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问题研究

2017-01-01卫武斌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军人道德

卫武斌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西安校区,西安 710068)

● 思想政治工作Ideologicalamp;PoliticalWork

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问题研究

卫武斌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西安校区,西安 710068)

为应对网络技术对军人道德培育提出的新难题,在分析军人道德受到网络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的基础上,指出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失范主要有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弱化、道德意志脆弱、道德行为失当等表现。从治标与治本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出发,提出军人道德建设应更新教育理念、培养主体意识,抓住关键少数、树立道德楷模,坚持德法并举、实施技术监控,注重心理疏导、规范行为养成的路径,以期实现军人道德的重新建构。

军人道德;道德规范;网络环境

“国无德不兴,军无德不强,人无德不立”。作为军人,坚守道德高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习主席强调,要培育“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将“德”纳入军人的“压轴”素质,足见其重要性。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军队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殊群体,不可能置于网络之外而独立存在,网络改变了军人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同时对军人的道德世界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新形势下军人道德培育提出了新难题。

1 网络对军人道德的作用

网络,从狭义上理解,即为互联网,它是将各个独立的工作站或主机通过物理链路连接在一起,达到资源共享与通信的目的。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隐匿性、复杂性等特性,网络的这些特性使人类不仅需要面对现实物理空间中公众之间的价值关系,而且延伸至虚拟网络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关系。因此,公众道德要面对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空间两种存在状态,道德宣传会在现实世界和虚拟网络空间同时存在,形成各自的价值场来感化公众的道德世界。

(1)网络对军人道德形成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在我国政府主导下,采取建立专栏、论坛、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多样活泼,传递了正能量,对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军人来说,日常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较为严格规范的行为约束,且所处的环境较为封闭,因此军人生活的现实道德环境总体良好,个人的道德水准普遍较高。当现实生活空间的道德状况和虚拟网络空间的道德宣传一致时,军人很容易相信、接受和认同虚拟网络空间中传递的主流价值观,在语言、行为上做出积极健康的道德表达,这对良好道德环境的形成具有正向的推动效应,军人个体的道德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因此,网络对军人道德的形成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

(2)网络对军人道德形成的消极作用。从网络的自身特性来看,网络的隐匿性和复杂性又使得网络成为陌生人的虚拟空间,网络中人们受到道德的约束较少,习惯使用污秽、恶毒的语言宣泄不满、发布谣言,甚至许多不法分子将网络作为制造舆论危机的空间。当现实世界发生违反社会道德事件时,虚拟网络空间如果受到别有用心者的误导,再加之“反沉默螺旋”“群体极化”等效应的产生,很容易出现负面舆论占据主导地位,极大影响公众的道德认知。多数军人面对虚拟网络空间与现实世界的道德反差,并不具有天然的免疫力,尤其是一些年轻官兵,很容易出现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弱化等问题,虽然受到安全保密规定的限制,军人在虚拟网络空间发声、跟帖的不多,但是内心的怀疑和困惑会长期隐藏。因此,网络对军人道德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消极、负面作用。

2 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

道德失范是指行为主体在个人道德方面产生的不文明、不道德、不健康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广泛渗透,军队对互联网使用的要求发生了新变化,在严格执行保密规定的前提下,军人已经可以使用智能手机,军营中已经普遍建立互联网网吧,军人上网的时间和机会增多,互联网对军队的影响逐渐增强。在网络空间中,海量的负面信息往往更符合军人的猎奇心理,这些信息填补了军人对外界许多事物的认知空白,但长期如此容易导致错误认知固化,引发军人道德问题,如道德认知模糊、道德情感淡薄等。可以说,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在知、情、意、行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

(1)道德认知模糊,道德价值观念紊乱。在虚拟网络空间中,信息的传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地域界限,然而传播的信息内容又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些信息体现的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道德标准,因此网络环境下的道德必然表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鲜明特征。同时,来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及道德标准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出现碰撞和冲突,随着外来思想文化的大量渗透,这些碰撞和冲突导致了现实生活中的双重或多元道德标准及价值观并存的局面。从军人的成长经历来看,入伍前接受政府、学校宣扬的道德标准的同时,也受到网络中的多元道德标准及价值观的影响,政府、学校宣扬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可能只是他们众多道德选择中的一种。军人在军队的生活中,受到较高的道德要求,如要求做到服务人民、艰苦朴素、牺牲奉献等,但在虚拟网络空间,他们又受到追求享乐、个性自由、明哲保身等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的冲击,许多军人很容易被一些伪装的思想和言论诱导,进而出现道德认知模糊、价值观念紊乱等,久而久之,容易将错误的道德倾向带到生活中,对军队倡导的道德标准产生排斥和抵触。

