择优范围,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研发走在世界前列。

二、重大技术自主创新水平,是一支军队的核心战略竞争能力

如今,世界核心技术的竞争更加激烈,主要军事大国日益重视颠覆性技术的发展,力争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全面实施科技兴军战略,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颠覆性技术发展。只有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才能缩短同世界军事强国的技术代差,提高科技创新对我军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

(一)基础研究的扎实推进是军事技术的创新源泉

长期以来,世界主要军事强国正是通过在实验室进行基础性科研赢得了军事技术优势,保持了在各个作战领域中的领先地位。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研究快速发展,在太赫兹、量子、激光等基础科技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展现了强劲的实力。一批“瓶颈”技术取得突破,“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和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科技基础条件与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必将成为我国创新发展的引擎,成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实现科技兴军,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必须有持续的高水平科学产出。首要的是要创造良好的基础研究氛围,为基础研究人员提供潜心钻研、宽松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特别是要促进军地科研机构改进科研成果评价方式,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提供良好制度保证。当前,要继续发挥国家财政在基础研究投入中的主体和引导作用,调整投入结构,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在国防科技研发中留出资金用于基础科学研究。要根据基础研究周期长、风险大等特点,鼓励开展系统性、长期性的研究。同时要十分重视军地各方联合开展基础理论与技术的协同创新。只有继续抓好基础研究这项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才能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持续发展增强后劲。

(二)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是科技兴军的根本支撑

从现在开始到2035年,将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飞跃时代,核心技术竞争已日趋白热化。新兴技术竞相迸发,尖端装备迭加突破。军事力量的较量,日益体现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较量。谁能在核心技术占领先机,谁就能赢得优势。从总体上看,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力还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现实告诉我们,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必须靠自己研发、自己发展,我们不能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提高自己的国防科技水平。在激烈的国际军事竞争中,只有独立自主突破尖端技术,掌握核心优势,才能掌握主动,在重要军事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着眼世界军事科技前沿,研究未来战争特点规律,主动谋划军事领域战略前沿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切实找到主攻方向和战略突破口,抢占事关长远和全局的科技战略制高点。关键是要深入理解习主席军民融合思想,融合军工企业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创新平台,集军民之合力实现核心技术的创新性发展。

(三)颠覆性技术的率先突破是弯道超车的核心引擎

军事科技史表明,颠覆性技术一直是人类科技创新的战略前沿阵地,是对弱势一方现有实力的强制性剥夺,关乎国家竞争力和国际地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在可控核聚变技术、全息训练技术、激光通信技术、新生物医学技术、自主控制技术等领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力图颠覆性地改变世界军事实力格局。正在兴起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会造成新一轮技术代差,我们若不有所作为,就会置国防安全于巨大风险之中。战争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军事技术优势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基础,丧失技术优势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我们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深刻认知颠覆性技术与国家安全的内在联系,精心谋划颠覆性技术研发战略,在科技兴军中实现弯道超车。从战争史看,对于颠覆性技术,多数时候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看谁能够有效地将其运用于军事领域。因此,必须加快制定颠覆性技术转化机制,不能让研发成果停留在实验室。要特别注重建立完善科技研发、产业化开发、实践推广的配套机制,使颠覆性技术从设想、研发尽快物化为软硬武器装备,实现战场与市场的无缝对接,以颠覆性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军战略能力大幅跃升。

三、培养造就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是实现科技兴军的重要基础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自主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创新驱动战略的成效。谁拥有一流的人才,谁就拥有了军事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科技领军人才、高新装备技术保障人才、新兴专业人才,已成为军事大国的共识。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是科技兴军的当务之急。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引进、保留、使用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型军事人才队伍群体。

(一)重塑新型军事创新人才体系

随着我军科技兴军战略的深入推进,人才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人工智能领域,人才总储量不足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一半,且有10年以上经验的从业者更是不足总储量的四成。其他高科技领域,人才队伍状况也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加紧集聚大批高端人才,搞好科研力量和资源整合,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整体合力。必须着眼于开发管理用好军事人力资源,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完善从地方选拔引进军队建设人才政策制度;坚持人才队伍建设优先,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建立特殊人才发现和输送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团队建设,集聚各方英才成立联合科研团队,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强力保证。同时,要探索军地人才双向流动办法,创造条件助力新型军事人才更多地参与国家重大军事项目研发,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资源转化为军队战斗力。通过不懈努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各类人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打造出世界一流的军事科技创新人才方阵。

(二)强力拓宽军事人才培养渠道

建设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创新人才培养高地、构建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多渠道有机结合提高人才队伍培养质量和规模;把军事人才培养纳入国家人才战略工程,对新型军事人才培养进行战略规划,构建以军委直属院校和科研机构为核心、以军种专业院校为基础的新型军事科技人才与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要进一步推进军民融合人才工程,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坚持军队需求为主导,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同时,要发挥部队、军工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的参与作用,建立完善军民融合创新人才联动培养机制,为培养更多国防科技创新与武器装备发展后备人才提供制度支撑。

(三)建立吸引创新型人才的科研环境

科技发展史已经表明,科技的边界是由极少数人开拓的,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环境是打造人才高地的引擎。创新型人才需要的不仅仅是良好的薪资生活待遇,更重要的还要有成就理想的环境和机会。要给予人才充分的信任、尊重和权力,允许人才按照自己的标准组建创新团队,鼓励其自主性和能动性;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果评估评价体系,给予人才充分的时间开展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研究,不以短期论文、专利、报告、著作等成果作为唯一标准;加强前沿创新成果的法律和制度保护,积极鼓励原创性科研成果的产出。实践已经证明,创新能力是生成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加速器。只有大胆集聚创新型人才,合理使用高素质人才,我军才能在一些前瞻性、战略性领域形成独特人才优势,占有一席人才高地,从而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为部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服务,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服务。

猜你喜欢

军事战略科技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走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大步
实施农村“党建护航”战略的创新实践思考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导致战略失败的三大迷思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