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

2017-01-01汪送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7年2期
关键词:子项目项目风险研制

汪送

(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西安710086)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

汪送

(武警工程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西安710086)

为有效避免研制项目出现“拖、降、涨”等恶性现象,大型复杂装备研制多采用项目群管理模式,由于同时开放了风险环境,增强了子项目间的复杂交互,使得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成为制约项目研制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目前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研究以及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多是从静态或局部的角度来展开,虽然也有数值仿真方面的研究,但是对不同风险因素间的动态交互行为,及其进而造成的风险动态演化机制缺乏系统的分析,于是项目群风险演化动力学问题成为下一步的重要研究方向。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

0 引言

研制大型复杂装备是现代战争的客观需求,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这样一个创造性的探索过程需要把几百万个零部件、几十万人的工作有机地综合在一起,使各分系统之间、各零部件之间协调地工作[1],因此,其研制项目多为超复杂系统,形成超复杂结构[2],同时具有研制周期长、投资额度大、技术风险高、参研单位多、环境不确定及影响因素多等特点[3]。以美国研制隐身舰载攻击机A-12为例,该项目开始于1981年,到1991年时已耗费51亿美元,待到工程研制阶段其费用已高达86亿美元,超过合同经费(43.8亿美元)将近1倍,最为严重的是很多技术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攻克,最终被迫放弃研制计划,严重影响到美军攻击机的有效更替[4]。装备研制项目中出现“拖进度、降性能、涨费用”等现象,在我国大型复杂装备的研制中也同样存在。

如何有效避免“拖、降、涨”的恶性影响,提高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的成功率,需要积极探索新的项目管理方式,项目群管理可以较好地兼顾长远发展战略,有效协同资源分配,因此,可用于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管理的实践中。但同时需要针对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内部不同特性的多元风险及其动态演变过程进行较好的机制分析,在考虑风险动态行为的基础上进行准确的风险综合评价,从而为研制风险的有效控制提供有效对策。

1 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研究现状

在装备研制风险管理方面,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美军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经历了探索、初创、完善、付诸应用等阶段,而国内则处于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状态,缺乏先进理论和方法作为指导[5]。美国在DoD 5000系列文件中对风险管理技术和采办风险管理方法进行了不断完善,使得风险管理成为装备研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献[6]肯定了风险管理对装备研制成功的重要性,并主张在装备设计阶段进行风险评估,将风险管理端口前移,确保风险苗头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便于减小风险管控成本,提高风险管控效益。

文献[7-8]结合证据理论和未确知理论,以及基于格栅-模糊borda数方法构建了两种装备研制技术风险评价模型。文献[9-10]基于Arena软件和GERT随机网络模型,采用仿真方法对装备研制技术风险进行评估。文献[11]基于灰类白化权函数将定性技术风险指标定量化,采用群灰关联度进行技术风险综合评估。文献[12]构建了国际武器装备联合研制技术创新风险预警系统逻辑结构图。文献[13]综合运用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等方法,构建了技术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文献[14]通过构建装甲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Hall三维结构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方法进行了风险综合评价。文献[15]提出为实现对装备研制项目可靠性的风险预警,可采用Topsis方法、集对分析评价方法和模糊评价方法分别实现对技术指标风险子集、项目管理风险子集和条件风险子集的分析,并采用功效系数方法确定项目综合风险度。文献[16]为分析项目风险评估中风险传播的影响,提出WBS-RBS-DSM方法来考虑项目工作包之间的依赖关系和风险传播路径,该方法是对传统WBS-RBS的一种有效改进,实际应用中增强了对风险动态行为的考虑,使得评估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从国内外装备研制风险管理研究情况对比分析可知,国内在理论研究上系统性和研究深度有所欠缺,实践上静态评估和管控比较完善,对研制过程风险的动态特性把握不够。

2 项目群与项目群管理研究现状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牵涉到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总装厂(主制造商)、工业部门、军代表、军方用户等,因此,涉及企业多、专业跨度广、利益分配难,同时由于研制周期长、经费数额大、技术难度高,信息交互繁,使得依托传统项目管理方法已经难以胜任大型复杂装备的研制项目管理,此时具有整体优化性、战略协同性的项目群管理方法逐渐得到重视,项目管理者企图通过项目群管理方式来取得单项目管理模式所不能取得的整体效益。