(2)道德情感淡薄,责任意识弱化。情感交流和心灵沟通对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具有突出的作用,积极健康的道德情感是连接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纽带。然而,交往方式的改变往往容易导致人多方面的改变。在虚拟网络空间,人与人的交往不再是面对面、实实在在的交往,而是依靠微信、微博、陌陌等各种网络工具及平台进行的“人—机—人”交往模式。由于缺乏社会公认的网络交往规则约束,人们网络交往中的信任度大幅下降,道德情感信心失去了基本的培植土壤。同时,虚拟网络空间的交往弱化了人们对社会群体交往的依赖,人与人之间情感维系的现实基础受到极大的影响。近几年,军人网络交往增多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网络交往中,军人隐藏自己的社会真实身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扮演了不同的社会角色与他人交往,在缺乏规则约束的环境下,相互隐瞒与欺骗只会增强与他人之间的不信任感,说话做事也没有“他人在场”的压力,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忘却社会责任。同时,在现实生活中与周围的同事、战友等交流减少,现实环境下的人际距离疏远、人情麻木冷漠,进而演化成为情感淡薄以及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弱化。

(3)道德意志脆弱,自律能力不足。道德意志,是人们在履行道德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自觉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决定着人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向外部行为的转化,其强弱控制着人们行为的走向和贯彻程度。虚拟网络空间中,现实社会被约束的假、恶、丑的一面得到极大地宣泄,诸如网络盗窃、网络色情、网络传毒等行为和信息充斥网络之中,长期接触这些侵蚀人精神的“鸦片”,必然会消磨人的意志,使人堕落和颓废。网络对军人道德意志的影响是当前军队必须面对的紧迫难题,这种影响可能更甚于普通民众。一方面,受到游戏、视频等中的暴力、色情的腐蚀,军人的道德认知、道德约束和道德能力容易被弱化,同时受网络直播平台中“网红”的“温柔诱惑”,军人的道德自主和道德自律的毅力容易丧失,道德意志弱化,道德坚守被遗忘。另一方面,网络的海量信息使得军人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容易把希望寄托于网络,“有事找‘度娘’(百度搜索)”的思想普遍存在,通过网络找捷径来实现目标,甚至有的人在网络中剽窃他人成果,这些行为长期发展,必然导致军人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不足、道德水准下降。

(4)道德行为失当,道德人格分裂。网络生活的自由性和现实生活的约束性,尤其是两种生活环境的道德约束机制不同,使得有些军人在虚拟网络空间中对自己的道德要求与现实生活中的截然相反,实行双重道德标准。有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诚实正直,是领导和上级眼中的得力骨干,是同事和战友心目中学习的楷模,但在网络上可能就会展现出完全相反的一面。大多数军人虽然不会在网络中实施语言暴力和行为暴力,但是对网上的许多新鲜事物,不能正确地辨别其立场和观点,辨别其是否符合主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盲目地去转发、转载,从而助长了许多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他人和社会造成了伤害。部分军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军队纪律的约束,想做而不能做的事情在网络中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并且不易受到道德或法律上的责任追究,这样就将长期受到纪律规范压抑的人性中的“劣根性”逐渐释放,造成人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在虚拟网络空间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和语言所体现出的完全相反的道德评判标准,逐渐演变为他们自身的道德人格的分裂。德国学者巴巴拉·贝克尔在《虚拟身份:想像的自我》中指出:“数据网是由所有的虚拟身份组成的,在计算机空间,网络主体身份注定能够通过许多‘世界’而创造一个新的‘自我’。”[1]他指出的这种新的“自我”,就是在道德人格上完全不同于现实“本我”的一个虚拟个体。

3 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建设的路径

与传统媒介相比,网络使军队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军队既可以利用网络开展教育、管理等工作,也会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对军人道德的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军队自身的责任,社会共同创造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也会产生有力的帮助。因此,网络环境下军人道德建设,既要从军人、军队内在途径入手,增强自身道德修养;也要从外在环境入手,加强法制建设和技术监控,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1)更新教育理念,培养主体意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网络对军人的渗透不断扩大,网络信息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一味采取“堵”的方式并不能解决网络的不良影响,但是采取“疏”的方式总是让人应接不暇,因为军人每天接触的信息是多样的,受到的作用具有明显的个人差异性,如果针对具体的信息来疏导,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思想道德教育要迎接网络的冲击,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发行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2]教育者不再仅是进行“说教”“灌输”和“说服”,而且要提供“影响”“服务”“引导”和“选择”,要树立“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观念。军队在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摆脱行政身份的干扰,教育实施者要树立尊重、平等的态度,着力培育军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和网络素养,给予军人个体道德需要、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的高度重视,尽最大努力唤起军人个体道德自律意识的觉醒,实现自主意识和道德品格的升华,注重培养道德选择的权利感和责任感,这正是克服虚拟网络空间军人道德失范的关键环节所在。

