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新体制新职能新使命新要求推动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创新发展
2017-01-01官应权
官应权
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基层民兵工作的领导机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省军区人武部系统改革调整之后,基层武装部的职能定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思维视野向服务三军转变,备战打赢向应急应战转变,抓建重点向组织动员转变,工作协调向军地并重转变。面对新情况新要求,重塑重构乡镇(街道)武装部势在必行、任重道远。
一、着眼新体制确立新定位,在思想观念上重塑重构
加强基层武装部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解放思想,革弊鼎新。
转变“兼职干”的片面认识。目前,绝大多数乡镇(街道)的武装部没有单设部门、单配领导,只是挂个牌子、副职兼职,某种程度上是把基层武装工作看轻了,是把乡镇(街道)武装机构边缘化了。要增强乡镇(街道)武装部主责主抓意识,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应从体制上进行重塑重构,统一出台措施政策,对乡镇(街道)武装部的机构重新定义定位、任务重新分配明确,彻底转变“兼职干”的片面认识。
跳出“管不着”的思想误区。基层专武干部多数来源于地方党政干部,职务任命由地方党委、政府研究决定,缺乏对军事机关的认同,时常出现“管不着”的尴尬。军事机关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是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沟通协调,掌握专武干部推荐、考核和配备的话语权;二是积极主动解决基层武装部实际困难,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帮助支持,强化专武干部“归属感”;三是利用征兵、整组、训练和执行任务等时机,抓好专武干部“一切行动听指挥”的军人意识培塑,努力增强服从管理的自觉性。
破除“过得去”的消极观念。针对部分乡镇(街道)武装部抓工作搞建设只求“过得去”的思想,军事机关应着眼任务加强帮带指导、提出刚性要求,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应主动担当强化党管武装、抓好监督问责,专武干部应克服私心杂念,切实聚焦“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突出抓好基层武装部的基础建设、兵员征集、民兵训练、国防教育、应急处突等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只有敢于与自己“过不去”,才能让单位建设和武装工作真正“过得硬”。
二、着眼新职能坚持新标准,在制度机制上重塑重构
全国成千上万个乡镇(街道)武装部,建设标准尤其是干部配备、能力培训、绩效考评等方面,需要明确规范,确保各级在同一个标准下抓工作搞建设。
创新干部队伍的配备模式。乡镇(街道)武装部处于基层一线,地位特殊、工作特殊,干部配备要遵循军地双重考察任命原则制订刚性文件,对专武部长、副部长和干事的编制设置、职务任命、岗位津贴等予以明确规范。特别是专武部长的任职经历应尽量做到5个“百分之百”:百分之百复转退军人、百分之百班子成员、百分之百政府副职、百分之百科处级干部、百分之百党员干部。确保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编制配齐、力量充足、地位突出。
创新能力素质的培训路子。根据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担负兵员征集、民兵训练、组织整顿、应急应战、国防教育、参建参治、拥军优属等任务要求,按照“每年组织一次、三年轮训一遍”的计划,采取“重点精训与普遍轮训、院校深造与自主培训、岗位锻炼与任务牵引、蹲点帮带与换岗锻炼”相结合方式,加强专武干部业务能力培训的探索研究,把培训模式向军地共同参与拓展,培训渠道向正规院校延伸,培训内容向实战实用侧重,不断增强专武干部能力培训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创新工作绩效的考评机制。目前,多数省(市)没有针对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和武装工作建立统一完备的绩效考评机制,还处于“散打”“放任”状态,不利于调动基层开展武装工作的积极性。要破除专武干部工作绩效上的“大锅饭”,必须把武装工作细化量化,纳入区县对各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对各部门的年度绩效考评计划,凡是考核不合格的,不予以发放年度绩效奖;凡是考核不优秀的,乡镇主要领导和专武部长均不得提职任用,以此促使基层武装部的职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着眼新使命明确新任务,在职能作用上重塑重构
乡镇(街道)武装部建在我国最基层行政机构,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边服务群众,一边服务军队。地位重要,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当好基层政权的“定盘石”。按《兵役法》规定,民兵组织吸纳了社会上18~35岁的主要劳动力。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直接领导民兵工作,应严格按照《民兵工作条例》规定,加强民兵日常教育、管理和组织活动开展,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准确掌握民兵现实表现,帮助解决民兵家庭实际困难,不断增强广大民兵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支援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自觉,切实把民兵预备役人员牢牢掌控在基层政权手中。
当好国防动员的“排头兵”。平时,基层武装部应认真研究制订和修改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动员方案,积极做好预备役人员登记和民用资源储备,抓好适龄青年兵役登记和兵员征集工作,扎实开展抢险救灾、反恐防暴、巡逻执勤等应急处突训(演)练,把国防动员的基础工程建好夯实。急时,基层武装部应能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方案,迅速收拢民兵等各类后备力量,组织参加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支援保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战时,基层武装部应协助军事机关和党政机关完成武装力量的征召、战略储备物资的调用、民用资源的征用、国防勤务的组织、重要目标的防护、战争灾害的救助、善后工作的组织,确保战时国防动员工作依法实施、有序开展、高效落实。
当好国防教育的“宣传队”。培养民众强大的国防意识,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义不容辞。一方面,应充分利用乡镇(街道)宣传栏、广播站、微信公众号等资源,抓住“八一”建军节、“九一八”事变纪念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时机,向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大力宣传国防知识、国防法律、国家形势、军队发展等基本内容,不断强化全民国防意识。另一方面,要定期走访慰问参战退伍老兵,关心帮助生活困难军烈属及其家庭,宣传奖励立功受奖的现役军人及家庭,协助解决驻地现役官兵子女入学入托、随军家属就业等现实问题,大力营造军人优先、军人优惠等社会氛围。
四、着眼新要求树好新形象,在作风纪律上重塑重构
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时时处处事事与人民群众打交道,自身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以及军队的威信威望。
培塑“姓军”的意识。乡镇(街道)武装部虽是地方行政编制,专武干部也不是现役军人,但穿的是军装、干的是军事。针对多数专武干部来源于地方党政干部,军人意识、军事素质和专业技能比较薄弱的实际,利用征兵、整组、民兵训练、干部集训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等时机,抓好军事知识、军人意识、军人作风的训练和培塑,努力缩短与现役军人的差距,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理念、拓展视野、增长才干,让专武干部既“专”又“武”。
树立“有为”的形象。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是各种政策措施的执行人,是受理群众诉求的第一关,是后备力量的建设者。要有真抓实干的精神,不论工作大小,都要一丝不苟,力求每一项工作做到位、每一件事情抓落实;要有敢于吃苦的精神,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是长期工程,服务人民群众工作繁琐而又艰巨,需要耐力和韧劲;要有主动担当的精神,遇到问题不能矛盾上交、绕道就走,要敢于较真、一抓到底,切实以实干促发展、以有为得民心。
端正“风清”的生态。基层乡镇(街道)武装部平时工作事无巨细,经常与人、财、物、权打交道,特别是每年的兵员征集工作,打招呼的多、矛盾问题多、诱惑腐蚀多,“微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专武干部必须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机感,大事上泾渭分明,小事上谨小慎微,时时处处划好红线,带头纠治“微腐败”、练就“金刚身”、端正“好生态”,始终做到踏踏实实干事、干干净净为官、明明白白做人,当好人民群众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