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加强陆军技术士官培训工作的思考
2017-01-01张宏
张宏
对加强陆军技术士官培训工作的思考
张宏
习主席深刻指出:军队建设必须把提高战斗力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聚焦。技术士官队伍是新型武器装备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的主体,是陆军作战部队新型武器装备形成作战能力的决定性因素。把我军技术士官建设成一支能打胜仗的过硬队伍,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强大技术支撑,为装备形成战斗力注入不竭动力,是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部队建设意义重大。但是当前在陆军技术士官培训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陆军技术士官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技术士官员额的不断增加,军委机关、战区陆军、部队三级对技术士官培训工作越来越重视,每年培训指标都以不低于10%的速度增长,越来越多的院校和机构开展了技术士官培训工作,技术士官培训成果显著。但是我们也看到,在技术士官培训不断发展的同时,由于员额增长,各级承担的培训任务越来越重,培养能力接近饱和,培训质量有所下降。
(一)培训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经过近年来部队培训机构体制编制调整,目前各战区陆军下属的各类训练机构通过裁减合并,基本完成了基地化建设,而各院校也不断加大技术士官的培训力度。由于军委机关、战区陆军两级同时都承担初级技术士官的培训任务,出现了军委下属训练机构教学资源紧张、战区陆军训练机构教学资源浪费的现象。另外,由于初级士官培训准入门槛低,各机构都争相开设初级士官培训课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线作战部队义务兵培训数量过多,而技术士官培训数量不足的问题。从走访的单位看,很多单位都出现了义务兵培训人员选拔困难、技术士官培训名额竞争激烈的情况,也反映出现阶段技术士官培训中资源配置不够科学的问题。
(二)与部队需求结合不紧密。各级培训机构每年分配到部队的培训指标基本相同,仅下发通知明确培训班名称、周期和报到时间,很少对参训技术士官的服役年限、受训经历、技能等级进行细分;在培训指标的分配中,大专业培训指标很多,而小专业有时几年也没有一个指标,不能很好地满足部队培训需求。以某部修理营为例,三年来枪械专业累计培训超过10人,但雷达专业长期无培训指标,造成雷达技师岗位长期无人胜任,对口率、称职率均达不到要求。
(三)培训内容时效性不够强。新装备技术先进、系统复杂,最需要相关培训机构对技术士官进行培训。但各级培训机构的课程更新速度明显滞后于部队装备列装速度,大部分院校仅能开展新装备的理论教学,对实际操作和维护保养涉及较少。由于缺少及时管用的培训,目前陆军新型装备技术保障任务仍高度依赖生产厂家,在执行各类演训任务时必须邀请厂家现地保障,对部队快速反应、远程机动、战场抢修等能力产生了很大制约。
(四)培训周期设置不够合理。目前,技术士官培训周期较大,脱岗时间长。陆军作战部队重大演训任务一般集中在野营驻训期间,在此期间,各类保障任务繁重,很多单位为确保年度任务顺利完成,尽量不安排技术骨干参加升级培训,既影响了技术骨干的能力提升和个人发展,也不利于技术士官队伍建设发展。
(五)继续教育质量不够高。我军士兵入伍学历门槛较低,为解决这个问题,依托院校开展了士兵继续教育工作,旨在提高战士的知识水平,适应新装备操作使用要求。但由于基层工作繁杂,战士的个人学习时间很难保证,部队还要承担演习等重大任务,造成学习普遍成绩较差,个人能力素质没有得到实质提高,士官继续教育文凭的含金量越来越低。
二、对加强陆军技术士官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
在现有体制基础上,不断优化整合各级培训资源,逐步明确培训分工,探索完善升级培训与资格培训相互弥补、院校集中培训与在职继续教育相结合的现代培训体系。
(一)注重顶层设计,对现有培训机构进行整合。由于技术士官培训模式涉及范围广、矛盾冲突多,对于士官学校自主选择培养模式、不同种类院校的培养分工等,都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研究技术士官人才培训模式的改革。要不断加强对技术士官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对现有各级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同时制定技术士官人才培养实施细则,明确各单位在新模式下的协作关系和具体分工;大力支持院校自主创新培养模式,借鉴外军技术士官培养经验,定期组织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讨论;充分发挥专业机构在技术士官培养理论研究方面的优势,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广泛开展技术士官职业教育与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缩短理论研究到操作实践的转换周期。