项目群的概念最早由Fems DC于1991年提出,他认为项目群可以指大项目,亦指一组相互联系的项目或由一个组织机构管理的所有项目[17],1997年,Pellegnnelli在此基础上指出项目群是一个包含现有项目和将来新定义项目的结构框架,为了共同目标,项目群中的项目以协调的方式进行管理,力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18]。

关于项目群的定义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意见,不同学者从不同研究角度给出了自己对项目群的理解。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19]认为项目群是指经过协调统一管理,以便获取单独管理时无法取得的效益和控制的一组相互联系的项目,同时指出了项目群的多重性、可测量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四大特征。文献[20]认为项目群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项目所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项目群管理则是对整体中的所有项目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且这种管理更有利于每个项目以及项目群总体目标的顺利实现。文献[18]认为项目群不应是扩大化的项目版本,其组建目的在于获得超过单项目管理总和的整体效益。文献[21]从复杂系统理论角度指出项目群是由若干不同的子项目按照特定的结构有序组成,具有单个子项目所不具备的整体特性,并完成单个子项目所不能完成的功能。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是由众多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子项目按一定结构有序结合而形成的具有明确目标的超复杂系统,其项目群管理要实现研制目标的整体优化,就需要各子项目、各参研主体间保持有效的战略协同。

在项目群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对项目群的定义及管理都没有形成统一模式,目前主要应用于投资项目、IT项目、R&D项目管理,其宗旨是以协调的方法管理一批项目,以获得独立管理各个子项目所不能获得的效益[22]。项目群管理虽然缘自项目管理,但前者从战略高度、管理内涵、管理范围、不确定性、复杂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越后者。

PMI在其项目管理知识体系(PMBOK)中指出,项目群管理是为了实现项目群的战略目标和利益,而对一组项目进行的统一协调管理。HAROLD AINSWIRTH从节约成本、应对环境变化、组织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要求、信息技术发展4个方面叙述了项目群管理产生的原因[19]。Pellegnnelli指出对稀缺资源的管理和建立适当的信息管理系统是项目群管理的关键,而且重点是计划和技术,而不是生产和组织方面[23]。与传统的项目管理相比,项目群管理具有整体优化的特点[21]。

文献[24]根据项目之间的作用和关系的不同,将项目群分为竞争型项目群和协作型项目群两类,竞争型项目群通过争夺共有稀缺资源而发生联系,协作型项目群一般超过单个企业界限,指多个独立主体间为了共同战略目标而临时组建。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因牵涉大量的子项目,无论子项目是否隶属于同一利益主体,当相互之间存在资源争夺或利益分配时,为竞争关系;否则,为协作关系。较好的项目群管理,应克制和打压竞争关系,鼓励和推动协作关系,从而利于项目群目标的整体优化。

3 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研究现状

项目群风险管理指的是集群的项目风险管理,其目的是通过组织、控制活动的指标,降低和预防项目集群风险。项目群的风险管理工作,是在集群环境下的风险管理理论的应用和体现,它不仅包括传统的单项目风险管理的内容,而且还因为集群环境的存在,还受到每个项目冲突加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更加提升了风险识别的复杂性,对于风险控制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25]。

文献[26]认为项目群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子项目构成,处于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中,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管理主体多、互动关系复杂。并指出项目群风险来源广、风险类型杂、风险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组织结构复杂,风险环境更为开放。

②关联关系复杂,风险演变更为多样。

文献[27-28]指出项目群是一类复杂系统,其风险管理工作应具有复杂性特点,主要表现在项目群主体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项目群风险之间以及项目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依赖关系和互动关系的复杂性,并指出项目群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外部风险和层次风险3种类型。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等基本步骤,其中风险识别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步骤,文献[29]认为项目群风险识别应通过分析子项目自身的风险及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综合风险识别,特别要注意由于子项目相互影响而产生新的风险,也即既要注重独立风险,也要注重耦合风险,从相互关系、利益分配、资源争夺、约束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风险辨识。