(2)抓住关键少数,树立道德楷模。道德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军队这一特殊群体中,下级官兵不仅听领导干部台上所讲,更会观察领导干部日常所行。领导干部如果没有严格自律的道德要求,即使能力素质再突出、职务级别再高,也很难赢得下级官兵的真心拥护和尊重。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加强自律、慎独慎微,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3]军队领导干部作为关键少数,也应从自己做起,严格律己,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一方面,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军人核心价值观构建自己的道德标准。要始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绝不动摇,面对腐蚀和诱惑,能够坚决抵御、顽强斗争,绝不能在信仰的高地丧失半寸土地;要以军人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切道德评判的标准,明确自身道德成长的目标和方向,增强贯彻的决心和意志,每日三省,在道德成长的征途中不懈怠、不自满。另一方面,要以基本规范设立自身的道德“底线”。针对关键少数,设立道德建设的基本“红线”和“底线”,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展道德治理的重要举措;军队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党章,以《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改错;领导干部应将法规制度作为道德自律的“底线”,时常学法、依法办事、依法律己,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创造军队良好的道德面貌和宏观生态。

(3)坚持德法并举,实施技术监控。网络空间属于公共空间,网络秩序也是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接受《华尔街日报》书面采访时指出:“网络空间与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遵守秩序。”[4]建立、扩展互联网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良好秩序,仅仅依靠道德的“软约束”是不够的,还必须用法治的“硬措施”来维护和保证。对那些利用网络恶意编造虚假信息、闹事起哄等行为,造成网络秩序和社会秩序混乱,应该追究法律责任。1996年2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拉开了互联网立法的序幕,从此我国加快了互联网法律、法规建设的步伐。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增多,2017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从当前来看,互联网的法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结束了我国在互联网秩序管理方面无章可循的局面。军队在互联网立法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2016年8月,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纪律检查委员会联合下发《军队人员使用微信“十不准”》,规范了军人网络交往的秩序。在立法的同时,也加大了违规、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形成了对网络中不道德行为的法律惩戒机制,有效遏制了网络的负面影响。此外,要注重从技术角度监控和过滤不良信息,联合多种力量推动“扫黄”“反黑”等软件的研发、推广,从技术上阻断消极信息的侵蚀。总之,要实行以德建网、依法治网、技术监控三管齐下,创建与维护健康、文明、理智的网络秩序。

(4)注重心理疏导,规范行为养成。网络心理教育应成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内容,教育的目的定位为培养军人的心理自主性、主体发展性,塑造军人现代化的,真、善、美统一的“网络健康人格”。正如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所指:“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因它是一个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5]在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军队还要注重培养军人严格、健康、有序的训练、学习、生活规律,引导军人上网前要订好目标,清楚自己每次上网干什么,军队要严格规定军营网吧的开放时间和主要用途,运用监控软件监督军人的上网内容。同时,规范智能手机的使用时间,定期检查手机内是否安装非法软件或者存储不良信息。更多地开展文化体育和谈心、谈话活动,注重培养战友感情和同事关爱,使军人从网络的迷恋中解脱出来,避免双重人格等异常的发生。此外,还要特别关注军人的网上情感问题,以真实案例来引导、启发他们应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正确处理网恋,避免情感失调和道德失范。最终,实现军人在网络生活中能够有效自我约束与管理,自觉提升作为网络主体的地位、心理,形成较强的自我调试能力和健全的道德人格。

4 结 语

“道不可坐论、德不尚空谈”。新一代革命军人肩负着实现强军、兴军的历史使命,必须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影响,坚持在道德实践中加强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发展,始终遵循道德规范,脚踏实地、躬身践行,不断提升道德修养,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走在时代前列。军队要加强与政府及社会网络管理力量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倡导积极、文明、健康的网络行为,预防和打击各类违背社会道德的网络行为,形成现实环境与虚拟网络空间的无差别对接,真正创造出有利于官兵健康成长的虚拟环境和现实环境。

[1] 万新恒.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43.

[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6.

[3] 姜洁.以解决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和主抓手 推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N].人民日报,2017-02-14(1).

[4] 习近平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强调 坚持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正确方向 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N].人民日报,2015-09-23(1).

[5] 曲建武.人文教育是一流本科的主色[N].光明日报,2016-10-05(7).

(编辑:张硕)

ArmyMoralityIssuesUnderNetworkEnvironment

WEI Wubin

(Xi’an Campus of Political Academy,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Xi’an 710068, China)

To solve the new problems brought by network technique in moral cultivation, the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 on army morality, and indicates some anomie behaviors, such as fuzzy moral cognition, weakened moral emotion, fragile moral will, and improper moral behavior. Then, it puts forward following approaches to rebuild army morality: updating education idea to cultivate subject consciousness, grasping key minority to set moral models, implementing technical supervision according to virtue and law, and emphasizing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o standardize behaviors.

army morality; moral rule; network environment

10.16807/j.cnki.12-1372/e.2017.11.016

E221

A

1674-2192(2017)11- 0070- 05

2017-04-14;

2017-05-08.

卫武斌(1984—),男,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军人道德
军人母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军人脚上的“路虎”——作战靴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
军人就该这个样
《网络空间安全》订阅单