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引导“八要八忌”

2017-01-01杨昌玉

政工学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谣言负面舆情

杨昌玉 彭 鹏

网络涉军负面舆情,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表达出的对军队、军人或者涉军事件的负面情绪、意见或不良行为倾向的综合体现。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即时通讯等新型网络应用“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的聚焦、放大功能不断加强。为此,军队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做好网络涉军负面舆情引导工作,把握好“八要八忌”。

一要主动防御,忌被动应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研究表明,网络涉军舆情具有爆发突然、主体不明确、演变不确定、群体扩散等基本特点。这些特点致使网上涉军负面舆情出现前很难预测和干预,要求我们在平时就要加强宣传引导,教育广大网民正确看待网上负面涉军舆情,增强对网上谣言的辨别力。与此同时,要建立常态化组织领导机构和舆情搜集研判引导机制,随时跟踪各类媒体和网上舆情,科学研判涉军负面消息和社会热点舆论,及时发现并报告重要舆情苗头,把握舆情引导主动权,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后,面对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涉军信息却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二要及时发声,忌失时回应。心理学研究认为,人们接受信息具有“优先效应”,初次接受的信息记忆最深刻,比之后接受的信息在印象形成中有更大权重。因此,网上涉军负面事件发生后,军队主导处置过程的部门一定不能秉持“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超然态度,而要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先入为主、先声夺人,争取信息发布的主动权,有效引导舆论,形成强大的“首因效应”。相反,如果失声、缺位,就会给流言蜚语提供空间,严重影响之后的舆论引导效果,进而造成“当真理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走遍了天下”的不良后果。

三要积极疏导,忌一味封堵。新媒体信息具有数量大、传播广、交互性强等特点,使人们的猎奇心理有了巨大的膨胀空间。面对网上涉军负面舆情,一味封堵只会刺激网民的好奇心理,进而引发“衍生问题”的“二次炒作”。有研究表明,在非常时期采取封帖行为有利于降低舆情热度,但长期来看只会适得其反。为此,相关舆情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牢固确立“疏堵结合、以疏为赢”的工作理念,在舆情引导中勇于担责、积极作为、主动疏导,放大理性客观的声音,以正视听,维护我军的良好形象。

四要公开透明,忌含糊不清。信息透明作为重要的舆情应对指标,已经成为平息舆情危机最有效的举措。美国社会学家奥尔波特和博斯特曼总结出一个关于谣言的公式:R=I×A。其中R是Rumour(谣传),I是Importance(重要),A 是 Ambiguity(含糊),即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谣言的产生与事件的重要性和模糊性成正比,说明事件信息模糊程度越大,谣言滋生传播的空间就越大。可见,当网上涉军负面舆情出现后,消除舆情影响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布事实真相,多讲细节、巧用数据,用真相有理有据地揭穿谣言的虚假。

五要取信于人,忌言而无信。互联网是个“假一赔十”的世界。如果前后态度、行为不一致,答复、解释闪烁其词、自相矛盾,很容易被网民捕捉到,进而在网上热议,引发“次生舆论”。所以,网络舆情管理要自觉讲诚信,树立大局观念,把眼光放长远,不能为了暂时取悦网民而玩“小忽悠”,也不能为了获得一时安宁而搞“小许诺”,坚持做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实事求是、言行一致,坚决不搞两种话语体系,在网民中树立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

六要态度真诚,忌虚与委蛇。真诚是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我们只有把网民当亲人去爱,网民才能把我们当主人去敬。要正确看待网民刁钻刻薄、不讲情面的揭短、触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始终和颜悦色、态度诚恳,切实以真心换取理解、用真诚感染大众。

七要平等交流,忌居高临下。心理学研究认为,平等是促进人们顺畅交流、有效沟通的重要前提。处理网上涉军舆情,要注重摆正位置、放低姿态,始终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视角、平和的语气对待网民;尽量避免用刻板僵化的语言实施引导,多用网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网言网语”“民语土话”发布信息,以语言的亲和力增强舆论的引导力。

八要合力攻关,忌单打独斗。网络舆情引导是一项系统工程,当网上涉军负面事件发生后,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同台“唱戏”,合力攻关。舆情管理必须摒弃“领域化”“部门化”的思想观念,强化大局意识,加强整体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军队要注重搞好顶层设计,加强同地方政府、网站、论坛管理员、版主以及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交流合作,共同做好网络舆情的监督、研判和引导工作,形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网上舆论引导工作新格局。

猜你喜欢

谣言负面舆情
中国使馆驳斥荒谬谣言
不信谣言 科学防“疫”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你被养生谣言忽悠过吗?
1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将启用新版负面清单
谣言π=4!
数字舆情
数字舆情
消费舆情
涉及商业伦理的负面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