文献[21]指出工程项目群的风险环境远比单个工程项目复杂,其风险环境更为开放。根据工程项目群中风险的发生机理与性质,可将风险分为独立性风险和关联性风险。其中,独立性风险散布于各子项目的各阶段各工序中,它们的发生概率和损失额度具有自发性、随机性,相互之间不会影响;而关联性风险则不同,它们之间不仅会相互交叉作用,在各阶段各工序中不断传递、扩散,甚至形成风险链,造成风险的叠加和放大。文献[30]给出了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群串联、并联和混联三种组合模式,构建了用于风险与周期评估的组合GERT网络模型与算法。文献[31]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山区高速公路项目群进行了风险分析,并基于多级模糊层次评价法对项目群风险进行了评价。文献[32]同样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对重庆市轨道交通三号线项目群进行了风险估计,据此来分析风险因素间的相关系数,进而采用多级模糊层次方法对项目群进行风险评价。

但是上述的项目群风险管理方法大多都是在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估,虽然也有用到仿真的方法进行数值计算,但是对不同风险因素间的动态交互行为,及其进而造成的风险动态演化机制缺乏系统的分析。

4 项目群风险动态演化研究现状

在进行项目群风险管理时,不能将项目群风险简单地等同于多个单项目风险的叠加,应意识到前者更加复杂的发生机理及更深层次的风险危害。文献[26]指出项目群是一类特殊的复杂系统,其风险管理中的互动关系更为复杂。目前工程项目群风险管理的思维模式是以惯性思维、经验思维和定式思维为主的分割式思维,对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观察角度单一,缺乏系统的规划。

风险转移是风险转移者将自己本应承担的风险转移给其他方,从而使自己免受风险损失。风险事件之间由逻辑关系而引起的连锁反应共同形成了相互关联的风险链或风险域。风险链或风险域在形成机理、应对策略上都有别于一般风险事件,是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与难点[33]。

文献[34]提出了项目群互动的概念,认为互动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和项目群目标而进行的项目群内外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或者项目群内外部的沟通协调与互动交流,而项目群互动风险是指项目群管理主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主体与外界之间因交互而形成的各种风险。这种项目群互动是风险演变的重要原因。

文献[28]在分析项目群风险传播特性时指出,风险在项目群内部处于流动状态,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这种传播既有一定的有序过程,同时受制于项目群结构的影响。实际上风险的传递行为既要依托一定的传递载体,同时也会遵循一定的传递路径。

文献[24]指出项目群内风险因素有传递、复制、分解、迁移5种传播方式,风险传播特性使得复杂系统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变得十分复杂,尤其是风险链的形成决定了项目群内各项目组织必须以项目整体目标为导向,以“协同控制”为手段对项目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文献[35]提出了基于“群”视角的风险管理理论框架,应用贝叶斯网络推理进行了群风险演化分析,并定义群风险管理为集群环境下的风险管理,是为预防或消减集群的风险而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活动的统称。

文献[36]通过定义项目风险元传递概念,将其传递路线分为:关系型、链型、树型、网络型和混沌型5种基本类型,并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对两项目风险元传递、三项目风险元传递和多项目风险元传递进行了建模分析。

5 装备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研究展望

文献[1]认为经典风险测度理论无法满足大型复杂装备研制管理的需要,亟需探索新的风险测度理论与方法体系,现有研究主要是从静态角度,通过评价风险综合指标或估计项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后果影响程度来测度风险指数,并没有从项目研制过程入手,没有考虑里程碑之间的动态逻辑关系,无法深入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研制过程,且现有风险测度研究没有考虑到主制造商和供应商之间多层次的协同逻辑关系。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群风险管理所呈现的多层次性、多粒度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表明其不同于一般的研制项目,因此,需要发展与之相应的风险测度方法和风险管理模式。