(二)突出不同特色,发挥士官学校培训优势。士官学校作为军队专业教育机构,主要负责部队技术士官的培养工作。其培养目标面向部队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士官学员毕业后将成为部队武器装备的操作者、使用人和检测员、修理工,是武器装备发挥作战效能的核心因素。
1.加强技术士官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利用士官学校优越的政治理论师资力量,通过相关政治理论学习,教育技术士官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引导技术士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锻造坚定跟党走的政治品格。开展以我军职能使命为主的理想信念教育,解决技术士官标准不高、作风不硬、技术不强的问题,不断打牢技术士官队伍理想信念基础,激发他们的光荣使命感和职业荣誉感,强化乐于吃苦、甘于奉献的责任感。
2.坚持技术士官素质教育,提高实践技能。中高级技术士官技能掌握较为熟练,在部队服役时间长,院校组织的中高级技术士官培训,要提高其智能水平、专业本领,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从而加快中高级技术士官由学转教、由熟练简单操作向探寻问题机理的转变,在未来战场中更好地理解和完成各项任务。
3.着眼技术士官任职要求,增强组训能力。未来战争中各种技术保障任务的实施,都是由班组集体作业完成,技术士官作为保障班组的骨干力量,必须具有较强的组训示教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准确判断问题,快速科学决策,才能带领保障班组更好地完成战时保障任务。利用士官学校师资力量强、理论水平高的优势,重点对陆军作战部队技术士官的问题分析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示范教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提高技术士官综合素质。
(三)明确岗位导向,拓宽技术士官培养途径。近年来,陆军武器装备升级换代不断提速,士官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分级培训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技术士官专业技术能力和文化基础。为了加快技术士官胜任岗位的速度,在技术士官上岗前应首先组织岗前培训,按要求达到国家或军队制定的专业技能标准,获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作为技术士官任职的上岗证,大大强化技术士官竞争意识,促进专业技术水平持续提高。
1.扩大培训规模。在新的体制编制基础上拓展各级培训职能,由军种(陆军)训练机构负责高级技术士官的升级培训,兵种(陆航、特战、装甲等)训练机构负责中级技术士官的升级培训,部队(作战师、旅、团)训练机构负责技术士官的资格培训和初晋中升级培训,解决培训目标与使用需求不对口的问题。与此同时,要积极开拓军民融合培训,由新装备生产厂家、部队科研院所负责新装备技术士官培训,由大修厂负责修理能力生成培训,合理设定培训内容、培训周期、培训名额,使更多技术士官能够接受训练机构正规系统的培训。
2.注重训用一致。在技术士官培训内容上,要紧密结合部队装备型号或作战任务需求提出的具体能力要求。如将培训班名称确定到具体的装备型号、不同的部队类型以及不同的作战对象,明确说明参训人员的部队类型、装备种类、培训工种,提高相应培养质效。
3.加强人才储备。不断强化重点关键岗位技术士官人才信息管理,建立新装备、高技术士官人才数据库,对部队急需、培养时间长、操作复杂的专业人才,专门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确保岗位稳定、能力称职、成长迅速;加强新装备部队和新型作战力量技术士官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陆航、电抗、特战、网络等专业的技术士官培养力度,加强人才预置预储;强化专家型技术士官人才培养,适时抽调部队中高级技术士官,到生产厂家、科研院所、地方高校进行针对性培训,建成技术保障骨干力量,确保技术士官能力素质水平与部队作战和保障能力形成需求相适应。
【作者系西安政治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