6 结论

大型复杂装备研制是创造性的探索过程,由于涉及成千上万的零部件,也就牵涉到众多的参研企业,整个研制项目组织结构错综复杂,多方主体利益争夺异常激烈,从而为整个研制过程带来了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使得装备研制项目风险管理变得极为困难。此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外部环境瞬息万变,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背景,此时,项目群管理理念应运而生[37],项目群管理模式虽然具有诸多优势,但由于使风险环境更为开放,项目集群风险间存在显著“关联性”[38],风险传递与耦合行为更为复杂,现阶段的项目群风险管理者对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风险缺乏系统、全面、清晰的认识,没有深入了解项目群内部的风险动态演化机制,缺乏较好项目群整体风险量化和测度手段,同时在项目群风险控制方式上缺乏系统规划,这些将是日后项目群风险管理新的研究方向。

[1]孙金玉.大型复杂装备研制项目风险测度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2]邱菀华.国产首架大型客机研制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4,16(10):31-38.

[3]罗明.航空武器装备制造供应链绩效评价与改进策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09.

[4]田丰.装备研制进度风险管理研究[J].船舶,2006,16(5):51-53.

[5]王克楠.中国与美国对武器装备研制项目风险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之比较[J].新西部,2011,27(21):250-251.

[6]SHARIFF A M,LEONG C T.Inherent risk assessment-a new concept to evaluate risk in preliminary design stage[J]. Process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09,87(6):371-376.

[7]易善勇,邱志明.武器装备研制项目技术风险评价模型及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24):46-49.

[8]易善勇,邱志明,宋光明.基于格栅-模糊borda数方法的武器装备研制技术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8):66-69.

[9]徐哲,吴瑾瑾.武器装备项目技术风险研究现状及展望[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0(1):6-9.

[10]徐哲,吴瑾瑾,姚李刚.基于GERT仿真的武器装备技术风险量化评估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7):1655-1660,1664.

[11]程军伟,刘维平,迟宝山.装备研制中技术风险的灰色综合评估[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3,17(2):60-62.

[12]曹孟谊,胡洪波,李东东,等.国际武器装备联合研制技术创新风险及防范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2009,20(1):49-53.

[13]魏鑫,刘柳,张春山.新研武器装备技术风险评估决策支持系统[J].兵工自动化,2008,27(11):93-96.

[14]李保平.装甲装备研制项目风险评价及管理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

[15]李勘.装备研制项目可靠性风险预警技术研究[J].装备环境工程,2014,11(4):125-130.

[16]任南,韩冰洁,何彦昕.基于WBS-RBS-DSM的项目风险识别与评估[J].系统工程,2014,32(11):96-100.

[17]THIRY M.Combining value and project management into an effective programent management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2002(20):221-227.

[18]刘焕.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项目群风险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9.

[19]PMI.PMBOK-Guide[M].Newtown Square,Pa.: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inc,2004.

[20]毛鹏,陈森发,陈彦.大型工程多项目群(Multi-programme)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8(12):23-25.

[21]廖丽莎.工程项目群风险管理模型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22]陈峰.工程项目群构建理论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

[23]GRAY R.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programme management[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1997,15(1):5-9.

A Review on Development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of Large and Complex Equipment

WANG Song
(School of Equipment Engineering,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Armed Police Force of China,Xi’an 710086,China)

Inordertoeffectivelypreventtheviciousphenomenaof"dragprogress,drop performance,rise cost"in development project,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complex equipment multiuse program management model,which opening the risk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between subprojects,then the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became a key factor which restricting the success rate of development project.Currently,equipment development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and program risk management research are mostly expanded from static or local research aspects,although exit a number of simulation,but lack of systematic studying on the mechanisms of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isk factors,and thus causing risk dynamic evolution,so program risk dynamic evolution mechanisms becoming the next important research trends.

large and complex equipment,development program,risk management

X913.3

A

1002-0640(2017)02-0006-05

2016-01-17

2016-0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01179)

汪送(1984-),男,湖南衡阳人,博士。研究方向:装备系统工程。

猜你喜欢

子项目项目风险研制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PPP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服务进程中消费者对子项目顺序的遵从性研究
基于ISM模型的EPC项目风险网络分析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浅析房地产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
航天企业集团投资项目风险管理刍议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访问系统设置 要更快更精准
创新供电企业农网改造项目预算管理方式的探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